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清代赋税政策研究:1644-1840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403405
  • 作      者:
    何平著
  • 出 版 社 :
    故宫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何平,1965年5月生。湖北省咸丰县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货币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发表了多篇有价值的经济史和金融理论论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科研项目《现代财政金融理论的中国渊源》等多个项目。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参与的《本硕连读金融实验班》教改项目,2005年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第二类特色专业《金融学国际化人才培养》(2007)和国家级教学团队(2008)《金融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冈队》项目工作。2009年9月,参与的教学改革项目《财政金融专业国际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6年11月、2011年11月先后当选海淀区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两届均兼任海淀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委员。
展开
内容介绍
  《明清史学术文库:清代赋税政策研究(1644-1840年)》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清朝政府对田赋地丁的处理方面。清代财政基本收入包括田赋地丁、关税、盐课、杂赋等。在1840年前,虽然田赋地丁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但它始终是清代财政收入的主体,并且是清政府制定支出政策的直接依据。在清统治者的眼里,也是只把田赋、地丁两项视为赋税正项。
展开
精彩书摘
  若匀人现在田亩,不惟小民额征久定未便,一旦加赋,且恐摊派滋扰。伏思丁银既经匀入地亩,地缺则丁亦并缺,地豁则丁亦当豁”。请求将缺额丁银特赐豁除,乾隆帝允准。此类丁银缺额,倘若数额不大,清政府是准许减除的。
  (3)新垦地亩的丁银摊派。丁银摊入地亩,雍正年间各直省是以康熙五十年的丁银数为基准,根据本地区实行摊丁时的地亩或地粮数的多少分别摊派。但地亩是有变化的。对新增地亩的丁银摊派问题,以湖北巡抚陈辉祖在乾隆三十八年所上奏折为发端,开启了在各直省高级官员间的大讨论。
  陈辉祖在奏折中指出,民屯新垦丁银已停编审,请随年摊征以清赋额。户部议覆,各省应否照湖北省一例办理之处,各就本省情形妥议具奏。各省纷纷奏报了本地区对新垦地亩丁银摊派的处理情况的意见。直隶总督周元理称,直隶“凡省新垦升科地亩,丁随粮计,即按此数(按:指直隶地粮银每两所摊丁银二钱七厘余之数,加摊,如遇除粮,丁银亦一体豁免,统于各本案内随时题咨入于本年奏销册,分别增除办理,迄今五十余年,遵行已久”,主张“毋庸另行定议”。广西巡抚熊学鹏奏称,“粤西通省丁粮递年奏销册报额征民屯人丁二十二万五千六百一十九丁一分三厘,编征不等,每年额征丁银四万九干七百五十六两六钱五分五厘。内实征成熟丁二十一万零六百六十九丁九分九厘,熟丁银四万六干三百零七两八钱九分一厘。
  ……
展开
目录
再版前言清代财政与货币问题研究的新取向
导言
上篇 满足经常军需国用的政策目标
一 原额观念与政策目标
(一)万历原额与军需筹措
(二)国用已足与钱粮蠲免
(三)整顿财政目标不变
(四)地丁稳定与收入格局
二 赋税征解中的三大关系
(一)存留和起运的比例关系
(二)赋税承担者之间负担轻重的关系
(三)赋税征收与货币币值变动的关系

中篇(上) 定额化赋税制度及其缺陷
一 清初赋税征收原则的确立
(一)《赋役全书》的编纂与赋税应征额的形成
(二)赋役合一运动与赋税征收项目的简化
二 定额化赋税制度的建立
(一)“永不加赋”及其内涵
(二)摊丁入地与赋税的定额化
三 不完全财政与定额化赋税制度
(一)不完全财政及其表现
(二)不完全财政与定额化赋税征收
(三)不完全财政的危害与养廉银制度
(四)加派浮收与地丁正项的亏空拖欠

中篇(下) 赋税日常调整与赋额变动趋势
一 赋税调整的类型及原则
(一)赋额调整的类型及原则
(二)赋则的调整及其原则
(三)赋税调整税种举例
二 赋税调整对赋额变动影响的个案分析——清前期直隶正定府田赋结构及赋额变迁
(一)资料的选择及研究方法
(二)各州县田赋结构和赋额变迁
(三)几点结论
三 全国赋额变迁趋势与赋税调整
(一)几个特殊省份的赋额变迁
(二)全国地丁银总额的变动趋势

下篇 赋税政策的传导途径及其制约因素
一 赋税征收工具及其变迁
(一)实征红簿与征税依据
(二)易知由单的行用与停止刊刻
(三)串票(截票)与版串的行用与弊端
(四)滚单催征与顺庄编里
……

结语
引用书目与参考文献
后记
明清纪元简表
编后说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