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的第一部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古今地名工具书。2005年7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6万余条目,1000多万字。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的编著是国家行为。1993年8月,原中国地名委员会决定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通力合作,组织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名工作者进行编纂这部巨著。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出任顾问。其后辞典的资料收集、条目选取、释文撰写耗费了全国各地的地名工作者和历史地理专家学者的心血,历时十余年方出初稿。又因编纂期间政区沿革和人口、经济建设、交通等现实资料也几经更新、补正,不得不几易其稿。历史地理专家学者,从内容到文字,从史实到体例对稿件反复商讨切磋,匡谬纠误,最后才定稿成书。1931年谢寿昌等八人合编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谬误不少,其中对徐闻及海康的诠释,沿袭清志之说,作:“徐闻县,汉置,隋改海康,即今海康县治。南齐置齐康县,隋改隋康”;“海康县,汉置徐闻县,隋改海康县”。《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纠正了这一错讹,对徐闻的诠释回归清嘉庆前正史:“西汉置徐闻县,属合浦郡(县治今讨网村)。南齐改齐康县,为齐康郡治。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隋康县,属合州。”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徐闻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属合浦郡。治所在今徐闻县南。梁模《广东壮语地名初探》(载《广东省地名工作通讯》总37期)云:徐闻为壮语,“徐”意为村,闻即“汶”字音(今两广称泉水为汶水),故“徐闻”意为泉水村。三国吴为朱崖郡治。南齐改为齐康县。唐贞观二年(628年)改隋康县为徐闻县,属雷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复置,仍属雷州。元属雷州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迁今徐闻县。明属雷州府,天顺六年(1462年)移治今徐闻县东南海安镇,弘治十四年(1501年)又移治今徐闻县。民国初属广东高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