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与体制改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726561
  • 作      者:
    邹统钎等著
  • 出 版 社 :
    旅游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邹统钎,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T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10)、北京市“长城学者”(2012)、“四个一批”人才(2009),国家级精品课程“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负责人(2010)。
  曾主持完成包括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信托基金课题(UNESCO-Yanoda FIT Project)、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0BGL04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09Abj G29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09AbjG29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009BAH50803)等多项研究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与体制改革》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规划项目“中国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与体制改革”(09YJA79009)的成果。课题对我国遗产旅游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做了系统的分类梳理,运用GAP分析法以省为单位对中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绩效进行了定量评估,继而对遗产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进行了探讨,对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协调机制做了深入的研究,最后以自然遗产地长白山、文化遗产地八达岭长城为例探讨了它们的旅游发展模式创新与管理体制改革。《中国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与体制改革》旨在建立遗产旅游资源的分类、分级与分区管理体制,以及保护与利用相协调的遗产旅游发展机制。
展开
精彩书摘
  《环境保护法》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宏观上指导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管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法规依据是1994年10月9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从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
  《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与自然保护区密切相关的部门分别就其直接管理自然保护区制定了部门规章制度:如《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水生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它们对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做了具体规定。一部分省份制定了相应省级的自然保护区相关管理办法和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988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于1989年3月1日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配套体系,为我国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特别是查处非法狩猎等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行动准则。
  配合该法的实施,1989年月1月,林业部和农业部发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为国家I级和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0年5月,制定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992年3月,林业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年10月,农业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
展开
目录
导言: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 国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一、国外遗产旅游管理理论研究
二、国外遗产旅游管理机制实践

第二章 中国遗产旅游发展模式与管理体制历史演变
一、遗产旅游管理对象
二、遗产旅游管理体制历史进程
三、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历史演变
四、森林公园管理体制历史演变
五、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历史演变
六、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体制历史演变

第三章 中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绩效评价
一、自然遗产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基于GAP分析
二、文化遗产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基于GAP分析

第四章 中国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体制改革
一、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二、遗产旅游管理体制症结
三、遗产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
四、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与体制改革

第五章 遗产旅游保护与利用协调机制构建
一、遗产旅游保护与开发的目标——多重目标的共存
二、遗产地利益相关者——多个主体的参与
三、遗产地协调的核心——多主体的合作,多目标的共生
四、遗产地协调的技术方法

第六章 自然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与管理体制改革
——以长白山为例
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二、长白山遗产地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机制
三、总结与讨论

第七章 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与管理体制改革
——以八达岭长城为例
一、八达岭长城概况
二、八达岭长城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机制
三、八达岭长城管理绩效评价
四、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