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河南经济史.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906375
  • 作      者:
    苏全有,李长印,王守谦著
  • 出 版 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河南经济通史:近代河南经济史(上)》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发展的渊薮,河南经济的变迁历史,无疑是中国经济史尤其是中国古代经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曲折复杂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经济发展史的缩影。
展开
内容介绍
  《河南经济通史:近代河南经济史(上)》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史研究空前活跃的当今,全面系统地研究河南经济史,深入探究河南经济发展的轨迹,探索河南经济演变的规律,总结河南人民建设河南的成败得失,展望河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客观评价河南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与重要作用,是解读中国经济发展史的一把钥匙,是完善中国经济通史乃至中国史的必要环节,对深化中国经济史研究和河南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深入剖析中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等上层建筑层面诸问题所急需的。同时,可以为当代河南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原崛起、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历史坐标和经验教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农村雇佣劳动者增加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以及土地兼并的继续,使大批农民成为长期或短期性的雇佣劳动者。例如,“洛阳、陕州一带,佃农往往是地主的雇工。遇地主婚娶丧葬,佃农必须无偿提供劳役。也有的地主自营部分土地,但不雇长工或月工,凡种菜、打谷、耕耘、收获等农活,大都驱使佃农完成。这些都是作为佃农义务在订立租佃契约时确定的”。这些佃农式劳动的特点,一是有明显的强制性。由于地主占有土地,甚至房屋、耕畜、农具、肥料、种子等生产资料,不但凭借超经济强制手段把贫苦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而且直接进行人身奴役。二是劳动报酬低于当地自由流动雇佣者。在个别地区,农民由于向地主借贷无力偿还,则被迫用劳动偿还本息。一些资料显示,在新郑等地,长工大都是全年雇用,而一经被雇,便失掉身体的自由,除农田工作外,东家的一切服役,都必须担负。他们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必须唯雇主之命是听,稍有不慎,便挨打受骂。由于劳动生产资料的丧失和生活所迫,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农。据徐寿兹《学治识端》所载,清末河南上蔡县有男雇工5091人,女雇工749人,合计5840人。当时全县编入保甲的户口共计370410人,其中大口222278人。雇工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6%,占大口数的2.6%。 
  综上所述,甲午战争后,河南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在铁路沿线初步形成了专业化农作物生产区域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商品率较前也有所提高。但是,无论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还是粮食出口量的增加,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制于帝国主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帝国主义提供原料生产,农产品价格和农民生活均受国际市场及帝国主义生产需求状况的深刻影响。所以说,河南农业商品化的发展,并没有导致河南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是加剧了农业农村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给河南广大农民带来了更多更大的灾难。
  ……
展开
目录
总序
绪言 晚清河南经济史研究述评
一、帝国主义在河南经济势力的扩张和掠夺
二、河南传统经济在晚清的延续与推移
三、晚清河南新型经济的发展
四、综合性理论性研究
五、问题与不足

第一章 晚清河南农业经济
第一节 晚清河南行政区划与气候变迁
一、晚清河南行政区划
二、清末灾害群发期的河南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的河南农业(1840~1894)
一、农村人口与土地状况
二、农业种植结构与粮食收成
第三节 土地所有制形式与租佃制度
一、土地所有制形式
二、农村地权分配的变化
三、租佃制度
第四节 甲午战争后的河南农业(1895~1911年)
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二、农产品商品化的半殖民地性质
第五节 农作物和土特产品
一、粮食作物
二、经济作物
三、土特产品
第六节 畜禽品种与畜禽饲养
一、家畜品种资源
二、畜产品市场与贸易
第七节 近代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
一、西方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传入
二、近代农业管理机构与农业教育
本章结语

第二章 晚清河南手工业和机器工业的发展
第一节 清末河南的实业规划
第二节 晚清河南的手工业
一、丝织业
二、棉纺织业
三、草帽缏编织业
四、其他手工业
第三节 晚清河南城市公用事业与新式工业的创办
一、城市公用事业
二、轻工业
三、重工业
四、工业发展水平的总体估计
五、影响晚清河南工业发展的因素
本章结语

第三章 晚清河南的矿业
第一节 晚清河南矿业管理体制的变迁
一、甲午战争前的矿业管理
二、甲午战争后的矿业管理
第二节 晚清河南矿业生产方式的革新
一、机器采矿业出现之前的河南矿业
二、机器采矿业出现之后的河南矿业
第三节 福公司与晚清河南矿业
本章结语

第四章 晚清河南的商业和财政
第一节 新的经济因素对晚清河南商业的影响
一、洋货的输入
二、交通条件的变化
三、灾荒和战乱的打击
第二节 晚清河南的商业城镇
第三节 晚清河南的商帮、会馆与商会
一、商帮与会馆的演变
二、商会的出现
第四节 晚清河南的集市与庙会
一、晚清集市的变迁
二、庙会在乡村社会中的角色
第五节 晚清河南的财政税收
一、晚清河南财政管理机构变迁
二、晚清财政运行机制
三、晚清河南税收与开支情况
本章结语

第五章 晚清河南交通经济
第一节 晚清河南的水陆邮电
一、晚清河南的水运交通
二、晚清河南的陆路交通
三、晚清河南的邮电交通
第二节 晚清河南境内铁路的创设
一、京汉铁路
二、道清铁路
三、汴洛铁路
第三节 晚清铁路的营运状况
一、营业概况
二、制约因素
第四节 利权回收
一、赎路
二、路权意识的觉醒
三、洛潼路事
四、利权回收的意义
第五节 铁路与晚清河南的社会变迁
一、铁路对自然经济的冲击
二、铁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三、铁路对其他交通方式的影响
本章结语
参考文献书目版本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