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的节日是银色的
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景观
苗族民谚中有一句话:“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苗族,是一个靠着银饰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也留下颇多神秘的民族。在《皇清职贡图》和道光年间《凤凰厅志》、《松桃厅志》中记载,彼时湘西、黔东一带的苗族,便是“头戴大银梳,以银索密绕其髻”,“贯以银簪四、五支,长如匕,上扁下圆,两耳贯银环,如簪大;项围银圈,手戴银钏”,“富者以银丝作假髻,副以银笏,形似雁翎”,饰银之风已然极为普遍。到了当代,银饰已成为苗族艺术的“三宝”之一,在国内苗族东(湘西)、中(黔东)、西(川黔滇)三大方言区都有传承。其中“中部、东部方言区现仍保留大量的银饰品;银饰品较少的西部方言区(川黔滇方言区)则以其他方式维系着银饰习俗”——像云南文山、红河两州的“青苗”,一般是颈戴银项圈;云南富宁、广南、麻栗坡诸县的“白苗”,除了戴银耳环外,还佩戴银项圈、手镯。而在中部方言区的黔南龙里中排、民主一带,同为“白苗”却要佩戴银响铃,项套6至20根银项圈,手戴手镯,耳吊耳环,胸前挂银质百家锁等等,银饰的数量相比西部方言区就明显增多了。
综观各地苗族,使用银饰数量最多的要算是黔东南地区,其次是湘西地区。黔东南一带的苗族因“衣尚黑”而被称为“黑苗”,在他们之中又以革一式、施洞式、黄平式、西江式、大塘式等服饰上运用银饰最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