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书论文稿之二:书论十三篇》为作者十三篇书法论文结集。这些论文,均为书法学科重要选题,多数论文已正式发表,在当代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受到较多关注与重视。
《黄君书论文稿之二:书论十三篇》涉猎广泛,涉及民族思维性格与传统书法艺术的关系、铭石书研究、房山石经书法研究、王羲之书法研究、颜真卿书法精神研究、王献之作品考证、黄庭坚大行楷书真迹专论、敦煌书法学,以及宋代书法理论与批评简史等等。作者对书法理论研究及实证研究等,多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体现了作者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对书法问题的深刻思考。
禽兽草木皆天地所生而不得为天地之心,唯人为天地之心,故天地所生,此为极贵。天地之心谓之人,能与天地合德。
这里,我们注意到:“天地之心”并非环境位置的中心,而是类似于心脏的“腹心”,有“头领”、“首脑”的意思。所以人虽然与自然万物同是天地这个“父母”所生,但却是天地之“宠儿”,是“兄弟姐妹”中最贵者,并以父母的代言人(“合德”)身份居于“万物之灵”,主宰这个自然世界。
这种鲜明的人本主义世界观,是我们民族思维方式形成的基础,也是我国早期文化形成的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国早期人类将祖先与天地同样作为神来崇拜、祭祀;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一种以主体生命去体验、去诠释、去套解同类生命体验,并将其推向自然万物的认知(思维)方式最原始的思想方式。
伏羲八卦和阴阳五行是集中体现这种认知(思维)模式的两个典型代表。它们分别使用若干种有规律的图式组合和自然生活中的五种事物,用组合关系的变化来对应解释人与自然、人与同类和自然与自然种种关系的内在意蕴。八卦和五行,都以人本主义体验的“阴阳”为中心而展开,“易之思想,立阴阳二者为二原理,而宇宙遂为此二者所司配,同时此二者又为男女……阳为男性而刚,‘’者刚之象也。阴为女性而柔,‘——’者柔之象也。”五行学说更是冠以阴阳之名。《周易?系辞下》说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很显然,这里的“万物之情”必须是人类自身体验之情,“神明之德”即所谓“天地之德”必须是业已经人类自身体验而又渴望再度体验的主体生命意识。
我们看到这是一种多么具有典型风格的认知(思维)方式。这里,有形的、单纯的、程式化的事物结构关系与无形的、丰富的、千差万别的主体情绪体验在思维的终极合二为一;它既不是完全的形象思维,也不是完全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它却成为联系有形与无形的纽带,同时具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特征;思维过程突破了天地自然、社会人生、伦理道德、政治以及科学的种种界限,在这宇宙万物之间作横向通感式的把握,最后又落脚于一种高度概括化、归约化的思维语言。就思维中主体与客体处于同一地位这一点来说,可以认为是“非对象性思维”,但在强调思维主体体验中心这一点上,似乎又与西方之所谓非对象思维有所区别,它是一种典型的以情感为负载的意象思维,是人本主义实现自我色彩下的非对象性思维和通感式思维。
当代美学研究,以艺术主体化和客体化为两大基本原理,极为重视艺术思维中的主体精神自由。自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特别是当今艺术界,几乎一致认为非对象性的直觉思维是现代艺术创造不可或缺的理想思维模式。这无异于说,深深契入我们民族心灵的原始思维方式,具有现代艺术思维的天赋。
是的,这是一个无法否认,但却一直不被人重视,甚至不被人发觉的事实,它是中国审美社会学无法绕开的重要课题,它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热爱生活,长于自我体验的典型性格,说明我们的民族历来就是一个比较现实且富于情感的民族,它是我们民族思想哲学体系和文化艺术形成独特风格的根源所在。中国文化何以在几乎所有的门类中(例如酒文化、茶文化、诗歌、戏曲、绘画乃至史学、哲学),都无一例外地充满了耐人回味、启人幽思的情感因素,其道理即在于此。
中国汉字的产生以及汉字书写之所以成为一门书法艺术,正是由这种独特的民族思维性格所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