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规模引进外资阶段向引进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区域总部中心等转型。面对内外部环境及发展条件的改变,东部地区应从城市空间形态、城镇化道路、经济转变方式、区域发展模式等四个方面着手考虑未来提升东部经济增长的政策取向,开创建设美丽东部新局面。
5.4.1建设大城市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化率相对较高,接近60%。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当城镇化率超过50%以后,城镇化将出现逐渐减速的趋势。从模型估计数据看,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也呈现出相对减缓的结论。改革开放初的10年,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引起0.01208亿元GDP的增长,1991-1999年,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引起0.016272亿元GDP的增长,相对于同期GDP增速看,城镇化率增加对GDP增速的影响呈现递减趋势。在城镇化和其对GDP增长影响双递减情况下,东部地区应重点突出大城市群、大都市带等超大规模集群化优势,形成1+1+1大于3的协同发展效应。
第一,倡导跨行政区的大城市群管理治理结构理念。大城市群是一个超行政边界的空间单元,内部不同地区或城市分别被不同的行政主体所掌控,其发展的主要目标还是紧紧围绕行政区经济建设而展开,空间上没有突破行政地域范围。而建立跨行政区边界的大城市群管理治理结构能够把发展的视野扩展到整个大城市群,可以整合城市群内不同地域和城市之间的资源。
第二,设立大城市群联合协调发展委员会。大城市群管理不同于一般城市行政区管理,需要具备超强的管理整合能力,同时应具有扁平化组织协调管理特征。因此,应构建超行政边界管理权限的大城市群联合协调发展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区域内各城市的市长组成,议定重大合作事项,制定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协调发展过程中执行力的贯彻实施。
第三,编制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在大城市群联合协调发展委员会框架下制定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应从大城市群一体化整体发展视角人手,把土地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空间布局规划、城市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进行综合有机叠加,形成大城市群综合国土规划。这样,不仅解决了多年来规划互不衔接的问题,比如空间布局规划与产业规划脱节、土地规划与产业布局规划脱节等,而且也解决了行政区碎片化规划的弊病,即各行政区只负责本行政范围内的规划,对行政区边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进行大规模投入,形成了行政区交界处没人管的局面,比如,在各省市边界交界处谁都不愿多掏钱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形成了在各省市交界处交通道路最难走的怪现象。在此基础上,积极向国家申请政策支持,形成自下而上规划到自上而下顶层设计支撑结合的新区域规划。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