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嫦娥探月:新华社记者带你探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657423
  • 作      者:
    胡喆著
  • 出 版 社 :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
收藏
编辑推荐

天问一号探测器于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表面,这是中国为太空探索做出的又一个重要贡献,关注此书,为您全面讲述人类探月历程。

全面、客观记录中国探月工程全貌,内附11段珍贵探月视频


展开
作者简介

胡喆,新华社国内部央采中心科技采访室记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作为新华社日常负责科技新闻报道的记者,长期跟踪报道了探月工程、北斗工程等一批国家重要科技进展,采写了一大批反映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稿件,曾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新华社“新锐中文文字记者”。报道作品多次获评新华社社级优秀新闻作品及各类新闻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新华社记者带你探秘:嫦娥探月》是科技强国科普丛书的第一本。该书采取全媒体形态,既有采访文字、也有现场照片,扫描二维码还可以看到11段珍贵探月视频,全方位、多角度描述了以“嫦娥五号”为代表的中国探月工程的历程和成果。该书以记者的眼光、科普的形式、独特的内容,展示了中国航天航空事业的伟大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当时间的指针即将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面对世界各国探测和开发、利用月球的热度再起,以及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探月三期工程嫦娥五号、嫦娥六号任务的论证工作正式拉开大幕。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中国探月的下一个十年?应当如何去完成“绕、落、回”三步走的目标?怎样实现采样返回?中国人首次应当带回多少月壤合适?怎样确保探测器完成采样以后完全返回地球?

一系列困惑和难题摆在了刚刚出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航天测控通信专家吴伟仁面前。

上任伊始,吴伟仁便带领来自航天工业部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等机构的一大批专家积极参与到论证工作中。像探月这种技术难度大、参与人员多、研制周期紧的重大科技工程,论证时间都会比较长。但吴伟仁带领团队,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论证工作。

整个论证队伍将近百人,很多骨干成员都是从事探月工程的专家。例如来自航天五院的彭兢、航天八院的张玉花,现在都已经是中国月球探测器研制设计工作中的骨干力量。

大家定下了工程的指导思想:“技术先进,经济可承受,体现当代水平,经得起历史检验”。

技术先进,意味着我们的方案不能落后;经费可承受,因为中国毕竟是个发展中国家,钱得花在刀刃上;体现当代水平,指的是在方案上不走美苏老路,要体现21世纪的水平;经得起历史检验,则意味着若干年以后回头看这个方案,它仍然是科学的。

当然,我们不仅要立足当下及十年,更要面向更加深远的未来。如果只是为了完成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的系统可以做得简单很多。但考虑到未来的载人登月需求,吴伟仁等探月专家们确定了目前大家所看到的方案,目的在于进行更多的技术验证。因此,中国航天史上最复杂的航天器也应运而生。

经过讨论之后,最终确定的方案如下:

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成,历经发射入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等阶段,在完成月面工作后,再经月面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和再入回收等飞行阶段,携2公斤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

这十年前的伟大构想,与2020年底人们万众期待的嫦娥五号任务所最终呈现的太空大片,基本如出一辙,让人不得不为中国航天人的超前战略眼光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所叹服。

随后,嫦娥五号于2011年正式立项。在这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承担了运载火箭和探测器两个核心系统的研制工作。因为系统过于复杂,探测器系统被分成15个分系统,每个分系统下还设若干子系统。

2012年年底,嫦娥五号完成技术攻关和方案论证工作,转入初样研制阶段;2015年年底,完成初样阶段研制工作,转入正样研制阶段;2017年1月,探测器具备出厂条件……立项后,航天五院副院长杨孟飞担任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总指挥、总设计师,一大批怀揣梦想的青年才俊加入了这支探月先锋队,开始了长达10年的奔跑。

作为一名技术型领导,杨孟飞非常注重系统思维。在他看来,嫦娥五号十分复杂,方案阶段一定要先做系统设计。

通常情况下,型号研制走的多是V形路线。总体将指标分解到分系统再到单机,单机完成以后再进行分系统设计直至系统设计。嫦娥五号则走了个W形,先做一个系统的方案设计,然后分系统方案设计、单机方案设计证明方案可行性后,再走V形路线。


展开
目录

引言、我们为什么要去月球“挖土”?

一、人类探月简史

二、中国探月之路

三、中国最复杂航天器的诞生

四、嫦娥五号小档案

五、“胖五”送“嫦五”上天

六、往返月球一共分几步?

七、如何落在月球表面?

八、如何在月球挖土?

九、如何让五星红旗飘扬在月球?

十、如何在月球表面起飞?

十一、这个太空之吻,漂亮!

十二、“太空邮差”是怎么练成的?

十三、如何定格两器“相拥”瞬间?

十四、嫦娥五号“挖土”归来

十五、月球“土特产”1731克

十六、牧星耕宇追梦人

十七、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