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爱因斯坦的老板:10 rules for leading geniu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893544
  • 作      者:
    (美)罗伯特·赫罗马斯(Robert Hromas),(美)克里斯托弗·赫罗马斯(Christopher Hromas)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
收藏
编辑推荐

◎ 与其拖庸才走,不如让精英火力全开!

向爱因斯坦的老板学习,让70余位shi界级天才折服的管理艺术

◎精英潜力巨大,却属实难搞

10大管理法则收服精英,大幅提升团队创造力

◎亚马逊读者92%五星好评  美国管理协会严选好书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 汪丁丁    诺奖得主 彼得·阿格雷 推荐阅读


展开
内容介绍

一平庸的领导者只能指导比自己更平庸的员工,卓越的领导者却能管理比自己更聪明的员工。

伟大的爱因斯坦举世皆知,却没人知道爱因斯坦的老板是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弗莱克斯纳不是物理学家或者数学家,没有过人的才智,却是天才的管理者,旗下网罗着 33 位诺贝尔奖、38 位菲尔茨奖得主以及数不清的沃尔夫奖和麦克阿瑟奖得主。弗莱克斯纳组建的 IAS(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创造了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果。本书从现代商业的角度对弗莱克斯纳的实践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告诉你如何在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尖人才并进行尖端创新。

本书回顾了弗莱克斯纳梦幻般的工作,化繁为简,提出了 10 条管理天才的法则。这些法则简单却非常实用,具有很强的借鉴性。领导比你更聪明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对学会将脑力转化为生产力的管理者来说,回报是无穷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识别人才

 

弗莱克斯纳年轻时是教育家,这段经历让他得以深入了解天才的特性。弗莱克斯纳的父亲莫里茨是一位帽子商人,在 1873 年的金融危机中遭遇了生意失败。在随后的日子中,不论从经济上还是情感上,他都没能从这次打击中恢复过来,也无力负担孩子们的教育费用。弗莱克斯纳的哥哥雅各布开了一家药店,他替弗莱克斯纳支付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学费。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弗莱克斯纳开始思考原始的智力是否需要教育才能成为天才。

虽然弗莱克斯纳想继续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研究生,但他没拿到奖学金,无力支付学费。因此,他不得不回到家乡,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他在那里教书,随后开办了一所男子大学预科学校。和他哥哥资助他上学一样,弗莱克斯纳资助了弟弟西蒙和妹妹玛丽就读布尔茅尔学院(Bryn Mawr)的学费。弟弟西蒙后来成了世界著名的医学病理学家。

在路易斯维尔预科学校,弗莱克斯纳发现,威胁和强迫对于激励学生收效甚微。学生们的智力水平并没有什么改变。他开始相信,如果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地努力,他们就会为自己而学习。因为对他们来说,获得信息比取得好成绩更重要。

弗莱克斯纳随即改变了学校的管理模式 — “没有规矩,没有考试,没有记录,没有报告。”他的学生反而开始熬夜用功,就连周末也利用额外时间学习。当学生们在大学入学考试取得优异成绩时,他知道先前的理论是有效的。弗莱克斯纳使他的学生成了常春藤联盟的有力竞争者。这必然与他对教育的热情有关,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决定给予学生教育自主权,关注学习本身,而不是考试。

弗莱克斯纳希望用自己的理念进行教育改革,但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留在路易斯维尔。如果不是他的妻子安妮·克劳福德 (Anne Crawford),他可能会永远困在那里,也就不会有 IAS的创立了。在参加路易斯维尔女性作家圈的聚会时,安妮听到了爱丽丝·赖斯(Alice Rice)讲的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寡妇,尽管十分乐观,却在养家糊口的过程中不断遭受厄运。安妮将这本书改编成剧本,取名为《卷心菜地的维格斯夫人》( Mrs. Wiggs of the Cabbage Patch )。这出戏剧于 1904 年在百老汇长期上演,并被拍成一系列电影。安妮第一年就赚了 15000 美元版税,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在 39 岁那年,弗莱克斯纳终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他的大学和研究生教育改革计划。他卖掉了预科学校,与妻子和女儿简搬到了马萨诸塞州的剑桥。他在那里的哈佛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

随后,他们一家用两年时间游历欧洲的各个大学。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安妮作为剧作家的名声和她与生俱来的魅力都为弗莱克斯纳敲开了社会各界的大门。如果没有安妮,弗莱克斯纳永远也无法进入那些圈子。通过安妮,弗莱克斯纳结识了许多美国和欧洲的知名作家和思想家。

弗莱克斯纳和他的家人被吸引到了柏林,那时柏林是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柏林大学拥有最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他旁听了一些著名科学家的讲座,这些科学家启发了他,让他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征。他仰慕的德国知名心理学家卡尔·斯图姆夫(Karl Stumpf)能把最复杂的话题描述得既清楚又令人兴奋。多年后,爱因斯坦说道:“如果你无法向一个六岁的孩子解释一个概念,你就没有完全理解它。”

另 一 位 柏 林 教 授、 才 华 横 溢 的 社 会 学 家 乔 治·齐 美 尔(George Simmel)思维敏锐,总是能从一个话题跳转到另一个话题。他谈及的每一个话题都让弗莱克斯纳耳目一新。弗莱克斯纳由此得出结论,当工作变成一场游戏时,聪明人知道自己处在正确的位置。对弗莱克斯纳来说,天才的共同特征包括严谨而又天马行空的思维,能够让复杂的事情变得可以理解,并探索新的天地。

天才的形成

弗莱克斯纳认为,将天才放在合适的教育和环境中,他的才华才会闪光。许多社会学家都同意这一观点。爱因斯坦高中数学不及格,大学勉强毕业,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例子。直到快三十岁时,他开始从事理论物理学的工作,才发现一些令他着迷的东西,而这唤醒了他与生俱来的深刻智慧。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 (Anders Ericsson)提出了天才的 10 年法则:“许多曾被认为反映内在天赋的特征,实际上是经过 10 年的高强度练习后形成的。埃里克森认为,长时间专注、刻意的练习可以让潜意识转化为长期记忆,从而产生非凡的创造力。

当我和我所在领域的天才谈论他们的重大发现时,他们从来没有告诉我那有多难。相反,每个人都告诉我这多么有趣。乔治·夏拉巴 (George Scialabba)在《哈佛杂志》( Harvard agazine )上发表的格言被错误地归功于爱因斯坦:“创造力是智慧在寻找乐趣。”我认识的天才们都认为他们的工作很有趣,这让我得出结论,一个天生聪明、勤奋的人在成为天才之前可能还需要一个因素。这一额外的元素是一种内心的快乐,它催化天才集中精力于一个领域,按照流行的说法,是练习一万小时。无论你把快乐定义为乐趣、兴奋还是惊奇,我遇到的每一个天才的内心都有同样的火花。

天才与我们不同

我们无法与天才很好地沟通,因为他们的想法与我们不同。当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他们集中精神的强大力量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开来。根本上来说,他们的思维过程是个人主义的,并且独一无二。领导一个比你更聪明的人最具挑战性的一点,就是说服对方,让他觉得他需要参与团队合作。

除了自己的领域外,大多数天才还精通其他几个领域。天才具有非凡的一般智力,这使他们能够理解和享受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许多课题。我曾观察到天才们敏捷地从一个主题转向另一个主题,建立起我几乎无法理解的联系。

聪明的人天生的好奇心会让他们痴迷。天才就是把自己沉浸在问题中,直到找到明显的解决办法。天才可以冲破复杂的迷雾,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情。天才喜欢看到每件事都协调一致。他们能够跳出条条框框,理解其他领域的工作原理,使他们能够解决困难问题,取得巨大飞跃。而相对劣势是,聪明的人会被任何引起他们注意的想法分神。

大多数天才都有狂热的爱好。天才掌握一种爱好,就像他们精通自己的领域一样。爱因斯坦是莫扎特专家,欣赏莫扎特音乐中复杂而又紧密相连的精确性;拿破仑棋艺精湛;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一名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她在骑行中回顾在实验室中遇到的问题。

天才看待世界的方式与我们不同。极其聪明的人,他们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有着超然的洞察力,他们的思维水平比我们要高。

天才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并质疑我们的假设。他们建立新的联系,给词汇添加新的含义。

天才打破常规,跳离现状。我们大多数人对天才感到不舒服,不是因为天才通常不善交际,而是因为他们挑战了现有的世界和我们在世界中的地位。简而言之,天才颠覆了我们的幻想。天才否定了我们自以为知道的东西,并以更真实的存在观取而代之。

天才痴迷于一件事情,直到解决方案变得显而易见。当一个天才全神贯注时,问题就变成了他们正在探索的一片想象的疆土。

当沉迷工作时,天才们很难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世界。由于交流取决于双方互换观点,因此试图与天才交流可能会令人沮丧。

 


展开
目录

写在前面  

引 言 爱因斯坦的老板  

第一章 识别天才  

第二章 天才需要引导  

第三章 规则 1:镜子不会说谎  

第四章 规则 2:不要挡路  

第五章 规则 3:闭嘴倾听  

第六章 规则 4:将石头翻过来  

第七章 规则 5:炼金术胜过化学  

第八章 规则 6:不要让过去决定未来  

第九章 规则 7:忽略松鼠  

第十章 规则 8:协调心灵和头脑  

第十一章 规则 9:让问题引诱天才  

第十二章 规则 10:与危机和解  

后 记 在别人身上看到你自己  

致 谢  

资料来源及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