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苏联设计时代:1950-198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618266
  • 作      者:
    英国费顿出版社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357件俄罗斯人也好奇的苏联设计作品

412张图片,是对一个遥远时代的迷恋

莫斯科设计博物馆填补历史空白的档案图样

展现苏联生活的方方面面


展开
作者简介

英国费顿出版社成立于1923年,是全世界*负盛名的艺术出版机构,尤其以出版高质量视觉艺术图书著称。


莫斯科设计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是俄罗斯*家专门致力于设计的博物馆,收集、研究和保存俄罗斯的设计遗产。

2015年,在米兰世博会俄罗斯馆举办俄罗斯前卫展。2016年,“发现乌托邦:丢失的苏联设计档案”参加了第一届伦敦设计双年展并获得双年展奖章。目前已出版《苏联设计时代》《VNIITE:发现乌托邦》《弗拉基米尔·龙格: 从“地平线”到“天顶”》等。

译者简介

任梦欣,全国翻译资格考试优秀考生。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收录了自1950年至1989年以来近40年间350余件选自莫斯科设计博物馆的苏联设计作品。从大头娃娃巧克力糖纸到奥运会吉祥物米莎熊,从四面体牛奶盒到伏特加酒瓶,从喷雾香水到发条剃须刀,从金属网兜、图拉缝纫机到咖啡研磨器、土星真空吸尘器,从鳄鱼根纳和大耳猴切布拉什卡到机械棋钟、遥控车,从真空管收音机到台式电话,从飞行手表到基辅微型相机,从社会意识海报到时尚电影杂志,展现了苏联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于以往常见的设计类图书,本书另辟蹊径,按照“民众”、“国家”和“世界”三大主题编排内容,是一场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展现苏联社会变迁的特殊感官之旅。

展开
精彩书评

媒体/名人评论:

每一页都像是一间展览室。在这里,无论是作为独立个体,还是结合时代背景,每一件物品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留待人们细细体验。

——Photoshop创意杂志(Photoshop Creative)


展开
精彩书摘

西方世界普遍认为,苏联解体既是政治上的失败,也是生活方式的没落。由此可见,苏联消费品的单调乏味是体制的致命缺陷,不仅削弱了士气,还助长了俄罗斯人对牛仔裤和美国式消费主义提倡的其他装饰的渴望——可以称之为历史的洗衣机理论(the washing machine theory of history)。1959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上,尼克松总统在著名的“厨房辩论”中向尼基塔·赫鲁晓夫说道,与其谈论火箭各有什么威力,不如谈谈洗衣机各有什么优点,他想让对手亲身体会到美国产品的优越性。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她关于后苏联时代的口述史著作《二手时间》(2013)中, 对此表现出极大的支持。据一位受访者回忆,人们“扔掉所有旧的和苏联的东西,全部换上进口货……人人都在谈论松下、索尼、飞利浦……” 然而,许多人对此深感失望,不明白为何要摒弃高等社会实践——为了什么?就为了牛仔裤和上百种萨拉米香肠?是选择一个伟大的国家还是一个正常的国家?人们选择了后者。

这个国家寄希望于最英勇的事业——载人航天事业,而非日常需求。然而,众所周知,苏联产品质量一般。事实上,可能是因为我们十分相信自己对“苏联设计”的看法,所以很少研究这个问题。本书是为数不多的关于这一主题的几本书之一。虽然这不是一部展示被埋没杰作的修正主义历史书籍,但它确实汇集了苏联日常生活的景象——吸尘器、台灯、收音机、烟盒、电影海报、咖啡罐和玩具等细枝末节,有利于人们理解那段快速后退的时期。

诚然,苏联可能并不是丰富物质文化的肥沃土壤。并且,许多苏联产品都是模仿西方产品。 比如,维亚特卡摩托车模仿的是韦士柏,连商标字体都一样,这件事可谓臭名远扬。从国外带回来的纪念品,再被送到相关工厂的设计部门,这样就可以还原产品制造过程,同时也鼓励了仿制行为。

全苏联技术美学科学研究所(VNIITE)尽最大努力发展一种动态设计文化,由《技术美学》杂志带头,但苏联的经济体系并未准备好迎接风格多样性。确定了五年计划和生产目标后,一些工厂的厂长们却因VNIITE具有更优的设计而不愿意重组生产线。

有人可能会说,苏联的经济体系有自身优点。毕竟,西方物欲主义依赖于用后即丢、费解选择、快速迭代和互相攀比的文化。相比之下,苏联关注可持续发展:网兜比塑料袋要好得多,用于饮水机的折叠杯也比塑料瓶要好得多,现代化的真空吸尘器如果不耐用也就一无是处。这些比较会让西方消费者感到不适,同时也打击了渴望“铁幕”外生活的苏联人。

书中展现了苏联人(阿列克谢耶维奇称之为前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人)的家庭生活——至少部分家庭如此。这些藏品值得仔细研究,对于1991年后出生的俄罗斯人而言,他们和西方人一样,都会对此感到好奇。2012年,当这些物品在莫斯科设计博物馆展出时,吸引了15万参观者。在一代人之前这些物品还不过是平平无奇,而如今却广受欢迎,是什么吸引了他们?是对一个无比遥远的时代的迷恋,还是对一个曾经不太重视物质需求的国家的怀念?


展开
目录

前言 

苏联设计:传承历史

民众

国家 

世界 

设计师名言

设计师简介

图片来源 

关于引文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