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诚的历史追忆:十年素材积累,跑遍大半个中国,两度赴美采访。
★亲历者最后的发声:专访60多位在世飞虎老兵、战争亲历者,搜集了上百分钟珍贵视频,口述最真实历史瞬间。
★两次专访陈香梅女士:陈纳德将军遗孀讲述一个英雄和他的时代。
★首次披露绝密档案:美国国家档案馆珍贵影像首次披露,在世飞虎老兵提供大量一手史料。
★专家深度解读:抗战史学者余戈、国防大学副教授房兵、滇缅抗战史研究者章东磐、滇缅抗战史专家戈叔亚等学者深层次解读历史细节,重塑珍贵的国家记忆。
海报:
1939—1941年间,中国空军迎来了最为困难的三年。中国空军无力再进行大规模作战。
1941年,一支美国航空志愿队来到中国,在陌生的领导人麾下服役,为一个陌生的政府,浴血奋战。
这是太平洋两岸两个伟大民族在战争和和平时期向共同目标奋进的象征,这是中美关系史上的第一次军事合作,这是最珍贵的国家记忆。
只有外号,没有番号,他们是一群编外空军;
自由浪漫,桀骜不驯,他们是会飞的牛仔。
当日寇铁蹄踏碎河山,他们飞到中国,血洒长空。
他们大多只留下了名字,许多人的遗骸至今下落不明。
当飞虎的咆哮慢慢消失,当荣耀的光芒已经暗淡,我们用影像铭记历史。
1940年5月20日,蒋介石召见陈纳德,要他设法回美国,尽可能多地争取援助。于是,陈纳德决定回国招募美国飞行员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
陈纳德返美后,四处宣扬中国人民的抗战,争取各方支持。罗斯福总统的两名助手被陈纳德的游说打动,在罗斯福面前力推陈纳德关于建立志愿援华航空队的计划。
在为中国提供军事援助、让中国拖住日本的大战略之下,罗斯福同意为中国提供100架P-40战斗机,同时准许退役或备役的美军到中国作为志愿人员对日作战——因为此时日美尚未开战。
1941年的春天,陈纳德开始为志愿援华航空队招募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并雇了几个助手来帮助他。此事秘密进行,不仅瞒过了无孔不入的美国记者,还避开了所有日本间谍的耳目。
陈纳德和助手们手握一封信来到美国的17个空军基地,这封信授权他们可以自由地与军人谈话。在征得同意之后,招募人员会提供一个中国中央飞机制造厂“生产、修理、驾驶飞机”的合同,其中规定,机械人员月薪为250美元,飞行员月薪为600美元,飞行中队长月薪为750美元。除此之外,公司承担旅行和住宿费用,加盟者还有一个月的带薪休假。虽然没有在合同里写明,招募者们暗示,飞行员如果打下一架敌机,还可以得到500美元的奖金。这笔钱在当时算是非常丰厚的回报。
应募机械师的拜斯登回忆:“我的哥们儿跟我说,中国空军想要一些美国人过去。我不是飞行员,我当时作为一名军士一个月赚70美元,而中国人给我的工资是300美元一个月,比我已经习惯的多得多了,所以我决定试一试,于是和他们签了一年的合约。”飞行员雷霍尔说:“最吸引人的是工资档次太高了,如果我们加入的话,我们就能得到中尉的工资待遇,并且打落一架飞机还有500美元的奖金。”
对很多应募者来说,到中国去,除了赚钱,还很刺激。飞行员莫斯说:“我从未出过美国,所以我认为这将是一场冒险,至少对我这样一个乡村孩子来说,会让我开开眼界。”
当然,也有人怀着理想主义加入,他们想帮助中国人打赢一场正义的战争。飞行员罗西说:“当时战线很长,战场局势复杂,我的想法是,那里出现麻烦事,或者我能帮上点什么。”飞行员希尔记得,招募人员来讲保护中缅公路,“我们压根儿不知道缅甸是什么东西,他们铺开地图,说这是缅甸,这是中缅公路。中国主要海上港口被日军控制,迫切需要从中缅公路上运来的支援物资。日军飞机能轻易轰炸中缅公路,所以必须有空军的掩护,中国才能从唯一的通道上得到援助物资。这事让我很感兴趣,我当时才17岁,我把这事想了好多遍。我猜我可能去不了,但我确实想去那里。”
在应募者们看来,到中国去参战这事,像梦一样。飞行员罗斯波特回忆:“有一天晚上,我回到宿舍,我的舍友高兴地告诉我,明天早上会有人到机场讲关于到中国开战斗机的事情。我说,你最好躺到床上做梦吧。结果,我们接到退役的消息,说有人会来讲什么事,我们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事,但我们很高兴地等着见他。他给我带来了当时最好的消息。”
而对护士福斯特来说,去中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决定。“我当时并不确知我想不想去,当时我正和一个人约会,我告诉他,如果你愿意要我的话,我就不去了。但他说:对不起,我不想让你后悔一辈子。所以我就去了。”
1941年4月15日,中美两国政府达成一项秘密协议,并由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行政命令:允许美国预备役军人和陆军航空队、海军航空队的“退役人员”前往中国参加战斗。
……
血战长空
宋美龄请来的洋顾问
击落日军“四大天王”
中国空军的伏特加和“纸片轰炸”
每周递交一次辞呈的总教官
牛仔们越洋而来
飞往中国
中国空军墓地里的飞虎队员
陈纳德用大嗓门叫道:都站起来!
苏联战友血洒中国蓝天
陈纳德得到了蒋介石夫妇的充分信任
抗战血脉
“二十四拐”和澜沧江上的桥
滇缅公路:血肉长城
飞虎队炸山阻断滇缅公路
史迪威公路:丛林里的“通向东京”路牌
遥远的桥,血脉相连
“飞老虎”
昆明,“飞老虎”首战告捷
重庆大轰炸激怒了陈纳德
跑警报
“俯冲!射击目标!”
“我们不再仅仅是为中国而战”
扬威缅甸
陈氏空中游击战
缅甸战役:六万远征军官兵长眠异国
“世界上第一勇敢之空军”
会飞的牛仔
机场上的大石碾子和鲜血
柔情铁汉
她向飞机招手,他让飞机扇一扇翅膀
“顶好”
遇难美国飞行员的中国牌位
美国大兵的中国养子
老兵的天空
“我一直反对收编”
顶撞顶头上司
“我的退役被冠上了‘健康原因’”
菜园里的中国辣椒
滇西反攻
炸桥、轰炸,阻敌于怒江西岸
启圣宫里的慰安所
渡江,云端之战
松山的150吨炸药和1000磅炸弹
腾冲的“倒洋芋”飞机和带刺炸弹
飞越驼峰
609架飞机折翼“驼峰”
十分危险、代价甚昂却必须开通的新航线
勇敢的心
“很多次我都认为自己肯定没法活着降落了”
空运八成援助中国物资
喜马拉雅山的堂吉诃德
生死大营救
57年,手表指针停留在救助时刻
空袭东京英雄被中国人舍命相救
“三克油”每次都在村子上空放三炮
飞机发动机做成的校钟
寻找
洱海水底的谜底
滇池碧波之上的花瓣
一个人的寻找
守护和追寻
从悬崖上归国的英魂
历史的记忆
“他至少活在博物馆里一千年”
每一件藏品都有故事
“上帝是我的副驾驶”
有时间,就到当年飞虎队的机场看看吧,站在长满野花的跑道上,听听风声里残留的飞机轰鸣。虽然看不到画着鲨鱼牙齿的战机呼啸升空,但天空还是像当年一样湛蓝。去摸一摸散落的石碾子吧,摸着它,你就触摸到了历史。
——十二集大型史诗纪录片《飞虎传奇》总编导、总撰稿 朵 翔
我热切地希望飞虎队的标志永远高悬!请永远记住:她是太平洋两岸两大伟大民族在战争和和平时期向共同目标奋进的象征。
——飞虎将军 陈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