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解《四部医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885161
  • 作      者:
    宋敬东编著
  • 出 版 社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经典:集古代藏医学诊治经验之大成,收四方医学之精华,对基础理论、生理解剖、诊断、治疗、药物等诸多方面都有精辟论述.堪比中医学的《黄帝内经》,是历代藏医学习时的必读书。
  全面:讲述了人体生理、解剖、病因、病缘、病理、饮食、起居、药物、器械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且记载了900多种药物,为祖国的医,药宝库增添了异彩。
  实用:在保持原著的本来风貌、原文全译的基础上,增加了上千幅精美曼唐细部图片,同时以图解、表格等方式辅助阅读,对疾病的病因,病源、症状表现、治疗方法,以及疾病预防、生活养生等进行详细论述,不但简单明了,而且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易懂:80幅珍贵曼唐,上千幅曼唐细部图,以及大量现代图解,古今结合、、一个表格,一个流程图,一个曼唐细部放大图,化繁就简,用图解表述替代繁杂文字,打造古籍最简单读本。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家庭必备工具书:图解<四部医典>(超值全彩白金版)》共分四部,以药王与5个化身相互问答的形式,论述了系统的藏医学知识和人体的生理、解剖以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各科疾病的征兆、病因、病缘、病症表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展开
精彩书摘
  疾病的分类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导致的病害病因,在身体内可分成八种:分类、在母胎中形成的情况、本性、影响胃火的大小、影响腹部的软硬度、部位、功能、特性等。
  隆、赤巴、培根这三大因素发生变化的原因有贪、嗔、痴三种,其性质又可分为平、热、寒三种。用比喻来说,则可分为权势(中、平)、反攻(锐、急)、外攻(钝、慢)三种疾病。治疗的药物可分为土性药、火性药、水性药三种。当其部位、容量没有发生变化时,就表现为无病。若发生变化时,就是发生疾病,危害身体。
  隆可分为持命隆(索增隆)、上行隆(紧久隆)、普遍存在的隆(恰不欺隆)、平住隆(麦娘姆隆)及下泄隆(吐塞隆)五种。赤巴可分为消化赤巴、变色赤巴、能作赤巴、明色赤巴、明颜赤巴五种。培根可分为能依培根、能化培根、能味培根、能足培根、能合培根五种。
  生命最初的根源是父亲的精液和母亲的经血在母胎中相融,犹如有毒的昆虫由毒汁生长出来一样。在母胎里的精血,由于受母亲饮食、起居、行为的影响,也会产生变化。在母胎中,如果隆的成分小,赤巴成分中平,培根成分大,这时候的胎儿为优等胎儿;隆、赤巴、培根三者皆相差不远时,胎儿属于中等胎儿。
  隆、赤巴、培根对身体的影响隆、赤巴、培根影响胃火的大小。胃部的火热也可分为四种:由于隆不正常,胃火大小不均;由于赤巴不正常,胃火锐急;由于培根不正常,胃火虚弱;隆、赤巴、培根三者均匀地汇集在一起,胃火属于正常。
  隆、赤巴、培根影响腹部的软硬度。假如隆的成分过多,就会导致腹部变硬;如果赤巴的成分多时,腹部柔软;假如培根的成分多时,腹部软硬适宜。
  隆、赤巴、培根的部位、功能和特性隆、赤巴、培根的部位。概括说来,它们遍布全身,当然也有重点。在胸腔与脐部的上、下部位和中间部位上,依次存在着隆、赤巴和培根。
  隆、赤巴、培根的功能。隆能使呼吸通畅,使行动有力,使五官功能正常及意识清楚,使人产生情欲。赤巴能使人产生饥饿感,促进消化和开胃,产生的热力能使人容光焕发,勇敢并且心地善良。培根能使人增强意志,产生睡眠,使骨节坚韧,使皮肤光滑润软。
  特别是持命隆,位于人头顶的大安脉轮,运行在喉头、胸部等地方,主司饥食渴饮、呼吸空气、吐出痰液、打喷嚏、打噎嗝,使大脑和五官保持清畅。上行隆游走于胸部,在鼻、舌、喉头等处运作,作用是主管语言,增强气力,使人容色光泽,并保持记忆器官的清畅。遍布隆位于心脏,主管支撑身体的行走、伸缩,主管口、眼等器官的开闭。平住隆位于胃部,在内脏运行,功能是主管消化,将食物分解为精华与糟粕,补充营养。下泄隆位于肛门,运行在大肠、膀胱、私密处、大腿内侧等处,功能是控制精血、大小便的排泄,还有使胎儿顺利生产。
  消化赤巴位于胃部,功能是主管消化,将食物分解为精华与糟粕。它产生的热力能使身体温暖,并能使其他四种赤巴的功能增强。变色赤巴位于肝脏,其功能是将饮食精华全部变色。能作赤巴位于心脏,功能是产生自豪感、智慧与欲望。明视赤巴位于眼部,主司视觉。明色赤巴位于皮肤,功能是使皮肤润泽。
  能依培根位于胸部,功能是其他四种培根的基础。能化培根位于胃部未消化的食物中,功能是使胃部的食物糜烂。能味培根位于舌部,功能是司味觉。能足培根位于头部,主司六识。能合培根位于全身的关节处,功能是连接关节,使伸缩自如。
  隆、赤巴、培根的特性。隆的特性是粗糙、轻便、寒冷、细微、坚硬和运动。赤巴的特性是滋润、锐利、湿热、轻扬、恶臭、下泻和潮湿。培根的特性是润滑、清凉、沉重、迟钝及形成黏糊状。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 根本医典
第一章  绪论一由轻松的神话故事切入主题
第二章  纲目分类
第三章  病理病因
第四章  识病要点
第五章  诊治疗法
第六章  比兴分类

第二部·论说医典
第一章  概说
第二章  身体形成
第三章  身体比象
第四章  生理喻示
第五章  身体哲理
第六章  体业分析
第七章  身之恶兆(略)
第八章  病之内因
第九章  病之外缘
第十章  染病之情
第十一章  病之哲理
第十二章  病之分析
第十三章  日常的起居行为
第十四章  时令之行
第十五章  暂时之行
第十六章  饮食知情
第十七章  食物禁忌
第十八章  食物维护与适量
第十九章  药味与消化
第二十章  药物性能
第二十一章  药之部类与配方
第二十二章  对症外治器械
第二十三章  使之无病安居
第二十四章  病失真察
第二十五章  诡秘谬误之诊
第二十六章  取舍四边诊断法
第二十七章  疗法概说
第二十八章  特殊疗法详述
第二十九章  两种治法
第三十章  直接疗法
第三十一章  治者医师

第三部·秘诀医典
第一章  求问要诀
第二章  隆病治法
第三章  赤巴病治法
第四章  培根病治法
第五章  培根木布综合征的治法
第六章  一切内科病因不消证疗法
第七章  痼疾痞块治法
第八章  浮肿病治法
第九章  水肿病治法
第十章  水臌痼证治法
第十一章  肺痨治法
第十二章  热证总治
第十三章  寒热要略正误
第十四章  寒热证的界分
第十五章  未成型热证治法
第十六章  热证扩散疗法
第十七章  虚热证治法
第十八章  伏热证治法
第十九章  陈旧热证疗法
第二十章  浊热证治法
第二十一章  传经热证治法
第二十二章  紊乱热证治法
第二十三章  瘟疫证时疫治法
第二十四章  天花疫病治法
第二十五章  肠痧疫证治法
第二十六章  喉蛾疔毒治法
第二十七章  时疫证治法
第二十八章  头部疾病治法
第二十九章  眼病治法
第三十章  耳病治法
第三十一章  鼻病治法
第三十二章  口腔病治法
第三十三章  赘疣治法
第三十四章  心脏病治法
第三十五章  肺病治法
第三十六章  肝病治法
第三十七章  脾病治法
第三十八章  肾病治法
第三十九章  胃病治法
第四十章  小肠疾病治法
第四十一章  大肠病治法
第四十二章  男性生殖器病治法
第四十三章  女性生殖器病治法
第四十四章  音哑证治法
第四十五章  胃呆证治法
第四十六章  口渴证治法
第四十七章  呃:逆证治法
第四十八章  哮喘证治法
第四十九章  痧证治法
第五十章  虫病治法
第五十一章  呕吐病治法
第五十二章  腹泻疗法
第五十三章  便秘治法
第五十四章  尿闭证治法
第五十五章  尿频证治法
第五十六章  热性腹泻治法
第五十七章  痛风病治法
第五十八章  湿痹治疗
第五十九章  黄水病治法
第六十章  白脉病治法
第六十一章  皮肤病治法
第六十二章  零星杂病治法
第六十三章  痈疽疮疖治法
第六十四章  痔疮治法
第六十五章  丹毒治法
第六十六章  内脏脓疡治法
第六十七章  瘿瘤病治法
第六十八章  疝气治法
第六十九章  足肿病治法
第七十章  会阴瘘管的治法
第七十一章  婴儿保育
第七十二章  小儿疾病治法
第七十三章  小儿中魔病治法(略)
第七十四章  妇科病治法
第七十五章  妇科具体疾病治法
第七十六章  妇科一般疾病治法
第七十七章  鬼魅病治法(略)
第七十八章  神经错乱证治法
第七十九章  健忘证治法
第八十章  星曜魔证治法(略)
第八十一章  麻风病治法,
第八十二章  外科诸证总治
第八十三章  头部创伤治法
第八十四章  颈部创伤治法
第八十五章  上下体腔创伤治法
第八十六章  四肢创伤疗法
第八十七章  中毒证治法
第八十八章  转化毒证治法
第八十九章  动植物毒证治法
第九十章  老年养生法
第九十一章  补阳
第九十二章  妇女不育症治法

第四部·后续医典
第一章  切脉辨病
第二章  望镜辨尿
第三章  汤剂部
第四章  散剂部
第五章  丸剂部
第六章  膏剂部
第七章  药油部
第八章  灰药剂部
第九章  浸膏剂部
第十章  药酒部
第十一章  珍宝部
第十二章  草药部
第十三章  油脂疗法
第十四章  泻药配方
第十五章  催吐药
第十六章  滴鼻药剂
第十七章  缓下法
第十八章  灌肠法
第十九章  清泻反压法
第二十章  针刺放血法
第二十一章  灸法
第二十二章  罨敷法
第二十三章  药浴法
第二十四章  涂揉疗法
第二十五章  反压穿刺法
第二十六章  总述要义
第二十七章  善事概说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