《剑之舞:王海滨自述》介绍了作者击剑生涯中经历的或激动人心,或鲜为人知的故事,不仅是一部个人成长史,更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击剑运动的缩影。
他17岁进入国家队,从世界第64名一直杀到第1名;他参加了四届奥运会,因为裁判的误判,两次与奥运金牌失之交臂;他进入南京大学学习法语,只身远赴击剑运动的发源地法国求学;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带领弟子雷声一举夺得奥运会冠军,终圆奥运金牌梦;已届不惑之年的他,梦想是成为欧冶子那样的铸剑师、办一所中法击剑学院……
王海滨,叱咤剑坛二十余年的“三剑客”之一,今日中国男子花剑的主教练。
从“剑客”到“少帅”,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他告诉我们,成功,不仅在于比别人多想一点,更要比别人多做一些!
奥运冠军杨扬及国际击剑联合会主席乌斯曼诺夫(俄罗斯)为《剑之舞:王海滨自述》作序,杨扬称“他是中国体坛新一代‘少帅’的代表,知道世界有多大,知道未来何去何从”。乌斯曼诺夫则认为“王海滨先生是国际剑联百年殿堂里的四位中国人之一”。
理解法国
就这样,通过击剑俱乐部,我摆脱了学生一样的生活,认识了很多法国人,既改变了法国人对我的印象,也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印象。
当他认为你是他们中间一分子的时候,老外对你就特别亲切,他们曾经跟我讲:你一来,我们就不认为你是中国人。我问为什么?他说在这儿我们见到的中国人都是又矮又瘦、戴个眼镜。
我在那儿就抱着一个目的:融入法国人的生活。所以,你们干什么我都跟你们在一块儿,你们吃饭我也一块儿,你们说吃奶酪一块儿吃,喝葡萄酒、咖啡就一块儿来。有时候法国人为了显示对我的友好,还请我去吃中餐,但是我后来发现:法国人其实不太爱吃中餐。
在那些日子,我对法国有几点感受——
第一个,法国人是很傲慢的,他们其实骨子里对你有点儿歧视,这时候你啥话都不要说,狠狠地揍他,揍完了以后,他马上就对你尊敬了。
第二个就是老外还是比较简单,特别像法国这种国家,它的历史感非常好,讲历史的话他觉得也很自豪,但还是尊重有历史的国家的人,如果你能表现出你的绅士、你的礼节,他是很愿意跟你在一块儿接触的。
第三个就是小城市的人永远比大城市的人热情,办什么事儿的话非常认真实诚。举个例子:有一次他们要请我吃饭,问我想吃什么,我当时也不知道法国什么菜好,印象中在波尔多比赛的时候吃的那个生蚝不错,就傻了吧叽地说要吃生蚝。后来我才知道它在贝桑松跟在波尔多不是一个价,太贵了,结果他们买了一大堆生蚝放那儿,俱乐部的人一起坐那儿,可他们都不吃就我坐那儿吃,后来进来个小孩儿,拿起生蚝就吃,教练说那是给海滨的不是给你的……
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介绍一些当地的文化,比如说在波尔多应该喝什么酒,里昂人是很好的人、巴黎人不怎么样等等,后来一问,在法国,里昂人和巴黎人是死掐的关系。他们还带我到里昂看了两场欧洲冠军杯的足球比赛。
法国人跟中国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为了表示热情,他会请你去他家吃饭,一般老外不会请你去家里面吃饭的。可那几人家里我全去过,几家的兄弟姐妹什么的一个一个跟我搞得都挺熟。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也无形中提高了法语能力,因为法国人是绝对不会跟你讲英文的,而且他是按法国人的语速跟你讲。
……
摘要
序言
国际剑联成立一百周年的礼物
读懂王海滨
我眼中的王海滨
引子
为什么是击剑?
第一章 剑之初
栾菊杰是墙上挂着的面罩
不管理由告诉你怎样的理由
一双白球鞋
如果不练击剑 我现在就在万科了
那时的幸福好简单
父亲帮我作选择
根据地
花剑是江苏击剑的招牌
第二章 剑之亮
亮剑江苏队:吃苦、受累、挨饿
亮剑青运会:“冠军灶”和奖金
亮剑国家队:从钟山到老山
亮剑世界杯和世锦赛:出国初体验
亮剑奥运会:无所谓和有所谓
第三章 剑之殇
学击剑要从礼仪开始
剑殇1993:进入“三剑客”时代
剑殇1994:把青春献给了老山
剑殇1996:七强赛和奥运会
剑殇1997:乱世英雄
第四章 剑之舞
剑舞1998:伟大的对手
剑舞1999:第一次在决赛中被“黑”
剑舞2000:差一点儿缺席奥运会
剑舞2000:那眼神真让我受不了
第五章 剑之魂
到南大上学
失落的九运会
再次包揽亚运会金牌
死掐
“我们仨”
第六章 剑之旅
夜宿陌生人家
散步时听到击剑声
他们问我会不会击剑
“高手”来了
“考官”是熟人
我成为法国冠军
理解比赛
理解法国
单刀会
第七章 剑之憾
别人的经历是不可复制的
波恩站夺冠
“三剑客”再聚首
留在雅典的记忆
第八章 剑之梦
梦想的迷茫
梦想的错愕
梦想的挫折
梦想的磨炼
梦想的跌宕
梦想的核心
梦想的落位
第九章 剑之飚
三个第四名和一群广东人
用年轻人建立信心
在大皇宫问鼎世界冠军
“输剑恩仇录”
“团队精神”谈何容易
唯一的冠军是世锦赛
第十章 剑之剑
什么是击剑?
什么是奥运会?
奥运会上不允许杂念
器材是击剑文化的一部分
雷声拿金牌是因为有良好的记者素质
团体赛为什么失利?
处理队内关系
第十一章 剑之铸
把雷声送进北大
北大经历改变了雷声
王卫星为铸剑助力
雷声就像一壶开水
年青一代的“铸剑师”
我的前辈、同辈和后辈
培养我成长的领导们
第十二章 剑之说
我的“学术”经历
击剑不是乒乓球
没有个体就没有集体
深入研究规则 走出裁判误区
运动员是人
选才与入门:靠身体还是靠脑子 靠兴趣还是靠规矩
提高与发展:目标管理与自我管理
技能、体能、智能的中法价值观
为雷声制定夺取奥运会金牌的“路线图”
第十三章 剑之思
数字化生存:中国击剑再回首
击剑是中国奥运军团的“八路军”
中国队是世界剑坛的“八路军”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中国击剑需要什么样的团队?
“举国体制”的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
项目规律:用博弈论的眼光看击剑
项目未来:击剑家执掌IOC之后
第十四章 剑之本
中国古代的“击剑俱乐部”
在法国找到办击剑俱乐部的灵感
“海滨,挣钱了!”
中国大众击剑的市场是混乱的
法国击剑俱乐部的运作是成熟的
金牌推手 冠军福地
高端定位 文化品位
办一所中法击剑学院
后记
憾说魂舞初亮剑 铸本飙思旅梦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