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交通事故伤救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76576
  • 作      者:
    徐如祥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徐如祥,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院长、北京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神经医学杂志》总编辑。荣获第二届中国中青年科技之星、第三届中国医师奖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神经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动作30余年,擅长脑损伤基础与临床救治、脑肿瘤、脑血管病和脑功能性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等。先后担任原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所带领的学科在医、教、研方面全面发展,被评为国家或军队重点学科(专科)。共承担国家、军队和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科研基金资助7000余万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10余项。招收培养博士后19名,博士生81名,硕士生49名。
  近年来,在国家、军队及省、市级科研基金课题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全国70余家医院,重点开展了颅脑及脊髓交通伤救治与急救器材研发,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合作研制多种小型便携式急救仪器和器材,获得专利多项。并指导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开展了脑、脊髓损伤与神经功能修复的基础与临床治疗研究,在国际专业学术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5部。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交通事故伤救治》是交通事故伤救治的专著,由50余位从事临床创伤学研究的专家共同完成,书中就当前交通事故伤救治相关的热点问题、研究重点、救治难点、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做了较全面的论述。全书共43章,内容包括交通事故伤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颅脑、脊柱脊髓、四肢、胸部、腹部、泌尿及生殖器、颌面部等重要器官损伤院前及院中救治的新策略,反映了当前国内外交通伤救治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
  《现代交通事故伤救治》可供从事创伤救治的各临床学科的医护人员、研究生、医学生和相关创伤基础研究的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1.尽量缩短现场抢救的时间若遇断肢或断指离断患者,不要惊慌忙乱,要保持镇静,不可盲目处置,以免造成断肢的继发性损害。如现场受伤人数多,可分工实施抢救,一部分人抢救伤员,一部分人抢救保护离断的肢体,同时安排专人与相关部门协调直升机或救护车转运伤员,并与接受伤员行断肢或断指再植手术的医院联系,争取尽量缩短现场处置和转运时间。在急救时如果断肢还在机器之内或被汽车残体压迫,不能强行将其拉出,或者把机器或汽车翻转,这样会进一步增大肢体伤害。首先是使机器停止转动或抬开汽车残体,设法将断肢取出,将伤者与肢体一起转运,但这样有可能会延长抢救时间,也不一定能有效保存损伤的肢体,现场救护原则是快捷、安全,不增加伤肢继发性创伤。
  2.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断肢的伤员通常合并有大出血,严重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应注意患者失血情况,对有效循环血量严重不足者,至少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输液通道,以便快速大量输液,及时纠正休克。首选扩容液体是平衡液,它既可迅速扩充血容量和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又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防止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若外周浅静脉穿刺有困难,可尽早行深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或静脉切开插管。
  3.创面的处理对于创面整齐,无明显污染的,立即消毒皮肤,迅速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而创面污染严重的,予以生理盐水冲洗去除异物,再加压包扎止血,一般不用止血钳或缝线结扎止血,以免加重血管断端的损伤,给再植术中血管吻合带来困难。如必须临时结扎止血,应尽量靠近血管断端结扎,尽可能保留血管长度,以利于修复吻合血管。而使用止血带止血的方法对于长途转诊的伤者,危险性非常大,虽然可以定时放松止血带,但同样会损伤局部皮肤、皮下、肌肉及神经等组织,还会引起剧痛。若必须使用止血带,一定要明确标示上止血带的时间,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程,并按规定时间放松止血带。
  ……
展开
目录
第1章 交通事故伤救治进展
第一节 交通事故伤救治的历史回顾
一、交通事故伤的概念
二、国际交通医学发展
三、中国交通医学的发展
第二节 交通伤急救医学发展的现状
一、交通事故伤的伤亡特点
二、院前急救
三、急诊科救治
四、专科救治
五、ICU深切救治
第三节 交通事故伤救治存在问题与展望
一、交通事故伤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
二、交通伤研究的发展方向

第2章 交通事故伤的临床特点
第一节 影响交通事故伤的相关因素
一、暴露于道路交通伤场所的因素
二、事故前的相关因素
三、事故中的相关因素
四、事故后的相关因素
第二节 不同类型交通事故伤的致伤特点
一、原发性致伤因素
二、继发性致伤因素
第三节 人体不同部位交通事故伤的致伤特点
一、头颅
二、颌面部
三、颈部
四、胸部
五、腹部
六、脊柱
七、骨盆
八、四肢
第四节 多发伤的致伤特点
一、多发伤的临床特点
二、交通事故多发伤的诊断
三、交通事故多发伤的救治原则

第3章 交通事故伤现场救护与组织
第一节 伤员现场紧急医疗救护的组织
一、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二、阶梯救治模式
三、交通伤紧急医疗救护与治疗组织
第二节 伤员现场医疗救护的实施方案
一、群体性交通事故伤害现场急救
二、伤员现场救护实施办法
第三节 伤员的转运与分流
一、伤员分流和转运原则
二、伤员运送
三、伤员后送的禁忌证

第4章 交通事故伤现场急救技术
第一节 心肺复苏技术
一、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
二、心肺复苏操作技术
第二节 通气
一、通气障碍伤员的现场救护
二、通气障碍伤员急救手术适应证
三、通气障碍伤员的现场紧急救护流程
第三节 止血
一、出血分类
二、止血方法
三、伤员失血表现和失血量的初步判断
四、创伤性低血容量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第四节 包扎
一、常用的包扎材料
二、常用的包扎方法
第五节 固定
一、骨折的判断
二、常用固定方法
三、临时固定的选择
第六节 搬运
一、伤员搬运目的
二、搬运方法

第5章 创伤性休克的救治
第一节 交通事故伤与休克
一、休克是创伤常见病理改变
二、休克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二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
一、内分泌及激素的反应
二、微循环的紊乱
三、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四、休克与炎症反应
五、休克对脏器的损害作用
第三节 休克的临床表现和判定
一、休克的分类
二、临床表现
三、创伤性休克严重程度的估计
四、创伤性休克的监测
第四节 创伤性休克的救治
一、早期复苏的紧急处理
二、液体复苏
三、初期扩容的原则和方法
四、通气与氧合
五、纠正酸中毒
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七、抗休克裤的使用
八、紧急情况下急诊科或现场急救手术
九、大量快速扩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十、扩容复苏的不同反应及其意义

第6章 创伤后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
第一节 交通事故伤现场心肺复苏
一、病情评估与启动医疗急救
二、基础生命支持
三、心肺复苏效果判定
第二节 心跳呼吸骤停的病理生理
一、心肺复苏的发展
二、心肺复苏的目的和作用机制
三、心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四、心肺复苏新进展
第三节 心肺复苏后生命支持
一、维持自主循环稳定
二、呼吸功能支持
三、其他脏器功能的支持
第四节 心肺复苏后脑保护治疗
一、全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变化
二、脑复苏后脑保护策略
第7章 严重创伤与酸碱平衡
第一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机制
一、代谢改变
二、pH调节
第二节 临床常用酸碱平衡指标
一、pH和H+浓度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三、动脉血氧分压
四、动脉血氧饱和度
五、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六、缓冲碱
七、碱剩余
八、阴离子间隙
第三节 常见酸碱平衡紊乱
一、单纯性酸碱失衡
二、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一、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二、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第五节 严重创伤后酸碱平衡紊乱的纠正
一、单纯性酸碱失衡的治疗
二、混合性酸碱失衡的治疗

第8章 严重创伤与水电解质平衡
第一节 创伤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一、创伤后应激反应
二、创伤后代谢改变
第二节 正常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与调节
一、体液中主要的电解质
二、水、钠的平衡与调节
三、钾的平衡与调节
四、钙、磷的平衡与调节
五、镁的平衡与调节
第三节 严重创伤致水电解质失衡的判断
一、水钠代谢障碍的判断
二、钾代谢障碍的判断
三、钙、磷代谢障碍的判断
四、镁代谢障碍的判断
……
第9章 急危重症伤员的监护与深切救治
第10章 创伤性脑肿胀与脑水肿
第11章 创伤后急性肝衰竭
第12章 创伤后急性肾衰竭的救治
第13章 创伤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
第14章 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15章 严重创伤与多器官功能衰竭
第16章 急性创伤后严重肺部感染救治
第17章 急性创伤后颅内感染的救治
第18章 严重创伤后的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第19章 颅脑交通伤的救治
第20章 胸部交通伤的救治
第21章 腹部交通伤的救治
第22章 泌尿及生殖系交通伤救治
第23章 脊柱脊髓交通伤的救治
第24章 骨盆骨折的救治
第25章 四肢骨折的救治
第26章 周围神经损伤的救治
第27章 断肢与断指再植
第28章 皮肤撕脱伤的救治
第29章 挤压伤及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救治
第30章 复合伤的救治
第31章 血管创伤的处理
第32章 烧伤的救治
第33章 耳鼻咽喉及颈部创伤的救治
第34章 眼部创伤的救治
第35章 口腔及颌面部创伤的救治
第36章 儿童交通事故伤的救治
第37章 老年人交通事故伤的救治
第38章 孕妇交通事故伤的救治
第39章 交通事故伤病人的高压氧治疗
第40章 交通事故伤的营养支持治疗
第41章交通事故心理伤害与干预
第42章交通事故伤的康复治疗
第43章交通事故伤病人的护理
附录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