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覆亡后的三十年间,巴西经济变革最大特征是工业的飞速发展,工业化的扩张和巴西出口,特别是咖啡业的快速发展同步。
一些巨大的障碍制约着工业化:流动资本和完善的货币、信贷和银行体系的缺乏;熟练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缺乏;令人满意的运输网络的缺乏;未能建立足够的关税壁垒以应对来自英国的竞争;没有能力识别并应对奴隶制的影响;社会精英根深蒂固的重商主义思想和农业部门的利己主义。这些障碍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改变了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的漫长工业革命对巴西的影响如此小。尽管如此,工业革命一旦开展,巴西还是能够向欧洲和美国学习,从它们的经验中受益并可以免费采用它们的发明。
在某种程度上,工业化代替了购买进口货物并使经济呈现多样化,它挑战着巴西长期以来的依赖性。每家新工厂都承诺一定程度上的自立并增加国家财富,但现实中这些承诺未必都能实现,所有外国或外国资助的工厂从巴西榨取了大量财富,而这些财富远远多于它们投入的资金。只要根本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不改变,我们就不能指望工业化根除依赖性。更便捷、更便宜的商品生产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要,也为20世纪巴西人口的迅速增长铺平了道路。集中在少数城市中的工厂增加了那些城市的规模和重要性,而且随着它们的发展,巴西的性质也在改变。因此,工厂和城市使人们开始质疑扎根于16世纪的巴西传统社会,直到19世纪后半叶,它从未受到过任何挑战。
1908年博览会上使民族工业自豪地展览着它们自己的商品,也使巴西有机会评估本国工业化。据官方估计,巴西有大约3000个大大小小的工业机构——但以小工厂为主,同英国和美国的工业化一样,纺织业是其最重要的工业部门。工业化开展得最好的地区是里约热内卢(联邦特区),它有3.5万名工人,圣保罗有2.4万名工人,南里奥格兰德有1.6万名工人,里约热内卢有1.4万名工人,伯南布哥有1.2万名工人。这一年巴西工业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