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推测应是当时清政府不屑于提及英国。这是由清政府对国际事务、世界大势无知而导致的。由于这一无知,道光帝没能看到英国的阻挠是中国禁烟失败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围绕禁烟的一切考虑、所采取的措施都被限定在国内事务的范围。当殖民者携着坚船利炮闯入国门,要用血与火、刀与剑维护其罪恶的鸦片贸易时,清政府的应战陷入空前的被动和仓促之中。
清政府有自己的“世界秩序观”。它没有完整意义的对外政策。如果说清政府有一套处置对外关系的办法,那么这一办法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基础上,即:中国在战争中绝对处于优势地位;中国文明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善于使外来民族“开化”;它拥有外国人赖以生存的贵重商品,从而使外国商人接受中国的贸易体制。这一基础如果在18世纪中叶以前是一种实际存在的话,那么到了19世纪30年代则成了明日黄花。但是道光帝并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
1838年底前后,京城中存在“边衅”的议论。从当时的周边形势来看,“边衅”很可能就是指中英间因鸦片问题而引起的纷争和冲突。道光帝是不愿看到边衅的。虽然他不认为清朝不能打胜一场战争,但他确实不愿看到战争和动乱。可以推定,道光帝颁给林则徐的训令当是:鸦片务须杜绝,边衅决不擅开。正是这一矛盾的训令把林则徐推向了一种极其尴尬的境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