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另一个欧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441769
  • 作      者:
    何力编
  • 出 版 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  继《不安的生活》、《傻世界 笨生意》之后,“全球商业经典”精彩奉献第3本,探访世界“10人组”新报道!

  ☆  如今的欧洲到底在经历什么?身处欧洲的中国人,都在做什么?

  ☆  真实的欧洲,远不是媒体报道和你想象的样子;

  ☆  让你看到意大利的崛起、西班牙的转型、德国的沉稳、希腊的慵懒和波兰的奋进;

  ☆  《另一个欧洲》,带你用2个小时重新发现欧洲!

展开
作者简介

  何力,从事传媒行业24年,曾服务《中华工商时报》、阳光媒体集团;是《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周刊》的主要创始人;做过一段《财经》杂志主编。2011年6月与王涌、李国卿等共同创办《全球商业经典》。创作作品有:《不安的生活》《傻世界,笨生意》《另一个欧洲》

展开
内容介绍

  《另一个欧洲》是继《不安的生活》和《傻世界,笨生意》后,何力主编的另一新书。介绍了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希腊和波兰这些欧洲国家目前的经济、生活状态,以及经济危机对其的产生的影响。深陷欧债危机,慵懒的意大利人正在重新奋起,西班牙人也在中国人的影响下走上了转型之路,一枝独秀的德国中小企业在危机中仍旧持续增长,作为危机导火索和受其影响更严重的希腊依旧享受着度假,几乎没受到危机影响的波兰正勇敢地领导着欧盟走出经济泥潭……透过本书你会看到一个完全颠覆你想象的欧洲。

展开
精彩书评

  无论是《最后的晚餐》真迹、大卫像的原作,还是米兰大教堂、巴黎圣母院,都弥补不了一些中国游客对欧洲的种种失望,他们更希望看到新的、快的、直接的、犀利的、刚猛的,而不是旧的、慢的、迂回的、隐晦的、含蓄的,而这些,恰恰是欧洲人珍视、试图保留和呈现的。
  ——摘自《欧洲时间》

  一个中国人出差到柏林,他经过市内一个建筑工地——显然是在盖一座楼——还没起来,所以看不出多高。一年后他又经过原地,发现与上一次相比,整个工地几乎没多大变化。他忍不住问:“这楼要盖几层?”“4层。”“要建多久?”“4年。”“这么久?”“建好后能用400年。”
  ——摘自《是时候谈谈德国了》

  我有位朋友,在雅典生活许多年,问他为什么喜欢希腊,他说希腊治好了他的警察恐惧症。过去没做坏事见警察心也慌,还以为自己上辈子是个罪犯。到希腊后才发现,希腊的警察真“窝囊”,于是找回了做公民的尊严。
  ——摘自《假如俄狄浦斯王再生——谁是凶手?》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人来了
  8 欧元,这是北米兰圣乔瓦尼一家华人理发店男子剪发的价格。一个欧美人和一个经济学家第一次看到这个价格时可能都会感到震惊。在欧美这些人力成本高的国家,随便剪个头发就要30 到50 欧元,讲究点的100欧元都下不来,8 欧元实在太低了,他们都不好意思不多给点小费;而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个价格可能会动摇他的世界观。
  在国内经济系学生所必修的《国际贸易学》里,有一节专门解释了商品和服务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价格差异。商品由于相对便于流通,国际贸易最终会让各国相似商品之间的价格趋同,而相比之下,服务由于难以流通,价格会保持比较大的差异。经济系老师在讲授这个概念时,往往就会以理发行业为例来说明。这一理论是整个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之一,它遵从逻辑,同时也符合现实,令人难以置疑。但在意大利,这一看似坚固的理论岌岌可危。意大利的华人发廊将理发价格拉低到了原来的1/4,甚至1/6、1/10。
  周六晚上9 点,圣乔瓦尼几乎所有的商店都已经关门,但推开这家名为“Nadia”发廊的大门,仍然有四五个人在坐着排队。意大利名字叫Nadia 的女店主是温州人,她招呼我坐下,我问她我要不要晚点再过来,Nadia 告诉我,用不着,马上就能轮到我。果然,三个理发师片刻不停地刀剪翻飞,店主也亲自为顾客修眉、吹干头发,不到一刻钟,在我前面坐着的四五个人就已经全部剪完。
  一位四十多岁的师傅示意我坐到椅子上来。我还没坐稳,师傅已经用电推子给我推掉脑袋后的一大半头发了。“您不问问我怎么剪么?”我说,师傅这才指着墙上一张“经典唯美原创发型图集”让我挑,我看着那些与20 世纪80 年代台湾地区小虎队成员似的发模,扫了一圈后说:“照着原来的剪短点就行。”
  师傅一边麻利地推着头发,一边向我解释,意大利人的剪法可能是从一开始就一剪子一剪子地剪,而他的剪法是先用电推子推出个大概齐,然后再细剪几刀。“我们要是像意大利人那样剪就挣不着钱了。意大利人慢工细活,我们是以多取胜。”
  没说上几句话,我的新发型已经完工了,整个过程还不到五分钟。除了一个烫发的姑娘还得捂着头等会儿,我差不多是今天最后一个顾客。老板娘开始盘点今天收到的小费,仅周六一天,这家位于米兰郊区的理发店光小费就挣了130 欧元,我问老板娘生意是不是天天这么好,她说今天是周末,不过平时也不错,“因为我们的师傅技术好。”
  剪完头,我去理发店旁的冰激凌店买了一瓶水,这家店是整条街除了理发店外唯一还开着的另一家店。刚好路过的理发店老板娘看到我,又跟我打了个招呼,告诉我这瓶水不用付钱了,因为这个冰激凌店也是她的。聊了几句后,老板娘Nadia 还邀请我第二天去米兰的华人街“Paulo Sapi”一起吃火锅,大家AA 制,条件是“如果我们能提前一个小时下班的话”。
  理发只是华人在意大利进军的若干行业之一,在服装业、采石业等行业,中国人都赢得了一席之地。除了吃苦耐劳,他们的秘诀是:灵活机动,效率优先。虽然说中国人人力成本低,但是在欧洲生活的成本摆在那儿。
  低价格和高效率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没有速度,价格也不会这么低。因为每天剪的头发多,这些温州发廊挣的也不比意大利发廊少。
  在中国劳工到来后,巴纽洛· 皮埃蒙特地区的意大利石场主的生意增长了几十倍。他承认中国劳工是他见过的最好的雇员,他们从来不耍滑头,也不要求预支工资。他也不是没试过雇佣意大利人,但是那个人第三天就因为腰痛回家了,就连罗马尼亚和摩洛哥人都干不了,只有中国人,他们一年只休息4 天,只要给他们一把凿子他们就开始工作,就像一台人体永动机。唯一的烦恼是,只要别人多给哪怕一个欧元,这些工人就会跳槽。
  他曾经按照法律要求禁止这些中国人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时,但这些工人晚上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走人,因为他们觉得,不加班的时间纯属浪费,也挣不着钱。
  对于那些在意大利发廊工作的人来说,中国人的确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意大利从20 世纪50 年代之后就成为了一个发达国家,即使从事剪头发这种门槛不高的劳动,也能够得到一份体面的生活,当然,如果你技艺精湛,获得的收入甚至可以跟高级白领媲美。
  在中国人到来之后,首先受到冲击的是那些手艺一般的普通本地发廊,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就连原来的高级发廊也开始受到影响。意大利人对此应对的方式是通过商会和行业协会来向政府施加压力。“他们就是慢惯了,快不起来。”一位在米兰学服装设计的台湾地区留学生说。在中国人到来之前,他们的确也没有太多要快起来的压力。
  ……

展开
目录
意大利——新欧洲人来了
欧洲时间
无论是《最后的晚餐》真迹、大卫像的原作,还是米兰大教堂、巴黎圣母院,都弥补不了一些中国游客对欧洲的种种失望,他们更希望看到新的、快的、直接的、犀利的、刚猛的,而不是旧的、慢的、迂回的、隐晦的、含蓄的,而后面这些,恰恰是欧洲人珍视、试图保留和呈现的。

中国人来了
理发只是华人在意大利进军的若干行业之一,在服装业、采石业等行业,中国人都赢得了一席之地。除了吃苦耐劳,他们的秘诀是:灵活机动,效率优先。

“中国速度”
意大利人有深厚的技术底蕴,中国人有高速成长的市场,资本希望将这两者联系得更紧密。

新新欧洲人
他们拼命,是为了让下一代人不用那么拼命。意大利人的父辈又何尝不是如此,今天的从容,是当年的辛苦换来的,而我们现在的仓皇,也将为未来赚取一些闲适。

到意大利“挖”人才
我觉得中国现在所处的时代和意大利20 世纪60 年代很像,那时候是意大利汽车设计的黄金年代。中国也将会涌现出一批很好的企业和有代表性的作品。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 到10年。

离开意大利
曾经有德国军事爱好者如此评价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的话,就相当于德军增加10 个师的力量;如果意大利与轴心国作对,站在同盟国一边,就相当于德军增加20 个师的力量;但意大利加入轴心国,德军就必须耗费50 个师的力量去保护它!

西班牙——和中国人一起转型
“经济动物”
西班牙正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潭,但这里的中国人却在展示韧性和耐力:一家店倒闭了他们就再开家新的;拉低物价,跟其他族群争地盘,直至全面接管这个地方。

故乡与他乡
郑茂建说:“所有人都梦想到国外,随便哪个国家都行。特别是当你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时,你不会太担忧未来,因为未来只能越来越好。”

转型之路
当青田人从贩夫走卒纷纷转型为经营业主,开始形成一支独立的经济力量时,西班牙人惊奇地发现,近20 年的资本与经济的全球化,已经完全改变了中国移民原本弱小的特性。

“中国人长生不死”
一个关于神秘中国人的段子说:西班牙人只看到中国人放下窗帘生产孩子,日夜拼命挣钱,但是很少看到中国人死掉——他们怀疑中国人“自己把自己吃掉了”。

归程
行走在青田的街头,郑建茂这样的归来客已经多少感到有些陌生了。随着农村向城市的转变,与中国某些地方一样,青田的农田被废弃,城镇没有了新空间,这里的生活习惯变得有些欧化,在行进的车中,人们可以看到路边一闪而过的“巴塞罗那咖啡馆”。

德国——厚重是一种力量
印象德国
德国人认为:好的社会能让年轻人始终保持天真;坏的制度则会压抑孩子的天性,令他们过早成人。

是时候谈谈德国了
提起德国,人们会立即联想到诸如“严谨”“精良”,甚至“刻板”这样的词汇,但这只是抽象的概念。对于那些亲身游历德国的人来说,第一感受恐怕只是一个字——“笨”。是的,有那么一点儿,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

重识德国制造
德国有相当多具有高品质和国际视野的中小企业属于制造业。这不仅意味着产业竞争力,也代表了将生产与服务相结合寻求新解决方案的能力。对于我,这很重要,因为所谓虚拟的知识社会至今还未实现。工业与服务业间日益重叠,而高品质的工业服务只存在于工业中心,并不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

西门子的孩子
在西门子,从十几岁开始学徒、完全由公司培养的员工被称为“西门子的孩子”。对西门子的实地探访让我们感受到员工对企业的高度忠诚、企业对员工的友爱,这构成了硬件之外德国企业重要的核心能力。

“我们不把企业文化贴在墙上”
西门子家族已不是西门子的主要股东,但家族的精神气质仍在这个国际化的现代企业中传承。“我并不相信你仅仅通过阅读一本书就可以认同并接受一个价值。它就像体育运动一样,你需要不断地去训练、去练习。”娜塔莉说。

赶场
这套书很有趣,我们的合作者和读者都是和我们有共同志趣的人,事实上,我们只为他们做书。读者少……嗯,不过要那么多做什么?

人,都是有出身的
在德国生活的这段时间,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国家永远与你在一起”。这感受既来自于你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不可避免的互相简单归类,更多则是当别人评价你所属的国家时,你内心受到的触动。

娜塔夏
记忆不可磨灭,即便在另外一个国家或者另外一种制度中生活多年,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意,但你依然会不断地回头去望。

希腊——迷失在自由中
欧洲的起点或终点
希腊人是异常智慧的民族,他们在公元前5 世纪就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整个西方甚至世界现代文明奠基。但他们似乎只破解了谜面,没有谜底。谜底是:人是智慧的,但不知道自己无知;人是自由的,但不知道自由有限。

假如俄狄浦斯王再生——谁是凶手?
“现代瘟疫”降临了,希腊是否还有俄狄浦斯王,将罪责追查到自身,承认自己是自己的罪人,解救城邦?只有希腊能够救希腊。我感到遗憾的是,现代希腊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他们不屑于像古代希腊人那样反省自身,追究自身的罪责。认识自己,才能解除“瘟疫”,把“危机”转化为“机会”。

今日苏格拉底的问题——反省自己
走出经济危机,希腊人应该回到古老的智慧中,反思自身的局限,承担自身的责任,像苏格拉底那样认识自己,像俄狄浦斯王那样承担责任,将正义置于自由与义务的前提上,协调好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的关系,否则,希腊人自由了,希腊国家却不自由;当然,国家不自由,个人最终也无法自由。

127 俄底修斯之旅——在阳光与黑暗之间
这个生活在废墟之上的国家,既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又是西方文明的边缘;既是西方文明的起点,又是西方文明的终点。它表现西方文明的优势,也深藏着西方文明的缺陷。希腊指示出西方文明的致命点,就像“阿喀琉斯之踵”,那既是他强大力量的来源,也是他致命的弱点。

波兰——欧盟新希望
新欧洲 旧欧洲
波兰与希腊,一个是欧洲的中心,或许是空洞的中心;一个是欧洲的起点,也可能是终点;一个是幸免于欧洲经济危机的国家,因为“幸免”而得意,一个是陷于欧洲经济危机最深的国家,因为“不幸”而怨怒。

要得多,就要做得多
按波兰人的看法,希腊发生的经济危机是希腊人自己制造的。你怎么对待工作,生活就怎么对待你,这是常识。波兰经济繁荣,卡密勒事业成功,都是因为懂得这个常识。

波兰即欧盟?
波兰是个大国,这一点请不要误解,它与德国、法国、西班牙并列为欧盟四大国,在版图、人口上都有一比。而且波兰是欧盟中最成功的前社会主义国家,目前也是欧盟经济的支柱。2008 年经济危机爆发,欧盟那些“老欧洲”国家都焦头烂额,唯独波兰稳健发展,波兰是欧盟的希望。
158 波兰没有经济危机?
波兰人必须比老欧洲国家的人努力,否则就过不上老欧洲人的生活。卡密勒可能是最忙的波兰人,而波兰人可能是最忙的欧洲人。

消失在历史中的波兰
大凡在历史上留下的建筑,都不是突飞猛进大干快上的。现代人都是些可怜的“工蚁”,永远拆了盖,盖了拆,让所有的建设最终都成为破坏。现代人已经不会延续了。

波兰机会
卡密勒说过,波兰人与中国人最大的不同是,波兰人都是个人主义者,不好合作;中国人是集体主义者,善于合作。我暗自觉得卡密勒不太了解中国了,中国人的集体主义不是善于合作,而是惯于被领导。

波中家庭
这是一栋二层小楼,原本是独栋“别墅”,后来尤德良的大伯在旁边接盖了一栋,就成了中国所谓的“联排别墅”。在这条寂静的小街上,尤德良的家有些特别,楼上楼下都挂着中国的红灯笼,这是个波兰的“波中家庭”。

波中婚礼
这位波兰边远小城的普通电工胸怀世界,他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应该对世界负责,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典范,下面是中国的政治;如果中国处理好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的关系,如果中国处理好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那么世界和平繁荣就有了可参照的榜样。

别样的欧洲
小城故事
信任无处不在。绝大部分瑞士人一般不会出国购物或采购外国品牌。这种普遍的以本国产品为傲的情愫,也是相互依存的信赖关系的体现吧。

粮食,一个乌克兰商人的生意
“大约15 年前,城市化进程在乌克兰大规模出现,人们离开了农业,去追逐‘快钱’。当时苏联体制下的集体农庄刚刚解散,最快的赚钱方法就是卖地。因此有不少年轻人离开了村庄,去学金融、计算机等时髦的行业。”不过,在她看来,现在的乌克兰正出现一股回流。

法国人的平等基因
计票的过程,完全是人工的,靠笔和纸完成的。最后计算选票总数的时候,工作人员掏出一个袖珍计算器在那里啪啪算着。中间算错了,重来一次,工作人员头上有些冒汗,最后总算把数给对上了。随后,另一位工作人员掏出手机,向市级选举委员会报告结果。投票站主持人最后把所有选票装进一个手提箱里,步行送到选举委员会去。

俄罗斯式民主亲历记
“关键是,即使有自由表达和示威,我们还是摆脱不了专制。而且还可能是接下来12 年继续的专制。普京看起来想在那个位子一直坐下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