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史读本:插图珍藏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853602
  • 作      者:
    顾颉刚,王钟麟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民国时代最具有个性的国史教科书!
  中国古史辨派大师顾颉刚传世之作,启迪民智传播新知胡适亲自校订。
  中国人都知道韦尔斯和《世界史纲》,知道房龙和《人类的故事》更应该知道自己的韦尔斯、房龙,自己的《世界史纲》和《人类的故事》。
展开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江苏苏州人。1920年北京大学毕业,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除所编《古史辨》外,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王钟麒(1890-1975),著名文史研究家、字伯祥江苏苏州人1921年至1932年任卜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编写史地教科书多种;1932年起任开明书店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毕生从事中国古代文史的研究工作,校点、整理了大量古籍著有《三国史絡》、《郑成功》、《太平天国革命史》、《中日战争》、《史记选》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民国教科书:中国史读本(插图珍藏版)》原名为《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7922年,胡适邀请他的弟子、著名史学家顾颉刚为商务印书馆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目的在于为青少年提供既通俗又权威的历史读本。时年29岁的顾颉刚为此耗费了巨大心血,他说自己“想了许多法子,要把这部教科书做成一部活的历史,使得读书的人确能认识全部历史的整个的活动,得到真实的历史观念和研究兴味”。
  《民国教科书:中国史读本(插图珍藏版)》写成后,胡适亲自担任校订,由此可见通过历史来启迪民智,在这些文化巨匠心中的分量。《民国教科书:中国史读本(插图珍藏版)》出版后先后印刷了50多次,是民国时代影响最大的历史读本。
  本书不依朝代叙述,而将国史分成五编,也就是五期:秦以前为上古、秦到五代末为中古、宋到明末为近古、清为近世、中华民国时期为现代,确是一本简要清通之中国史读本,希望所有关心中国史的朋友都能仔细读读它!
展开
精彩书评
  历史的演进乃是向多方面展开的,但多方面演化的情形却各各小同。我们研究历史的,一定要注意历史的各方而,而小容仅偏一隅去记诵几个朝家的隆替和儿辈英雄的成败。
  时代精神是历史的主眼,如民族的分合,政治的设施,社会的风尚,学术的嬗递,凡足以表现当时的特征而影响及于后世的,本书便取材于此,都为简单的系统的介绍。
  ——顾领刚 手钟麒
  
  我觉得最可称道的是它的叙述能力,在史事繁赜驳杂之中,甚能提纲挈领,说得不蔓不枝,像五胡乱华、五代十国那样纷纭的变局,要用如此简练的笔法讲清楚,真是不易。时贤所作历史教科书,固然学力各有优长,但普遍笔舌木强,话讲不清楚,且往往轻重失伦,比起顾氏王氏,不免有愧。
  本书不难看做是最能代表顾氏整体史观与史学规模之作。许多在本书中简单的论断,后来顾先生也会用较繁复缜密的论著来说明,但说来说去,大旨其实亦不外本书所述。据此而言,本书在近代史学史上之重要性,显然要远超过一般历史教科书所能具有之意义。
  ——龚鹏程 (台湾著名学者)
展开
精彩书摘
  当汉献帝时,曹操见匈奴的降众日多,怕他们将来强大为患,乃分做左、右、中、南、北五部,疏散他们的团结。晋武帝时,侍御史郭钦上疏,极言胡居中国之害,他说“卒(同猝)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俱山西境)不三日而至孟津,西北诸地,尽为狄庭矣。宜徙之边地,峻其出入之防”。后来太子洗马江统作《徙戎论》,也说“宜及兵威方盛众事未罢,令反其旧土,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盗,所害不广矣”。可见那时稍有远虑的人,都把这事看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然而晋武帝却并不措意及此,他自有他的开国方略,于是酝酿了不少直接或间接的机会,给杂处内地的外族以突起图逞的便利。
  原来晋武帝即位之初鉴于魏家因疏忌宗室而亡,便大封子弟,委以职任,诸王且得自选国中的长吏。又以户口多少,分藩国为三等:大国置三军,兵五千;次国二军,兵三千;小国一军,兵一千五百。诸王中有兼都督外州军事的,各徙其国使相近;无别官的,也各遣就国。及平吴统一中国,益去州郡兵备,于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才置五十人。他以为州兵约损,异姓便无所利用,宗藩既成,帝业自固,由是可以承平久安了。
  晋诸王多骄恣不学,而擅地拥兵,何等危险!所以武帝死后,骨肉相残的祸机已隐隐欲动,又加惠帝愚暗,’贾后在在捣乱,:自然引起了十六年八王之乱。;那时拥兵的宗室几乎全部加入战团,而州郡单虚,盗贼四起,反无法维持,那久郁思振的外族,于是生心图变了。公元二九六(晋惠帝元康六)年,关中氐齐万年先反,名将周处且战死。虽不久便平,而匈奴刘渊竟起来灭晋了。
  ……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编辑大意
第一编 总说
一 历史与地理
二 历史演进的各方面
三 构成中国历史的诸民族
四 史期的区分

第二编 上古-秦以前(公元前二二一以前)
一 社会的进化和建国的雏型
二 洪水的传说
三 君位世袭和神权政治
四 封建制度和家族主义
五 诸侯兼并和当时的社会
六 思想的激起和贵族的倾覆

第三编 中古-从秦初到五代之末(公元前二二○~公元九六○)
一 秦的统一和中央政府的确立
二 长城与匈奴
三 郡国并行的因果
四 尊重儒术的影响
五 域外交通的发展
六 政治中心的坠落
七 复古的失败
八 一姓再兴和表章气节
九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兴
十 清议和党锢
十一 三国并立的扰攘
十二 外族内侵的动机
十三 五胡乱华和南北对抗
十四 思想的转变和六朝的风尚
十五 异族同化和新的四裔
十六 科举制度和古文运动
十七 外教的继来和佛教的蜕化
十八 方镇的专横和朋党的倾轧
十九 五代的纠纷和当时的社会

第四编 近古-从宋初到明末(公元九六一~一六四四)
第五编 近世-清朝(公元一六四五~一九一一)
第六编 现代-中华民国(公元一九一二以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