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巨子的诞生:荣氏实业王国的缔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608966
  • 作      者:
    薛尔康著
  • 出 版 社 :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从贫寒农家子弟到国内首屈一指的实业巨子,神秘的生存力量来自何处?命运因何向他们而不是别人露出不常有的笑容?这两个引起人们兴致勃勃探讨人生的人究竟是怎样的人?
  《巨子的诞生:荣氏实业王国的缔造》一书描写了中国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于十四五岁到上海打工谋生,到成为国内实业巨子的人生历程;描写了他们从个人谋富到“实业救国”“富国强民”的生命觉醒。荣氏兄弟凭借卓越的经营策略、超强的勇气和智慧,数次在危机中浴火重生,为风雨飘摇的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增添一抹光彩,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和冲天豪情。荣氏兄弟生前共同构建的一整套经营理念和经营方略,足资后世研究借鉴。
展开
作者简介
  薛尔康,江苏无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后为鲁迅文学院)八期创作班、北京大学中文系。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十余部,诗歌代表作在意大利翻译出版,长篇小说《失落的上帝》在韩国翻译出版。1988年置身商海,现重新执笔。
  1988年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1989年获江苏省政府首届文学艺术奖,2010年获第九届《上海文学》奖诸奖项。数篇作品入选多省中学语文课本,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汉语文》教科书。
展开
内容介绍
  《巨子的诞生:荣氏实业王国的缔造》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分别于14、15岁到上海打工谋生,到成为”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毛泽东语)的人生历程,描写了他们从个人谋富到“实业救国”“富国强民”的生命觉醒。荣氏兄弟抱着“要使中国比美国更富强”的宏伟理想,慨然而起,表清白良心,捐热血之躯,数次在危机中浴火重生,抒写出一部生命的史诗。荣氏以上海租界为主战场,面对国际化的残酷竞争,尤其与日本财团的较量中,显示出卓越的经营策略,超强的勇气和智慧,终于缔造出令中外瞩目的实业王国。他们有声有色有深度的人生,为风雨飘摇的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增添一抹光彩,彰显出中华民族的骨气和冲天豪情。荣氏兄弟的人生是一部关于成功的《资治通鉴》。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兄弟同心其力断金
  桑树田里,每片叶子闪射耀眼的光芒,显得神采非凡。
  这是些会说话的叶子,有性情的叶子,也是神性的叶子。在桑蚕之乡荣巷女人眼中,它是上天对人间好恶的表示。人得罪天,它就得罪人,于是人间就有了善良。心形的鼓足了劲的叶子描述着一个好年景,田野里四处震颤兴奋的声音。“春茧半年粮”,眼看头遍蚕铁定丰收,女人们心中踏实了。
  垄头地脚,阡陌田埂,梁溪河畔,小溪石桥,无数双急促掣动的尖尖小足震动大地,发出噔噔的回响,一支支怪异的队伍从各个方向向荣巷汇集。
  太阳高斜西天,荣巷的女人们已经不约而同地走在了回村的路上。这一日是公元1882年(清光绪八年)暮春小满,黄帝元妃嫘祖圣母的生日,若不是为了祭祀这位植桑养蚕的始祖,女人们怎舍得提前一个时辰离开她们的桑树。
  队伍继续向荣巷方向汇集。
  女人们只靠趾端的大拇趾行走,腰无法直起来,手里拿着锄头,肩上挑着装满桑叶的大竹筇。为了维持平衡,她们不能不撅起屁股,挺起胸,边走边摇晃身体,显得婀娜多姿。北宋是一个艺术创造的大时代,汉代艺术女人的腰,北宋艺术女人的脚,“三寸金莲”就这样打造出堪与瘦金体媲美的时尚。至于对脚的再造造出女人的第二性器,是艺术创造中常有的意外惊喜,中国男人为此沾沾自喜了一千年。艺术女人这件事从来没有停止过,妇女解放了,也只是从艺术女人变为女人艺术自己,隆胸、整容、7英寸的高跟鞋,替代裹足,向男人兜售自己的性感。
  女人能把自己一双天足贡献出来,还有什么不愿意为男人贡献的呢?荣巷的女人便是这样一群女人。她们的男人多数在外面闯世界,哪怕男人赚不回一两银子,也有勇气把男人们丢下的家独自支撑起来。
  “三寸金莲”支撑颤颤巍巍的身体,迅疾地移动,挑战物理学原理,然而勿要担心,尖尖小足插向土地的每一步十分坚定十分倔强,就像一场超水准的表演。17世纪风行欧洲的芭蕾舞,不过是盗用了中国男人想出的一个最歪的点子。荣巷就由一双双伶仃小足支撑着,中华民族又何尝不是?江南女子与桑蚕相濡以沫已有四千余年历史,但对荣巷而言却只有十多年时光。这就需要说一说人群中一颠一颠移动尖头鞋,又怀了身孕的荣熙泰的老婆石氏了。石氏与其他小脚女人相别之处是有商业头脑,她是无锡惠山北麓富安乡石巷人,出嫁时的嫁妆是几十棵桑树苗,随嫁的当然还有植桑养蚕的技术。翌年,荣家媳妇养起一遍春蚕,卖茧子的利益远远超过种庄稼的收入,惹得巷上人群起仿效。不过数年,地处无锡惠山南麓开源乡的荣巷便治桑成风了。
  石氏身后有一个8岁的小男孩,背上驮着装满桑叶的箩筐,箩筐上压着一个同样装满桑叶的大布袋,喘喘地蹬蹬地跟随着母亲的脚步。他嗷嗷降临在四周布满桑园菜田的村庄,跟着母亲在桑园中学步,留下歪歪斜斜的幼年。谱名荣宗铨,字德生,取义于《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后来,他真的成为荀卿笔下的德人,欣悦地骄傲地接受宿命。不过,巷上没人叫他名字,也忘记了他的名字,都叫他“二木头”。出生后3岁不会说话,4岁那年春天总算勉强能说几句话,又整天不愿意开口,一副呆呆木木的样子,因排行第二,巷上孩子给他取了个悲摧的绰号:“二木头”。
  一座不足一竹竿宽的底檐矮户坐落在荣巷西浜头。荣巷街上,不乏书香门第的华屋绣楼,商人富户的深院大宅,这两间荣熙泰家的屋子属于可避风雨一类。
  母子俩穿过前朝客堂,天井,进入二进的居所,卸下身上重负,歇下来喘口气。终于到家了。两问上半部是空斗“鸽子棚”的破旧小屋是祖传遗产,推开虚掩的闼门,尽管旁边那扇小方格明瓦窗顶了起来,屋里依旧昏暗,依稀可见石鼓墩上的木柱撑起芦蓖铺底的屋顶,悬于半空的矮阁楼堆满各式杂物。在木板拼隔的屋子里,一半矗立着蚕匾架子,传出切切嚓嚓吃桑叶的声音,蚕像它们的女主人一样也有念不完的经;另一半,是一家人吃喝拉撒睡和摆放布机纺车的地方,挤得转不过身来,连水缸也摆在了门外。如果不是祖上庇荫,留下两间旧屋,荣熙泰一家人连栖身之所也没有。他的父亲荣锡畴,梁溪河上摇摆渡船出身,后来,沿着这条河走出去,往返沪锡跑单帮,也就是倒爷吧,将家境倒成殷实。自洪杨起事,太平军打到江南,战火烧毁大半个荣巷,家中财产尽失,12岁的荣熙泰被父亲送进当地一家铁匠铺当学徒。父亲死后,家境是越发的窘迫。他家这一支因为战祸乱离在荣巷无近亲,母亲逝世没钱下葬又没处借钱,荣熙泰为尽孝卖光家产,按礼数安葬母亲,家中除却两问黑咕隆咚的老屋也就别无长物了。寻思无计中,荣熙泰像他的许多族人一样,将扭转家运的希望寄托在渺茫的远方,扔下一家人,游走他乡。
  嫘祖的神龛上已有外婆摆好的供品,有蹄膀、鲤鱼、肉酿面筋、笋干百叶,还有几样干点心,是荣家饭桌上见不到的菜肴。每个铜板都会在石氏手心攥出水来,今天是一年中最大的手面。嫘祖这位人文女祖,不止是衣食父母,还是她心目中有求必应的神明,譬如她求个愿,接连生下两个儿子。
  ……
展开
目录
前言:商人之死
一、兄弟同心其力断金
二、十四岁魔咒
三、广生钱庄
四、话别苏州河
五、渡僧桥
六、商人好当还是官好当
七、拱北楼早面
八、从保兴到茂新
九、袖筒中的章程
十、男人的缺憾
十一、神秘的斯芬克斯
十二、拯救
十三、再拯救
十四、受辱汇丰银行
十五、上海滩这一次玩大了
十六、品牌:发轫之始
十七、兵船驶向上海
十八、申新破啼而出
十九、“有一个铜板本钱做十个铜板生意”
二十、荣宗敬速度
二十一、诵豳堂
二十二、新抹布、旧抹布
二十三、面粉大王,舍我其谁
二十四、人钟当当敲响
二十五、晴天霹雳:谁对他下毒手
二十六、工部局特别会议
二十七、眺望黄浦江
二十八、好好先生
二十九、上海滩又瘫了
三十、江西路58号
三十一、雪球越滚越大
三十二、不改革怎么行
三十三、改革流血,也流产了
三十四、南京路的枪声
三十五、启开银库之门
三十六、去日本,向善于学习的国家学习
三十七、蒋介石签发通缉令
三十八、“不料他没事一样”
三十九、在同一条西摩路上
四十、新的渴望:60岁要有60万锭
四十一、终于到来的改革
四十二、功德林:棉纱大王加冕之地
四十三、荣公馆遭遇杜公馆
四十四、世道变商道不变
四十五、上书
四十六、祥瑞四平莲
四十七、回到小镇
[附一] 荣氏家族谱系简列
[附二] 荣氏企业所属各厂及其所在地(1931年底)
[附三] 荣氏企业在全国粉纱行业中的地位
主要参考书籍及资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