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反射是行为心理学家最早研究的学习类型。科研人员从实验室狗的身上发现了这项技巧,当他们进入房间,狗就流口水。科研人员经常喂狗,当他们出现时(中性刺激),狗就会联想到食物(诱因刺激),进而诱发狗像是看到食物的反应一样(流口水)。类似情况也出现在鱼的身上,当鱼看到有人靠近,它们会浮到水面。猫也一样,当它们听到开罐器的声音,就会跑过来。
条件反射法则经常应用在训练动物(例如把炸药的微量化学成分与糖水做联结,训练蜜蜂侦测炸弹)、改变行为习惯(例如把吸烟和令人反感的影像或味道做联结)、营销与广告上(例如把产品或服务与吸引人的影像或感觉做联结)。例如,电视与杂志广告公司常常运用条件反射法则,把特定想法或感受联结到产品或服务上。有影响的人物影像会刺激人们大脑的喜悦中心,会让人们对产品、服务及行为做出正面积极的联想。相反,暴力或伤害的画面,会刺激大脑的痛苦中心,让人对产品、服务及行为做出负面联想。用这种方式,人类情感很快而且很容易就会做出反应,尤其是负面联想。在一个典型实验里,一个小孩在一声巨响中,看到一只白老鼠,结果这个小孩不但开始怕白老鼠(他本来不怕),也会怕其他毛茸茸的东西(如皮草大衣)。许乡恐惧症起源于这类联想。例如,很多小孩看牙医会变得恐惧,因为他们之前看牙医时感觉很疼,因此看到牙医经常会联想一些感觉不愉快的东西,因此会害怕。
应用条件反射法则来影响设计的吸引力,或用来左右某些特定行为。如果一再地把设计和引起反应的诱因刺激配对出现,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联想的反应。正面的诱因刺激会引起愉快或正面的情绪反应。例如,可口食物的照片、倒饮料的声音,或是有魅力、有影响力人物的影像。负面诱因则会使人联想起痛苦或负面情绪反应。例如,接种疫苗引起的身体疼痛、有失颜面的经验,或是痛苦、暴力的影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