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本武士兴亡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5991
  • 作      者:
    娄贵书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日本武士兴亡史》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武士为主线,通过日本文献资料,阐明武士的历史全貌,揭示武士的存在改变了日本的历史命运、社会制度、发展路径、民族文化、理想价值和日本民族等。
展开
作者简介
  娄贵书,男,1954年生,贵州省桐梓县人,现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日本武士、武家政治、武士道和军国主义问题研究。
  已出版著作:《“日本”刀刃上的文化——武士与武士道》(独著)、《日本军国主义论》(参著)。
  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要有:《幕藩体制——商品经济的温床》、《身份等级制与多元价值观》、《武士道善恶观与军国主义战争观》、《武士道嬗递的历史轨迹》、《再析武
  士道——兼答某些日本学者》、《中世纪武家军国主义》、《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武士道为虎作伥》、《日本精神溯源》、《日本武士的生存土壤》、《战争与武士》、《武士道源流考述》、《评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日本武士道与军国主义的辩护词》、《神道、禅宗、儒道与武士道》、《武士道的伦理道、战争精神和统治思想》、《日本幕府时代的军国政治》等。
  正在从事的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武士道与日本现代社会的价值理想”。
展开
内容介绍
  《日本武士兴亡史》具有的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理论意义,体现了我国日本史学术界对日本历史的研究有了新的深入和拓展,也标志着我国日本史研究水平又有了新的提升,怎能不令人欣喜。
  娄贵书专著的《日本武士兴亡史》三编,共十六章,前有引论,后有余论,40余万字。第一编阐述了日本武士兴起的历史足迹:其起源、产生、演变的历程和作为一个阶级衰亡的过程。第二编从对武家政权——三个幕府的军事统治,以及政治、经济等各项制度的历史再现,深刻说明了日本武士政权产生、演变的原因、特点及其作用、影响。第三编集中对武士道作了鞭辟人里的论述。不仅对武士道的形成发展及作用影响作了归纳、概括,而且具体阐述、分析了武士道的名称、起源、类别、德目及理想价值。在引论中准确概述了中外学术界对武士、武士道问题的研究史,说明了这一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在余论中则围绕武士、武士道与日本社会的关系,阐述了武士与大和民族、幕府与资产阶级政权、武士道与日本文化这三个重要两极的关系及其互动。
  《日本武士兴亡史》是一部专门著作,但又不完全是叙述性的史书。而是以武士纵向发展的历史顺序为主线,与以武士专题研究横向结合的阐述方式架构成的华章。以实求名,如书名改为“日本武士兴亡研究”可二是《日本武士兴亡史》有新的视角。作者既注意了普遍性,又从对特殊性角度的具体考察人手,着重深人探索日本尚武、尚武精神的由来和发展。着眼于阐述武士、武士道与军国主义及其流毒的关连;着重阐述了当代日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伦理文化遗产的两重性。三是新意多多,随处可见。如《日本武士兴亡史》对武家政治的阐述,大不同于专论武士的著作(日本的不少著作就是如此),而是有开阔的视野和深人的分析,关注其与日本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关系;《日本武士兴亡史》对武士、武士道在日本国内外、集团内外奉行不同的双重标准及其显示出的道德标准的相对性、矛盾性的分析论证,更是大别于日本的不少相关著作,确实应该圈点;《日本武士兴亡史》对武士、武士道是日本双刃剑文化的叙述、论证和分析,十分精彩,等等。四是《日本武士兴亡史》运用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日本武士兴亡史》以历史学、社会学理论、方法为主,也广泛运用了经济学、文化学、民族学和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展开
精彩书摘
  五平安武士私兵私权性质的内部关系
  武士和武士团出现后,武家社会内部也逐渐形成了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如主从关系、家族关系、军事关系、经济关系、权利义务关系,等等。由于平安武士完全是私人的武装力量,武士团是武士的战斗集团,因此,一方面这些关系都是私人性的,以武士团首领为核心;另一方面这些关系又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在主人和从者之间,从者有为主人献身的勤务,特别是军事勤务的忠诚关系。”“家督和一族之辈(分家的家长)的关系原则上是军事统率关系。”“主从关系以军事统率关系为中心”,“握有最高军事统率权者为一门家督,其下是一族之辈。再下是家子、郎从”。构成武士团的两大原理主一从关系和家族关系,就贯穿着私人性和军事性。
  (一)私权的主从关系
  “主从关系”即武士团内部主君与从者之间的关系,既是武家社会内部居支配地位的社会经济关系,又是“构成武士团的最重要的要素”。“主从关系的原理是与武士及武士团的成立一起培育出来的。”武士从诞生之日起,就生活在主从关系之中。
  主从关系以利益为纽带。主从结合是利益的结合,首先始于物质报偿。“平安武士的关系,基于土地的、经济的关系之上,即基于生活的关系。”所谓主从关系,其实就是主君与从者之间“恩惠”与“效忠”的交换关系。主人给予从者土地,并为从者提供保护;从者效忠和服从主家,平时为主家尽各种义务,战时应主君之召从事战斗。当然,若是主君不能满足从者的利益需要,不能保证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者便会抛弃主君。反之,若是从者对主君不忠,不能履行应尽的义务,主君则会对其进行惩处,如收回“恩地”,甚至将其从武士团中清除出去。
  主从关系通过施恩与报恩的利益关系,将主君与从者牢牢地捆在一起,并将武士的武力组织构建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所有成员的兴衰荣辱、贫富贵贱,均与武士团密不可分。个人的荣誉、权力、地位和财富,统统以武士团的兴旺发达为前提,上自主君,下至一般从者,大家共同谋求武士团的兴旺发达。从者一经托身主人,就意味着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命运寄托在主君和以主君为统帅的武士团身上。
  主从关系世代相承,武士社会有所谓“父子一世、夫妇二世、主从三世”的习俗。“1091年,源义家和其弟源义纲的从者藤原实清与清原则清争夺河内国所领,分别向义家和义纲求援,实清、则清之争演变为义家与义纲兄弟之战。”义家、义纲为了保护从者的利益,不惜牺牲骨肉之情,表明主从关系高于血缘关系,武士团——利益共同体或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统一高于骨肉之情。
  平安武士内部的主从关系意义重大,军事性武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武士道,就是直接从主从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发展而来。“武者之习正是以这些武者之家为中心而产生的”,“在武家主从关系内部发展起来的新道德,是作为武士道而产生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武士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第一章 社会纷争武力化与武士的产生
一 土地纷争与武士
二 政治纷争与武士
三 军制瓦解与武士
四 征服虾夷的战争与武士
第二章 平安时代的武士
——私兵性质的武装力量
一 武士的来源
二 平安初期的武士
三 平安中期的武士
四 平安末期的武士
五 平安武士私兵私权性质的内部关系
六 平安武士习武演武的生活
七 平安武士的战争样式
第三章 镰仓时代的武士
——征战杀伐的统治阶级
一 镰仓武士公私双重属性的政治等级
二 镰仓武士公私双重法权的内部关系
三 镰仓武士征战杀伐的生活
第四章 室町和织丰时代的武士
——征战杀伐的统治阶级
一 室町和织丰武士的实力等级
二 室町和织丰武士实力至上的内部关系
三 室町和织丰武士作战备战的生活
第五章 江户时代的武士
——治理天下的统治阶级
一 江户武士的法制化等级
二 江户武士法制化的内部关系
三 江户武士执政者的生活
四 江户武士的衰落
第六章 明治、大正和昭和初期的武士
——日本现代化的主角
一 武家政权的终结者和资产阶级政权的缔造者
二 掌控政界的武士
三 把持军界的武士
四 引领经济界的武士
五 主导文化界的武士

第二编 武士的军事统治
——以武士道为指导思想的军事统治
第一章 镰仓时代的公武二元统治
一 公武二元政治格局与幕府的政权组织
二 镰仓幕府的军事统治
三 镰仓幕府的经济制度
四 镰仓幕府的法律制度
第二章 室町和织丰时代的武家一元化统治
一 武家一元化统治的确立与幕府的政权组织
二 室町和织丰时代的军事统治
三 室町和织丰时代的经济制度
四 室町和织丰时代的法律制度
五 织丰政权
第三章 江户时代法制化的军事统治
一 江户幕府的法制化统治系统
二 江户幕府的军事统治
三 江户幕府的经济制度
四 江户幕府的法律制度

第三编 武士道
——武士的伦理道德、理想价值和统治思想
第一章 武士道概述
一 武士道的名称
二 武士道的定义
三 武士道的德目
四 武士道的类别
五 武士道的起源
六 武士道的分期
七 武士道与日本精神
八 日本社会的武士道热
第二章 平安武士道
——私兵私权的伦理道德
一 武士的登场与武士道的产生
二 平安武士道的主要内容
三 平安武士道的“世俗化”
第三章 镰仓、室町和织丰武士道
——从私兵私权的伦理道德到武士治国的统治思想
一 武家统治与武士道的发展
二 镰仓、室町和织丰武士道的主要内容
三 镰仓、室町和织丰武士道的“世俗化”
第四章 江户武士道
——“为政者之道”和武士政权的统治思想
一 从“战斗者之道”向“为政者之道”的演变
二 江户武士道的主要内容
三 江户武士道的“世俗化”
第五章 明治、大正和昭和初期的武士道
——“天皇的武士道”和现代社会的理想价值
一 资产阶级武士政权与“天皇的武士道”
二 从封建主义武士道向资本主义武士道的嬗变
三 “全体国民武士化、武士道德全民化”
第六章 武士道的思想渊源
——武士道与日本民族文化三大主干的相互渗透
一 神道——武命长久、战争胜利的武神崇拜
二 禅道——勇于拼命、死中求活的战争心理
三 儒道——治国安邦、征服民心的统治哲学
第七章 武士道的理想价值
——“忠诚”的伦理道德和“武勇”的战斗精神
一 忠诚——效忠主君的精神
二 义——恪守职责的监督者
三 武勇——立身存命之本
四 礼——牢记身份、不忘职责
五 诚信——合格武士的行为期待
六 名誉——舍身求名的武士精神
七 俭朴——防止武士爱财惜命
八 勤学——尚武精神与书本知识相结合
九 复仇和切腹——武士精神的外在表现

余论 武士、武家统治和武士精神与日本社会
一 武士与大和民族
二 武士政权与资产阶级政权
三 武士道与日本文化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