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艺术品鉴赏投资丛书:玉器鉴赏投资指南》:
一、良渚文化玉器的鉴赏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5250~4150年。在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余处良渚文化遗址中,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其中良渚王器的出土带来了玉器收藏的一个重要门类。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良渚文化遗址频繁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玉器。良渚文化的玉器不仅品类众多,而且琢磨精致,纹饰华丽,其雕刻纹饰,繁密细致,和谐王整,尤其是那些细线阴刻,堪称微雕杰作。其工艺水准达到了“鬼斧神工般的超卓高度”,而其中玉琮更是“皇冠上的明珠”。
良诸文化玉器种类较多,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祭祀礼仪玉器,一是佩戴装饰玉器。典型器物为玉琮、玉璧、玉钺、成串玉项饰、冠形器、三叉形器、半圆形饰、带钩等。
除琮、璧、镯三种成真正独立的单体外,其余绝大多数应是组合件,它们造型规整,厚薄均匀,周边转角端正,轮廓分明。
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是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其中,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形式多样、数量众多,又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良诸玉琮的玉材,为产于江浙一带的透闪石质王石,质地不纯,以青色居多,部分黄色,土浸后呈雾状乳白色。除少数做圓筒状外,多制成规整的内圆外方形。琮体切割规整,中孔为管钻对穿而成,中接处常留有两层。琮身均饰有兽面纹,纹饰以四角线为中心,分成四组,随琮高低不同,以桐同的纹饰分数组饰于琮上。
部分玉琮在主体兽面纹外,用细阴纹刻细“神人”图形和云雷纹,阴线用利石刻画而成,线条坚挺。
良渚文化玉器为透闪石,是硬度较高的玉器,可谓“难施锥刃者”。在远古时代,高碳的合金工具尚未出现,当时是如何加工雕刻的呢?这一疑问引起了考古学界极大的兴趣。
有的学者认为,良渚玉器上的纹饰是用鯊鱼牙齿雕刻的。有的学者估计是用玛瑙、水晶石等打制成雕刻玉石的工具。日本考古学者则认为在玉石上可以自如地刻画线条的工具应是钻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