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的商业逻辑
0.00     定价 ¥ 3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2438410
  • 作      者:
    刘清平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6-01
收藏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与市面上大多的解读“互联网+”概念的书籍不同,相比起理论的阐述与解析,本书更注重行业的实际应用与操作指导。书中从当下热门的传统行业金融行业、零售行业、房产行业、旅游行业、餐饮行业、娱乐服务行业的视角出发,解析不同行业间的“互联网+”战略及走法,并都配以相关的案例深度剖析,更具实操性和针对性。阐述了创业的机遇、挑战,指导创业者该如何跟上“互联网+”的步伐,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

展开
作者简介
  刘清平,毕业于市场营销专业,后供职于广告公司,专业从事营销策划。热衷于移动营销,多次策划大型企业营销推广活动,并运营多个社会化媒体平台,经验丰富,是新媒体的运营者及实践者。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基于新兴的“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的概念,主要针对当下从个人到国家都广泛关注的互联网时代变革,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描述。以理论结合实际案例,把“互联网+”清晰明了地摆在读者面前,进而解读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及对金融等传统行业的影响。
  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章,从解读“互联网+”开始,让读者了解它是什么、怎么来。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再探寻其本质,进而引出这种全新思维诱发的产业和时代变革,诠释互联网的作用力之下,由数据革命推动的产业革命,导致的时代变革,到底变在哪里。第二部分为第3章到第7章,是全书的核心。“互联网+”到底加了什么?该加什么?又该怎么加呢?这一部分将做出解答。从金融行业开始发散,到零售、地产、旅游、餐饮等贴近公众生活的“生意”,讲述传统行业在新的互联网时代下,受到了怎样的冲击,面临了怎样的挑战。一围、一破,兵来将挡地为读者解答如何在新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书可供打算走互联网融合之路的传统行业的从业者阅读,以启迪调整经营思路,也可供广大投资者或互联网新兴创业者学习和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提炼?创新?"互联网+"革命
  要说清互联网+,就不得不从互联网思维开始。在目前众说纷纭的概念定义中,对两者定位较为可取的是:互联网思维是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背景之下,对用户、产品、市场及价值链,甚至整个商业圈的生态进行全新审视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实践的成果,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不难看出,两者互为因果。简单地说,前者是理论,后者为实践,相互依存。
  "互联网+"可以看作是把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具象化,并延伸到各行各业中的一种改革方式。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即: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是技术根基、加号是方式,思维是核心。对于互联网+,我们更多的是关心,到底该加些什么,加了之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弄清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从了解概念开始,它从何而来?又去向何方?它到底是什么(图1-1)?
  图1-1路漫漫兮,不知始终
  大师说:从来处来,往去处去;吴承恩告诉我们: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取经。而"施主须自悟"的说法大概读者朋友们应该不会买账吧。在这里,我们首先来解答问题的前半段:从何处而来?想必不少人也搞不清楚,这个似乎从未听说过的互联网+,为何一夜之间铺天盖地,甚至已经有"烂大街"的感觉呢?在这个连面试都需要诚信证明的时代,不弄清楚来源,肯定是无法放心"食用"的。
  出于好奇也好,抱着研究分析的态度也罢,首先为"互联网+"准备一份简历,似乎更符合"观众们"挑剔的胃口,最后再戳上一个权威认证"大红章",就能放心大胆地饕餮一番了。因此,第1章我们要树立的观点就是:根正苗红、三观端正、大有可为。须知:"互联网+"最先是由权威的互联网行业巨擎提出的,是奔着"行业救星"而去,是得到了政府政策肯定的"骄子"。
  1.1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逻辑
  话不多说,直入主题。20世纪40年代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人们有了全新的数据计算方式--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为人类打开了电子数据时代的大门,60年代末,在将近20年后,电子计算技术有了十足的进步,并开始尝试最早的联机。1969年,从美国国防部开始,逐渐向其他领域蔓延。随着个人电脑的兴起、万维网(WWW)等互联技术的传播,到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图1-2)。在中国,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开始萌芽,并受到了国务院经济办公室的高度重视,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阿里巴巴集团成立,拉开了新世纪、新经济的序幕。
  图1-2互联网--联通世界
  数据处理的革命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给整个世界各行各业带来了连锁反应。到今天为止,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可以在网上看新闻、交朋友、听音乐、看电影、下载资料,甚至是开会、办公等。互联网已经不再只是军事上的第二战场,其突显出来的商业价值,几乎已经超越了任何人的预期。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而这些人正"沉迷"在网络中。
  1.1.1石头里蹦不出互联网+
  采用逆推的方式简单描述,"互联网+"基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基于电子数据分析技术,电子数据分析又是基于计算机硬件进步的。如果要从这些"物理"上的环节讨论"互联网+",恐怕足够说到宇宙诞生了。而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一种思维方式来理解,"互联网+"也并非是灵光一闪的创造,更多的是将长久以来的商业思维,用逻辑的办法安装在互联网上(图1-3)。
  图1-3提炼?创新?头脑风暴!
  关于这一点,知乎有个比较诙谐的举例:四川有个小饭馆,老板早逝,其妻继续打理。她是个细心的经营者,在与"客户交流"后,发现劳作一天的他们,特别想吃重油重辣的东西补充。基于"客户需求"并结合"长尾理论",老板娘决定以川辣风味下饭菜这一"蓝海小众商品",带给到店的食客们"极致体验"。但肉食为主的下饭菜价格昂贵,体力劳动者较低的收入难以承受。
  经历了失败,老板娘"迅速反应",让客户参与"迭代开发",与厨师构建"烹饪SOP",进行"流程再造",并在推出前在"核心消费者"之中进行"封测试吃",最终确定以豆腐作为主料,"Beta版本"出炉。食物以足量、物美、价廉的特征,迅速吸引了一大批食客。老板娘亲自出任"首席宣传官",与客户长期保持"有效互动","自媒体"与"二次传播"相结合,得以日进斗金。--"陈麻婆:老公去世,我如何将豆腐买到全世界?"
  到这里,看客们已经不难猜出编者说的是什么案例了,它是享誉全球的四川料理--麻婆豆腐。
  这个案例,是大约150年前麻婆豆腐起源的故事。面上微麻的陈姓老板娘,就是在与四川"棒棒军(苦力)"摆龙门阵的过程中发现了商机。我们给这个不知互联网为何物的陈年案例套上"互联网+",也并没有什么违和感(图1-4)。
  案例的原作者不无讽刺互联网+、互联网思维的意思。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确实也证明了:从逻辑思维来看互联网+,其实是对于优秀商业思维的时代性总结和再描述。真正的互联网+,并非是空中楼阁,而是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对逻辑思维的整理和提炼。既然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那么"互联网+"的出现又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可以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
  图1-4脍炙人口的川辣麻婆豆腐
  1.互联网时代的兴起
  20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开始逐步进入国人的视野。虽然尚不成熟,但由国务院办公室牵头,开始推动信息化进程。这一点上的变化,80后、90后应该是最能深刻体会到的。90年代前后,各中小学校已经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电脑课"成为不可缺少的学科(图1-5)。相信不少读者还能记起苦背五笔键盘表,在老师的指导下注册了第一个邮箱,但却从来没有再用过的黑历史。
  图1-520世纪90年代部分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
  那个年代,电脑、网上冲浪,绝对是最新鲜、潮流的热词,比之现在的互联网+,有过之而无不及。差不多到1997年前后,全国上下的网吧遍地开花,去网吧上网、玩电脑成为继泡舞厅、歌厅等之后,年轻一代最为常见的休闲模式。1998年初,普通少年们还在为网吧禁止未成年入内犯愁时,中国第一笔网上交易成功;次年,B2C(BusinesstoCustomer,企业对消费者)商业模式大行其道。
  且不论教育和管理的问题,青少年对上网的"需求"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化。而从早在1997年召开的全国信息工作会议来看,互联网技术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1999年是跨世纪的一年,在我国,互联网从数据交流发展渗透到贸易、纳税、政务、教育、医疗等各行各业。相信从绝大部分的80后开始,对网上学籍注册、缴费,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等,已经不再陌生。
  2.PC到移动互联网
  进入21世纪之后,电脑开始进入千家万户。截至2014年12月,网民规模达到了近6.5亿,普及率为47.9%之多。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欧美国家的网络普及,我国尚且落后。但人口基数带来的巨大市场,绝对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也是"互联网+"在中国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回到正题,这里想要提一个问题,有多少90后的大学生、求职者还没有自己的电脑?
  事实上,这个问题已经过时。举个身边的例子,小新同学是一个90后。2003年,刚入初中的他开始接触电脑,用学校的"大屁股"(旧式显像管显示器的昵称)电脑学习打字、上网。2005年,家里以6000元的价格购入第一台液晶电脑,并开通了网络。2009年底,大学第一个期末,他拥有了一台5000元左右的笔记本电脑。而现在,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忠实的低头族(图1-6)。
  图1-6低头族
  短短的10年间,从网络贸易刚刚起步,到现在人们寸步不离手机,新闻、互动、购物、娱乐等,几乎所有的生活习性,都开始向手机上迁移。手机,用正统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个人智能移动互联网数据信息处理终端。而作为客户流量入口的PC端平台,已经被移动端给"击得粉碎"。笔记本不再能夸耀"移动"了,你可以没有电脑,可以没有平板,但现在即便是小学生,也渴望有一部智能手机。
  3.思想到模式的进化
  如同1999年马云等人嗅到互联网的商机,在网络特征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国内各大互联网巨头又重新找到了突破口。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2011年的公司会议中提到了互联网思维的概念。但由于没有系统的探究和说明,并没能引起较大的反响。次年,异军突起的小米手机一号人物,人称"雷布斯"的雷军,在演讲中提到了"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的概念,一下子炸开了锅。
  小米愈演愈烈,互联网思想"大行其道",互联网思维开始"猖獗"。2012年,"易观国际"CEO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并深得互联网领军人物认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以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受到了国务院的重视。2015年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互联网+"的议案(图1-7);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
  图1-7两会期间的马化腾
  除此之外,近年来,电商"大哥大"马云、互联网头号技术大宅马化腾等人,频繁与政府开展对话、合作等,从中也不难看出,市场的风向标,已经越来越偏向"互联网+"的模式。电商要转变、企业要转型,政府更需要为国家经济做出适时的改革和调整,而这一切,都将以"互联网+"为引擎来驱动。由此可见,这一概念的提出和成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绝非一时脑热。
  1.1.2大数据时代分析是王道
  据统计,全球每秒发送电子邮件为2900万封,假定阅读速度为每分钟一封,需要一个人昼夜不停地看上55年。以计算机作为转换、处理终端,互联网作为传输通道的大数据时代早就已经来临(图1-8)。全球数以亿计的用户正在将自己听到、看到甚至原创的信息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上传,并经过输入、分解、传输和解码后,重新构建在互联网终端上。
  图1-8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传播
  不同于以往的书信、电话、短信等,互联网传递信息速度之快、数量之多,堪称是数据爆炸。首先需要强大的硬件支持,然后就是合理的筛选与分析。"数据是新的石油"--亚马逊前首席科学家Andreas这样说。这位业内人士的话还是相当有道理的,大数据中所蕴含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因为它能将数据反映的情况有条理、全方位地投射出来。
  从高级应用的角度来看,在华尔街金融机构中,不乏由对网民的留言进行分析,进而通过情绪倾向来判断股票买进卖出时机的实例。民众情绪高涨时买进,低落时卖出,也确实得到了不错的实战效益。就个人来讲,微博、朋友圈的动态,也能成为为人处世的风向标,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往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如果把这种手段用在商业活动中,相信同样会有不错的效果(图1-9)。
  图1-9万物皆数据
  说到底,数据的确能更好地反映出问题,但却不能代替人类做出决定。数据的核心功能是参考,即便是人工智能程序,也仅仅是通过输入海量的拟人类逻辑数据,让其做出最接近于人类方式的机械处理。如何将数据蕴含的价值最大化,还是要靠人类自身。因为数据不会自己思考,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何况,人类的大脑才是最终的数据处理终端。一句话概括就是:大数据,分析才是王道。
  1.1.3逻辑思维才是一切
  逻辑,源于古希腊语,意为言语,引申为推理、思维。值得一提的是,逻辑不仅是哲学命题,还是研究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重要基础。1+1=2是逻辑,2?2=4也是逻辑。数学的逻辑很简单:是或不是。映射到计算机工程上,逻辑就是1和0。绝大部分接触过电脑、手机、数码等电子产品的人都知道,我们所看到、听到的虚拟网络上的花花世界,都是由无数1和0构成的。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最基础的逻辑的确是1和0的选择题,但反映到大的数据量上面,尤其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受到影响的人类行为上,就变成相当繁杂的逻辑树。就好比电子物理学上的逻辑线路板材(图1-10):诸多线路分支的开闭、互相影响,才构成了完整的回路,对应人类输入的动作指令,做出相应的反馈。电脑打字、空调调整温度、电视换台,大致都是如此。
  图1-10物理学上的逻辑线路板材
  著名的"老薛的猫"(图1-11),就是逻辑学中最好的悖论。将一只猫放入箱子里,打开的时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死的、一种是活的。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单纯的人在做出一个单纯的决定时,会面临两个分支选项,而以每一种选择的结果作为节点,又会出现更多的分支。人类的实际生活则更为复杂,因为人与人、人与事物、人与环境等无数的因素都在互相影响。
  图1-11老薛可怜的猫
  高端的说法是,在简单的逻辑经过叠加变得无比复杂后,就构成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要想快捷有效地分析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制订解决方案,免不了要利用逻辑思维。越是大数据,信息量就越大,带给我们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解析起来就更加需要系统性、逻辑性。这就意味着,对善用逻辑思维的人来说,大数据是宝藏;反之,会让人更加无所适从,做事更加畏首畏尾。
  互联网+,无论"+"后面跟了什么东西,都可以理解为: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尽可能多而全面的与该事物相关的信息数据化,进行逻辑处理和分析,借助互联网收集、分析、传播快捷便利的特性,尽可能快而准确地达到所需要的目的。值得再次强调的是,"互联网+"不是单纯的创新,而是整合、提炼所在环境下最先进的技术,并应用到传统行业中的学习型的改革模式。
  1.2互联网+新常态+新动力
  理论是大雅,买卖是大俗,做生意历来是俗中之俗。那么互联网+商业,到底会是雅俗共赏,还是俗不可耐?先要弄清楚一个公式:互联网+商业=?很简单,当然等于互联网商业。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早期的商业活动,说白了就是两条腿、一张嘴。要么勤勤恳恳挑着担子当货郎,用腿做营销;要么占个地盘满街吆喝,用嘴做营销。前者成了物流,后者成了线下实体店(图1-12)。
  买卖不离营销,营销不离广告,广告不离媒体;其他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有市场需求、货源供应。前者包括客户需要、产品使用价值,后者包括实时生产力、运输及储存能力。而营销作为串联手段,自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从吆喝到微营销(微博、微信),最直观地反映出宣传手段在变化,而在这背后,大众消费观、消费习惯、产业结构等都在发生剧烈的震颤,求破、求新。
  图1-12货郎图
  1.2.1"互联网+"诠释新常态
  商业模式的转变,始终是追逐市场和利益而进行的。哪里有市场、哪里有利润,哪里就会有商人。弄清"互联网+"的实用价值,商业是个很好的突破口,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乃至生存状态。那么,互联网技术究竟又引领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大致如下。
  1.云时代:社会形态全球化
  在《圣经》中,有个故事说,上帝害怕人类齐心协力建成巴比伦塔(通天塔),就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而人类因此四散东西,便有了种族、语言的隔阂,后来从氏族过渡到以地缘为主的国家体系(图1-13)。神话固然只是神话,但其中所蕴含的也是人类长期总结的智慧:距离,是形成人类固有社会形态,甚至纠纷、战争的元凶和大毒瘤;而沟通,则是对付这一大毒瘤的唯一办法。
  沟通的具体表现就是信息交换,通俗地讲,就是社交。人们通过社交表达自己的需求,进而构筑起一个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形态,这其中就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在中学政治和历史书上,我们就学到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最终影响社会形态。商业是经济纽带,联系了生产、消费,是构建社会形态的底层骨架,牵一发而动全身。
  图1-13通天塔的假想
  在互联网时代,商业的地缘影响已经降到最低,理论上,通过万维网,人们在固定或移动互联网终端上可以几乎无限制接收和发送信息,对象可以是世界任何角落中的任何人。这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虚拟上传、存储、处理和下载工具,我们称之为"云技术",人类社会交织出一个以"云"为核心的万维网络。而正是这个以"云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加出了一个全球化(图1-14)。
  图1-14"云技术"引领全球化
  2.新商机:生活方式网络化
  以"云技术"吸纳全球爆炸式的信息,将其转化为庞大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再井喷式地向全球投射。而服务的对象,就是活生生的我们。因此,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最终表现为人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变化。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丰富了生活的多样性,改变了人类。我们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也不再是固定地每晚7点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了。
  关于"互联网+"对生活的改变,最初就表现在信息接收的方式上,报纸、电视等媒体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想看大是大非,我们有手机报、腾讯、百度新闻;想了解身边事,我们有微博、贴吧、网易娱乐。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时段,不再是固定的早间、晚间,而是更加细碎化的。我们在地铁上看、在餐厅看、在厕所看、在公司偷偷地看(图1-15),而传统媒体也不得不牵手互联网,做出改变。
  图1-15网民
  无论是PC时代,还是大行其道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反映出来的变化就是:人们将越来越多零碎的时间花在互联网上,常年在线。人群关注点的转移,迫使各行各业做出相应的改变。媒体首当其冲,而其作为传统广告载体的特性,也紧随其后。借用互联网业内术语,互联网已成为"用户流量"的入口,为了抓住流量,所有行业都必须投身其中,进行互联网改造。用户在线上,市场就在线上,甚至连政务、教育、医疗等事业都需要在线上,人类的社会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了。
  1.2.2"互联网+"成为新动力
  前面说到数据是"新石油",那互联网就是传输运行系统,想要快速有效地抢占资源,就要"控制住互联网的关口"。O2O(OnlinetoOffline,线上对线下)就是阀门所在,"互联网+"的"+"就是对接口的铆钉。行业改革后的效率值、稳定性,都与加号的强度有直接关系,加得不好,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延误正常的运营,更有可能会让局势乱成一锅粥,要知道"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画圈的伟人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之后的实践,确实验证了这一真理。就现在来讲,互联网技术无疑是最前沿的科技之一,理应被当作强大的生产力。两会中,李克强总理代表政府的讲话道出了国家的重视:互联网+,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新引擎,是制造强国的新引擎。也就是说,这种全新的互联网模式,除了客观地推动改革,还能主动地促进改革(图1-16)。
  图1-16互联网+,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1.连接是本质
  设想一下这样递进的场景:没有电脑、没有Wi-Fi、没有流量、没有手机。当我们尝试着把这些连接网络的关键道具一件一件拿走时,绝大部分人都会逐渐开始焦虑。习惯网络生活的我们,在无法实时获取信息、交换信息时,就会产生强烈的紧张情绪,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坐立难安(图1-17)。这是病,得治!但想要戒掉,怕是只能高呼:"臣妾做不到啊!"
  图1-17一张图逼死Wi-Fi用户
  人类总是矛盾的,一边呼吁戒掉网络回归自然,一边又大力加强网络建设。如今各行各业乃至政府都大力提倡用"互联网+"连接产业改革,那么,互联网+究竟又有着什么样的好处呢?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生来就是为了连接一切的,是重构和拼接现代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的关键拼图,真的是由不得你不去喜欢。
  连接
  总结一下现代社会的生活状态,就是:我们都是互联网客户端的延伸。换句话说,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人类从未如此依赖一件事物,当然,除了生存物资。甚至有人这样认为:继阳光、空气、水、大地之外,互联网(也有说Wi-Fi的)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五元素(图1-18)。夸张但无可厚非,离开了网络,我们很容易就会变成"瞎子"、"聋子"、"有价值,才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源动力。承前所说,信息是石油、互联网是管道,那么我们要强调的"互联网+",就是总理所说的"发动
  ……
展开
目录
第1章  提炼?创新?"互联网+"革命 1
1.1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逻辑 3
1.1.1  石头里蹦不出互联网+ 3
1.1.2  大数据时代分析是王道 7
1.1.3  逻辑思维才是一切 9
1.2  互联网+新常态+新动力 10
1.2.1  "互联网+"诠释新常态 11
1.2.2  "互联网+"成为新动力 13
1.3  互联网+规范+未来 20
1.3.1  互联网+商业在饱受争议 21
1.3.2  走更远要走"人品"要走心 24
1.3.3  敢问:互联网+路在何方 29
第2章  "互联网+"时代与互联网数学 31
2.1 "互联网+"撬动的时代板块 32
2.1.1  鲶鱼效应,行业兴奋剂 33
2.1.2  丛林法则,创业原动力 36
2.1.3  赢利模式不再从一而终 39
2.2  "互联网+"重构的时代特征 42
2.2.1  信息升级 42
2.2.2  资本优化 45
2.2.3  产业重构 48
2.3  "互联网+"代表的加减乘除 51
2.3.1  互联网+ 51
2.3.2  互联网- 53
2.3.3  互联网? 54
2.3.4  互联网÷ 55
2.3.5  冷静观察,审时而动 57
第3章  变革:互联网+金融业 63
3.1  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变革 65
3.1.1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67
3.1.2  互联网+金融的突破与阵痛 70
3.1.3  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崛起 72
3.1.4  逐渐平民化的金融行业 75
3.2  大众筹资成为下一风口 76
3.2.1  人人都能做"天使投资" 78
3.2.2  大众筹资的运作流程 79
3.2.3  大众筹资运营模式分析 81
3.2.4  从"互联网+"看大众筹资的未来 83
3.3  移动保险:互联网保险业里的新机遇 85
3.3.1  上门推销保险早OUT 86
3.3.2  微信,卖保险的新方式 89
3.4  金融业的"互联网+"模式案例 91
3.4.1  交通银行:最红星期五 91
3.4.2  中金在线:移动金融顾问 92
3.4.3  泰康人寿:一元卖保险 93
第4章  破局:互联网+零售业 95
4.1  传统零售业在踢门 97
4.1.1  零售业不只是简单的买卖 98
4.1.2  出门购物必备不再是钱包 101
4.1.3  改变零售传统模式成为必然 105
4.2  赋予零售业的"互联网+"思维 108
4.2.1  转型做电商是第一步 109
4.2.2  支付环节成为消费体验 113
4.2.3  配送要以物流来取胜 117
4.3  零售业的"互联网+"模式案例 121
4.3.1  苏宁电器:争做互联网零售企业 122
4.3.2  上品折扣:"微信"打造的线下商城 124
4.3.3  永晖超市:用"微店"做电商 125
第5章  洗牌:互联网+房地产业 127
5.1  房地产业在"互联网+"下再次洗牌 129
5.1.1  房地产迎来机遇和挑战 130
5.1.2  房企+互联网+金融 134
5.1.3  房产中介业如何自处 136
5.2  房地产业如何拥抱"互联网+" 139
5.2.1  移动数据助力销售 141
5.2.2  跨界营销成新模式 144
5.2.3  人人都能做中介 147
5.2.4  线上线下的相互引流 150
5.3  房地产业的"互联网+"模式案例 153
5.3.1  万科云:"互联网思维"王国 153
5.3.2  万达广场:宣传城市中心理念 154
5.3.3  绿地集团:成立GClub全球会员平台 156
第6章  整改:互联网+旅游业 159
6.1  "互联网+"整改旅游业 161
6.1.1  传统旅游走向智慧模式 163
6.1.2  格局改写已成为趋势 165
6.1.3  火并中的旅游APP 168
6.2  旅游业的互联网思维 172
6.2.1  要做透明化的信息服务 173
6.2.2  旅游+互联网行业态势 175
6.2.3  手机AR+LBS、微信 178
6.2.4  移动网络营销不能少 180
6.2.5  线上线下都要掌握好 183
6.3  旅游业的"互联网+"模式案例 186
6.3.1  "去哪儿"网:开启全网战略 186
6.3.2  "携程"旅游:与"搜狗"的跨界营销 187
6.3.3  "蚂蜂窝":决战移动互联网时代 189
第7章  重构:互联网+餐饮业 191
7.1  正在重新焕发生命力的餐饮业 193
7.1.1  被改写的传统经营法 194
7.1.2  垂直细分领域有商机 198
7.1.3  餐饮业信息化和互联网化 201
7.1.4  固守传统依然存在困境 203
7.2  让"互联网+"成为餐饮业的催化剂 205
7.2.1  互联网+餐饮业,O2O是关键 207
7.2.2  在网络平台上推陈出新 209
7.2.3  加上文化价值更吸引顾客 212
7.2.4  优惠并不是营销的唯一手段 215
7.2.5  别忘了培养线下员工技能 217
7.3  餐饮业的"互联网+"模式案例 219
7.3.1  美味不用等:"路由器"战略 219
7.3.2  伏牛堂:从路边摊到连锁店 220
7.3.3  叫个鸭子:O2O餐饮传说 22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