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权威的DB2图书,由业界领军人物牛新庄博士执笔
· 针对DB2技术的最新发展和上一版的读者反馈,对全书内容和章节安排做了更新,更加贴近实用
· DB2从业人员的必备案头书
国内最权威的DB2图书“三部曲”,DB2从业人员的案头书
点击查看:《DB2数据库性能调整和优化(第2版)》
点击查看:《高级进阶DB2:内部结构、高级管理与问题诊断(第2版)》
序一
新庄是IBM的老朋友,也是我的老朋友了。虽然我们的见面次数并不多,但我深感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技术专家和管理者。尤其是在技术方面,他有自己的独特见地,在IT软件、硬件及解决方案方面都涉猎很广。另外,他本人也很亲和,具有技术专家的风范。
在最近一次交流中,他跟我提起他打算把之前出版的三本DB2系列书籍进行全面版本升级,我感到非常钦佩和欣喜。他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还能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三本书籍的撰写和更新,足以证明新庄的勤奋和对技术的热爱。同时我也欣喜广大的技术爱好者能有机会一饱技术大家的分享和心得。
他把他的新书送给我,我先粗略读了一遍,更详细的内容留待以后的时间里细细品味。他的这三本书籍将帮助数据库爱好者和企业数据库实践者由浅入深地学习DB2。即使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对于一名DB2技术工作者来说,通过书籍来系统化地进行学习同样很关键。
在我看来,阅读他的书籍有三个最特别之处:
第一,他是第一位出版DB2系列中文书籍的作者,随着这么多年书籍的广泛传播,他在此基础上再次升级更新,结合了非常多的读者反馈,增加了很多近几年读者关注和遇到的问题,这个非常难得。
第二,他所在单位的核心数据库就是DB2,本次书籍的升级纂写,也更多结合了他的实战经验,这将极大帮助更多企业在应用DB2数据库时借鉴和学习。
第三,很多的技术书籍是由专注于技术的工作者纂写,而新庄同时还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管理和实践者。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纂写的技术书籍更是融合了管理者如何看待技术的处理和看待问题的视角。
这几本书综合来看,也体现了一个技术管理者乐于分享的心意,这一点是最难得的。
最后,让我表达对新庄的敬意和谢意,感谢他对推动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和技术的普及所作出的贡献!希望广大的技术爱好者和技术管理者好好品味这些书籍,相信你们一定能从中获益匪浅!
IBM全球副总裁兼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 胡世忠
序二
自1970年IBM公司研究员E.F.Codd博士,即“关系数据库之父”,发表业界第一篇关于关系数据库理论的论文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以来,伴随着DB2的诞生,IBM公司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数据库技术领域先驱科学家,并获得了一系列数据库领域大奖,比如在1981年荣获了计算机科学界的最高荣誉——ACM图灵奖。在此之后,数据库管理软件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业务流程自动化得以实现,对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以及社交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技术也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处于一个全新计算时代的最前沿。我们能够观察到这样一个趋势:数据库的 24×7 高可用性、高可伸缩性,企业处理海量信息的方式将趋于实时,并从根本上转变业务运作的模式。客户在数据处理速度、简化程度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需要更上一层楼。最新版的DB2 V10.1能带来更低的存储要求以及更高的响应速度,并添加了对大数据管理(如Hadoop)的支持。更具创新性的PureData也在这样的技术潮流中应运而生,它整合了基础架构、统一平台管理和专家知识体系,能够以不同的配置分别提供OLTP(联机事务处理)、OLAP(联机分析处理)和大数据分析操作的能力。
今天的企业用户希望他们的数据库能够可靠高效地运作,并推动业务发展。当我们把目光放到中国,就会看到,DB2已成为各行业大型应用系统的支柱产品。但是因DB2而闻名业界的本土技术专家,并不多见。
认识新庄是在今年8月北京举办的“IBM软件技术峰会”上。在中国的数据库技术领域,他是许多年轻人的楷模。新庄的成长令人欣喜,新庄对技术和实践的孜孜不倦令人印象深刻。这套DB2书籍得益于他历年的钻研及实践,对DB2初学者、DB2管理员以及资深从业者,都有非常好的指导及参考价值。祝愿每一位读者能有所得、有所悟,成长为新一代的数据技术专家,也祝愿新庄在数据技术领域这条康庄大道上走得更宽更远。
IBM全球副总裁兼IBM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 王阳
前 言
DB2数据库是IBM公司关系型数据库核心产品,在国内以及全球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DB2初学者,本书循序渐进地把DB2涉及的众多概念和知识介绍给大家。客户端连通性、实例、数据库、表空间和缓冲池、数据移动、备份恢复、SQL基础知识、DB2基本监控方法、运行数据库必须考虑的设置、DBA日常维护以及数据库常用工具都是本书关注的重点。在介绍这些数据库对象和概念的同时,作者尽可能从DBA日常工作的角度探究DB2数据库常规维护工作。本书同时还就表、索引、序列、触发器等数据库对象从应用设计的角度进行了介绍。本书适合DB2的初学者、DB2开发人员、准备参加DB2认证考试的读者以及DB2数据库管理人员学习和阅读。
本书结构
本书共13章,具体结构如下:
第1章:DB2介绍和安装。在这一章中,除介绍初学者比较熟悉的Windows安装外,还花费比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在UNIX/Linux环境下的安装。这主要是因为作者碰到的DB2生产环境几乎都是UNIX/Linux环境,而在UNIX/Linux环境下安装DB2时涉及的准备工作又远大于在Windows环境下。
第2章:创建实例和管理服务器。与其他数据库系统类似,DB2中也存在实例概念,主要对应DB2二进制代码。而管理服务器则是DB2中特有的,用于帮助DBA对远程主机上的多个实例进行控制。本章详细介绍了实例的创建、删除、配置以及相关的操作系统环境变量等,对于管理服务器,由于在生产实践中使用较少,因而只进行了简单介绍。
第3章:创建数据库和表空间。本章介绍了DB2数据库的存储模型,创建数据库命令的具体选项对后继工作的影响。本章重点介绍了DB2数据库表空间的管理类型,并指出不同类型之间的优缺点。在表空间部分,本章还讲述了影响表空间性能的所有选项,如预取大小、扩展大小等,同时又指出操作系统IO设置对表空间性能的影响。与表空间关联的是缓冲池,本章给出了缓冲池的设计与维护原则。
第4章:访问数据库。本章介绍了如何配置DB2服务器与客户端,使得客户端能够访问服务器上的数据。本章介绍了DB2命令行工具CLP的使用,同时也讲述了在客户端如何通过各种图形工具配置到服务器的连通性。在这些基础上,本章给出了DB2节点目录、数据库目录、本地数据库目录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区别。
第5章:创建数据库对象。本章介绍了常见DB2对象的维护方法,重点讲述了数据库中最重要的对象—— 表的设计考虑。同时本章也介绍了如何使用索引、序列提高性能。
第6章:数据移动。在创建表对象后,DBA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向表中填充数据。几乎所有系统的构建都涉及数据移动。本章介绍了从数据库中导出数据、向数据库导入数据,重点讲述了DB2效率非常高的数据移动工具LOAD。对于LOAD工具,讲述了如何在线LOAD、如何监视LOAD、LOAD性能提高选项、LOAD异常处理等。在本章中,作者总结了数据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解决办法。最后,本章介绍了集成数据移动工具db2move和数据字典抽取工具db2look的使用。
第7章: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本章介绍了数据库系统通常碰到的几种备份恢复类型,并指出DB2如何配置日志以支持这些类型。本章描述了各种情况下如何重建数据库,同时给出了监控DB2数据库备份、恢复进度的方法,以及如何优化备份恢复的速度。
第8章:SQL基础知识。本章针对初学者,介绍了DB2中使用的SQL语言的基本功能和特点,由于篇幅有限,只介绍了最常用的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和DDL(Data Define Language)的语法和示例。最后用较短的篇幅介绍了DB2中使用SQL的一些最佳实践。
第9章:DB2基本监控方法。DB2数据库给出了多种手段用于监控数据库的内部运行情况,如事件监控、快照监控、动态性能视图等。本章主要介绍了实践中使用较多的快照监控,给出了许多生产中的实际案例。
第10章:运行数据库必须考虑的数据库设置。在安装、设计完数据库后,并将数据库投入生产环境运行之前,我们必须考虑很多影响数据库运行的设置,否则数据库可能无法运行,可能运行一段时间后将出现各种问题。本章按不同的主题,列出了必须考虑的设置。
第11章:DBA日常运行维护。DBA的职责是保证数据库稳定、高效运行,除了正常的运行维护外,DBA还经常碰到各种其他问题,本章主要介绍了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的维护工作。本章首先介绍了如何对DB2数据库进行健康性检查以及检查涉及的各个方面,然后给出了找出各种类型的TOP10的SQL语句方法。
第12章:数据库常用工具。本章介绍了DBA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各种工具,如性能解释工具、数据设计建议工具、基准测试工具、数据库一致性检查工具等。熟练掌握这些工具,对DBA而言犹如利器在手。
第13章:DB2 V10.1新特性。本章分类介绍DB2 V10.1版本提供的各种新功能、新特性,为以后我们开始使用这一新版本提供好的开始。
致谢
本书在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王军编辑的大力支持!这套DB2书籍从选题、审稿到出版无不得到他的热心帮助,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
感谢我的好兄弟骆洪青和袁春光,他们审核了书中的大部分章节,同时也感谢中信银行的胡瑞娟、苏兰芳和我的师弟林春,他们审核了部分章节并从用户的角度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最后,谨以此书献给我慈爱的母亲,母亲从小就教育我努力、正直、踏实和勤奋。正是由于母亲的影响和教育才有了我今天的一点微小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