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真情朱德:共和国人民军队缔造者与总司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514912
  • 作      者:
    余玮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共和国人民军队缔造者与总司令,智勇双全、胆识相生、亦将亦兵。《真情朱德(共和国人民军队缔造者与总司令)》由余玮所著,本书力求走进朱德丰富的内心世界,还原出一位对中国革命殷殷赤心和对战友亲人拳拳慈心的真实可亲的敦厚朱德,再现一代伟人的铁血本色和传奇人生。
展开
作者简介
  余玮,曾用名新伟,笔名愚公,湖北赤壁人,中共党员,作家、诗人、资深记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在新闻出版界有“红色传记作家”与“高端人物的解密者”之誉。曾供职新华通讯社、中华英才半月刊社、中华儿女杂志社等中央新闻单位。出版有《世纪小平》、《魅力陈云》、《敦厚朱德》和《红舞台下的凡人邓小平》等32部(卷),并有作品收入中学《语文》课本,近100次获各级各类奖励或表彰;多次参与全国“两会”等重大战役性新闻报道,且系大型电视专题片《探访文明——红色之旅》总撰稿。
展开
内容介绍

  《真情朱德》介绍了朱德出身行伍,从士兵到元帅,一生爱兵如子,亦将亦兵。作者通过采访其亲友、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和知情人,生动描写其走出大山觅出路、在蔡锷麾下带兵、南昌起义“调虎离山”、朱毛会师井冈山、遵义会议怒斥李德、敦促张国焘北上、粉碎“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力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协助毛泽东实施战略大决战,再现了共和国和人民军队主要缔造者之一智勇双全、胆识相生、喜怒兼具、亦将亦兵的铁血本色和传奇人生。

 

展开
精彩书摘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朱德主持了开幕式。周恩来带着重病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作报告的时候,周恩来的身体十分虚弱,但是他坚持站着做完了报告。
  从三届人大到四届人大,中间相隔10年,又重新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 的宏伟目标,并决定以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人选,使经受了多年“文化大革命”磨难的人民心中又燃起新的希望。
  ...
  显示全部信息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朱德主持了开幕式。周恩来带着重病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作报告的时候,周恩来的身体十分虚弱,但是他坚持站着做完了报告。
  从三届人大到四届人大,中间相隔10年,又重新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 的宏伟目标,并决定以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人选,使经受了多年“文化大革命”磨难的人民心中又燃起新的希望。
  朱德在这次会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这时,他已是89岁高龄的老人了。他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说:“在庄严的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们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党和人民委托我们贯彻执行《宪法》规定的职权,责任重大,任务很艰巨。我们一定要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为了表达自己坚定的革命意志,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朱德多次提笔写下了 “革命到底”的条幅以明志。
  朱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随着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作用的不断显现,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同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频繁的外交往来,使朱德的工作更加繁忙了。周恩来是在发现癌症两年后的1974年6 月才住院的。四届人大后不久,周恩来病情加重。朱德知道这时自己要多承担些工作,来减轻这位老战友的重负。朱德承担了大量的外事活动,频繁地会见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会领导人以及友好代表团,在有限的一年半时间内,他单单出席接受国书的仪式就达到40多次。
  1975年7月11日,朱德正准备到北戴河去休养,身体稍稍恢复的周恩来边在病房内作“八段锦”运动,边让卫士高振普打电话:请朱总在去北戴河之前先来见见。
  前几天,朱德曾经想去看总理,因为总理当时的身体不太好,不愿让年近九旬的朱老总看到他在病榻上的样子,就没有请他去。当时,朱德也不想影响总理的正常治疗。得知朱德去北戴河需两个多月才能回来,周恩来担心到那时自己的身体条件不会比现在好,于是热情地向朱德发出了邀请。
  下午5时50分,朱德走进总理的会客厅时,看见周恩来已经换下了病号服,远远地迎了过来。朱德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声音有些颤抖:“你好吗?”周恩来回答说:“还好,咱们坐下来谈吧。” 朱德的动作有些迟缓,当卫士走过来扶他坐到沙发上时,周恩来关切地问:“要不要换一个高一点的椅子?”朱德说:“这个可以。” 这天,朱德同周恩来交谈了20多分钟。周恩来知道患有糖尿病的朱德有按时吃饭的习惯,为了不耽误朱德吃饭,6时15分,两位老人依依不舍地握手告别。警卫员搀扶朱德上车后,周恩来一直目送汽车远去。
  朱德同周恩来有着半个多世纪的深厚情谊。1922 年,朱德在德国由张申府和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50多年来,他们曾经一起度过了无数个生死与共的日日夜夜。朱德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竟是他同总理之间的最后相见。
  周恩来的病情不断恶化,毛泽东的病情也在加重。邓小平受毛泽东的委托,主持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对工业、农业、科技、国防、教育、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整顿。在短短9个月里,形势有了明显好转,各个领域的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对邓小平取得的成就,朱德十分欣慰,他称赞道:“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由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的日常领导工作,很好。” 然而,邓小平雷厉风行进行的整顿工作从一开始就受到“四人帮”的阻挠和破坏。后来,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兴起,全国再度陷入混乱。
  1976年1月8日9时许,周恩来所在病房外的电铃忽然响了。这不是平常的电铃,而是为遇紧急情况专设的电铃。不好!大家快步跑向病房,几乎同时看到监护器上的心跳显示:心跳70几次。一直是100 多次,忽然下降到70多次,陈在嘉大夫急得说不出话来。周恩来的心跳在继续下跌,60次、50次、30 次…… 医生们按照原定的抢救方案,采用了所有措施,呼唤、人工呼吸……都不起作用。陈在嘉哭了,她在监护器前坐不住了,方圻大夫替她守着。荧光屏上,时而显示一次心跳,渐渐地看不到心跳了,只见一条直线。总理,人民的好总理,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60多个春秋的伟人,带着全国人民的敬仰,离去了。跳动了78年的心脏于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停止了跳动。
  这天上午,政治局又在举行“帮助”邓小平会议。与会者有的神情严肃,正襟危坐;有的仰身而靠,闭目养神;有的品茶吸烟,悠然自得。张春桥在发言,有条不紊地:“……这几天我又反复学习了主席近一时期的重要讲话,倍感亲切,很受启发。我认为主席的讲话主要有3个内容:一是关于“文化大革命”;二是关于教育和科技革命:三是关于对当前运动的意见。而这3条都是针对小平同志的错误所言的,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为了挽救更多的犯错误的同志,也为了使广大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我建议将主席的这些谈话整理成文件,适当的时候向全党印发,进行广泛深入的学习。” 江青晃了晃拳头,高声接过话头:“主席的这些话,不亚于1966年《我的一张大字报》,这一炮打得好!” 姚文元慢声细语地补充:“我有个想法,是不是把小平同志的检查附在文件后面?小平同志对主席的批评、对自己的错误,是不是要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是不是对全党要有一个交代?请大家考虑。” 邓小平阴沉着脸,粗声硬气地说:“你们讲的,我都拥护。如果主席同意,我的检查也当然可以印发全党。” 陈锡联和善地笑笑,婉言道:“主席的谈话精神可以向全党传达,至于小平同志的检查先不要急于印发。主席的有些批评是针对一种倾向,不是指的具体某个人、某件事,这样做容易造成混乱。……” 双方交锋正酣,汪东兴推门进来,神色木然地站在一旁。主持会议的王洪文诧异地望着他:“东兴同志,有事吗?” 汪东兴两眼缓缓地扫视着众人,声音低沉地说: “周恩来同志于今天上午 9时57分逝世了。” 古老的大殿内一阵沉默。
  邓小平[霍]地站起身,就要朝外走。张春桥冷冷地说:“洪文同志,还没散会吧?”王洪文一时茫然不知所措:“哦,总理逝世,大家说怎么办?” 走到门口的邓小平猛然转身,冷硬的语气中带着一股慑人的威严:“一、立即向主席报告,组成治丧委员会;二、以中央名义发讣告,通知各驻外使馆降半旗;三、命令海边防部队,进入一级战备。”这时,叶剑英起身道:“我去通知作战部。” 上午10时,毛泽东正侧卧在病床上,听工作人员给他念文件。昨晚他几乎彻夜未眠。负责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张耀祠匆匆忙忙走进毛泽东卧室,他带来的是周恩来逝世的噩耗。
  屋里沉寂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毛泽东只点点头,一言未发。对于他来说,周恩来逝世,早已是预料之中的事了。几年来,从医生一次又一次的诊断报告中,他预感到不妙。
  过了良久,毛泽东目光呆滞地仰视着天花板,语无伦次地喃喃自语:“走了,他也走了。”说罢,不禁潸然泪下,唏嘘不已。
  当时,朱德的身体也不好,才出院不久。组织上怕朱德悲伤过度,没有立即告诉他有关总理病逝的消息。
  当天下午,朱德还接见外宾,接受比利时新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舒马克递交国书。回来后,康克清想让他对总理逝世有个思想准备,便慢慢地对他说: “总理病情最近又有恶化。”朱德听了后,沉默了一会儿,说:“不会吧,他的手术做得很成功,怎么会这么快就恶化了呢?” “反正情况不是很好。”康克清低声说。朱德还没有听懂康克清的意思,想不到总理已经走了,他认为:“有那么多的好大夫给总理治病,病情不会发展得那么快!” P1-4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最后一个军礼和最后一次接见外宾
第二章  女儿与爹爹的“生离”“死别”
第三章  从帅府千金的人生传奇看朱门家风
第四章  “狗娃子”一辈子最大的遗憾
第五章  走出大山觅出路
第六章  从士兵到元帅的长途跋涉
第七章  在蔡锷将军麾下带兵
第八章  于苦闷彷徨中摸索出路
第九章  加入中共一波三折
第十章  马列故里潜心求索
第十一章  南昌起义中“调虎离山”
第十二章  精心导演“瓮中捉鳖”
第十三章  同伍若兰的传奇姻缘
第十四章  朱毛会师井冈山
第十五章  与康克清结为伉俪
第十六章  与毛泽东的意见分岐
第十七章  博古与李德控制红军指挥权前后
第十八章  遵义会上怒斥李德
第十九章  敦促张国焘北上临大节而不辱
第二十章  粉碎“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第二十一章  转战中家书抵万金
第二十二章  “遇难噩耗”让人揪心
第二十三章  设“棋局”让日寇损兵折
第二十四章  与卫立煌携手抗战
第二十五章  “烂泥湾”变成了“米粮川”
第二十六章  力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第二十七章  攻克石家庄
第二十八章  协助毛泽东决胜千里
第二十九章  从西柏坡到北平
第三十章  开国大典检阅陆海军部队
第三十一章  对“小家务”从不费心.
第三十二章  庐山会议由畅言到缄口
第三十三章  “故乡”情与山水缘
第三十四章  蒙冤受屈的艰难岁月
第三十五章  毛泽东:“没有朱,哪有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