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万历末年,努尔哈赤开始进攻明朝,先攻占了抚顺、清河,接着占领了开原、铁岭,然后又攻克了辽东重镇沈阳和首府辽阳,明军丧师失地,节节后退。以后,努尔哈赤又挥师渡过辽河(三岔河),从辽东进入辽西,攻打广宁,辽东巡抚王化贞弃城而逃,与经略熊廷弼一起逃回山海关。至此,关外几乎全被后金占领。山海关危急,直接威胁到京师。在这种形势下,熹宗接受了大臣们的请求,命孙承宗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孙承宗上任后,针对当时军事体制与作战指挥上的弊端,上疏条陈,谋求改革。他还要求朝廷抚辽西、恤辽民、简京军等,这些建议都得到了熹宗的批准。当时,辽东经略王在晋主张“拒奴抚虏,堵隘守关”。也就是以金钱收买蒙古对付后金,并且再在山海关外修一座关城。由于情况不明,首辅叶向高难以断定。孙承宗于是提出前往实地考察,再作决断。他抵达山海关后,认真巡视山海关及王在晋所主张建筑的八里铺新城,对王在晋画地为牢、坐以待毙的危险倾向给予了严厉批评。他在听取各方面意见,权衡利弊得失后,支持袁崇焕主守宁远的意见。他回到北京,随即向熹宗阐述了坚守宁远,以与觉华岛守军互为犄角、遥相呼应的战略计划,并正式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并建议解除王在晋的兵部尚书及辽东经略之职。熹宗接受孙承宗的意见,将王在晋调任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调走后,山海关的防务开始贯彻孙承宗与袁崇焕主守关外的战略。此后,经数年艰辛的努力,终于布成了一道坚固的关(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这道防线不仅确保了山海关,而且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问,基本上稳定了辽西走廊的战局。同年八月,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他即着手实施其战略计划,积极部署宁锦防线。
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孙承宗命祖大寿修复宁远,并令驻军尽速恢复山海关至宁远沿线被焚弃各城。召辽人回故居,垦荒屯田,重建家园,以充实民力,确保军需。宁远城竣工后,又调派袁崇焕镇守,孙承宗自己则坐守山海关。随着宁远城守的日渐巩固,明军防线不断延伸。但是,就在孙承宗锐意巩固边疆之际,却遭到了来自魏忠贤的打击。十一月,孙承宗西巡至蓟、昌,报请于十一月十四日入朝贺万寿节,并面奏机宜。魏忠贤得知后,恐其拥兵“清君侧”,于是跪在熹宗的床前一番痛哭。熹宗为之心动,当即命内阁拟旨,以“无旨擅离信地,非祖宗法”为名,令其返关。孙承宗无奈,只好返回。事后,阉党利用此事攻击孙承宗“拥兵向阙,叛逆显然”,好在熹宗并没有理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