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浙江模式及其研究
第一节 浙江模式:一种“准先发内源型”发展模式
第二节 浙江模式的研究
一、浙江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二、浙江模式的研究
第三节 “韦伯命题”和浙江模式的研究
第四节 一个基于文化-情境的经济分析框架
一、韦伯文化分析的两个层面和两个要素
二、格兰诺维特的“镶嵌”观:一种经济社会的微观分析
三、韦伯式、格兰诺维特式分析框架的结合:一个基于文化-情境的经济分析框架
四、经济系统与基于文化-情境的经济分析框架
五、一个基于文化-情境的经济分析框架的意义
第五节 本书架构和研究方法
一、本书架构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祠堂模式与教堂模式
第一节 建立一个基于“制度-世界图像”的中西方文化比较类型
第二节 “祠堂模式”与“教堂模式”概念的提出
一、韦伯的中西方“制度-世界图像” 比较
二、“祠堂模式”与“教堂模式”概念的提出
第三节 祠堂模式与教堂模式
一、教堂模式
二、祠堂模式
第四节 基于“祠堂模式”与“教堂模式”的心理、行为及制度取向
一、基于二元世界图像的教堂模式和基于一元世界图像的祠堂模式
二、基于祠堂模式与教堂模式的心理和行为取向
三、基于祠堂模式、教堂模式的制度取向
第三章 行担经济与块状经济的形成
第一节 以市镇区系为基础的浙江乡村社会
一、乡村社会生活方式研究的两个视角
二、以市镇区系为基础的浙江乡村社会
第二节 浙江传统乡村中的行担经济
一、 自然环境、人口与浙江传统乡村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二、浙江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行担经济
第三节 1949—1978:浙江乡村行担经济的延续
第四节 个私经济发展与块状经济的形成
一、行担经济的新发展
二、计划经济缝隙中私营经济的发展与块状经济的形成
第五节 祠堂模式基础上的块状经济
第四章 政府与民间良性互动基础上的浙江模式
第一节 “政治集权-经济联邦制”下的中国地方政府
第二节 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挤压中的浙江地方政府
一、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的崛起
二、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挤压中的浙江
第三节 浙江地方政府顺势而为的政策取向和“省管县”体制创新
一、地方政府顺势而为的政策取向
二、“省管县”体制创新
第四节 地方政府与民间市场化力量的良性互动:浙江模式的扩展
一、一个案例:1988—1998中国轻纺城十年发展史
二、浙江模式的扩展:地方政府与民间市场化力量的良性互动
第五节 浙江模式:祠堂模式、经济发展方略基础上政府与民间良性互动的产物
一、“政治集权一经济联邦制”与中国传统差序格局式政治结构
二、浙江模式:祠堂模式、经济发展方略基础上政府与民间良性互动的产物
第五章 行担经济、祠堂模式与浙商精神
第一节 教堂模式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精神
一、“韦伯命题”的研究路径
二、韦伯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三、教堂模式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精神
第二节 “韦伯命题”与浙商精神的研究
一、余英时的《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二、两种“入世苦行”
三、“韦伯命题”与浙商精神的研究
第三节 行担经济、祠堂模式与浙商精神
一、基于庶民阶层的浙商精神
二、具有贪婪攫取性特征的浙商精神
三、价值理性日益式微的浙商精神
第四节 浙商精神与浙江模式
第六章 浙江模式:祠堂模式基础上的后福特制
第一节 基于农户的技术(设备)引进和资本积累
一、产品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设备)引进
二、资本分散一集中式积累与设备可分性
第二节 浙江模式:祠堂模式基础上的后福特制
一、西方后福特制的兴起
二、浙江模式:祠堂模式基础上的后福特制
第三节 浙江模式的竞争优势分析
一、纵向一体化模式和市场化合作模式的成本比较
二、纵向一体化模式和市场化合作模式的成本要素分析
三、浙江模式的低成本优势分析
第四节 浙江模式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附件1
附件2
第七章 浙江模式与中国经验
第一节 浙江模式的发展
第二节 徽商、晋商与浙商及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政治权力与徽商、晋商的兴衰
二、浙商成长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