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育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81309
  • 作      者:
    李文华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是全球12个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增长,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成为当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系统总结近20年来中国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开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为生态学研究和生态保护实践提供借鉴,《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育卷》由国内知名的生态学家群策群力,合作编著。内容涵盖了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保护与研究、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与展望等方面,涉及海洋、农业、动物、植物、鸟类、鱼类、药物、微生物和菌物等多个门类。
  《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育卷》可供生物多样性研究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广大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相关人员使用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药用生物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和经济条件下,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生物资源中对人体疾患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或对家养动物具有治疗作用,以及具有杀虫、杀菌、除草等功效的各类生物的总称。广义的药用生物资源包括农林栽培养殖和野生可利用的生物。药用生物资源从属于自然资源的生物资源,具有典型的社会属性、经济属性、生态属性、再生性及可灭绝性、地域性、多样性等基本属性,同时还具有近缘种化学成分的相似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地提高,“回归大自然”、从天然的动植物中寻求医疗方式的呼声越来越大,对药用生物资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药用生物资源是人类健康的物质基础,是中医药持续发展基础,是国家重要生物战略资源。有史以来,人类就依赖药用植物治病,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药用生物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有80%的人们依赖草药治病,就是在发达的现代美国也有40%以上的药物来自药用生物,从传统的天然药物中开发新药已经掀起药物开发的高潮。
  我国是世界药用生物起源、分布和生产的核心国。我国现有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2215种,其中野生药用动、植物约占80%。虽然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随着人口增长引起的需求扩大,中药的产业化发展以及国外企业的低价抢购,药用植物需求量不断增加,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日趋严峻,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带来了沉重压力。贸易是全球性的,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不仅承载着国内需求,还面对着大量的国外贸易需求。许多跨国公司从我国进口原材料或粗提物,开发各种植物药或食品添加剂。日本、韩国也每年都从中国进口大量药材来制作日本汉方药和韩药。药用植物是许多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最为典型的是近几年对紫杉醇的开发,导致了全世界红豆杉资源的迅速破坏。强劲的国际贸易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必然导致强大的经济利益驱动,结果通常是资源的消耗殆尽。野生药用植物的开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直接导致了无序开采和严重的资源危机。我国中药栽培已经开始大规模发展,但目前我国药材资源仍有80%以上的品种来自野生药材。中药资源无序和不加节制的利用,对许多野生药用植物的生存构成了极大威胁,迄今已有168种药用植物列入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由于药用动、植物(尤其是道地药材)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受破坏极为严重。1992年公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收载濒危植物398种,其中药用植物168种。在目前全球植物资源迅速衰退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植物物种受威胁和趋于濒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国务院颁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规定了国家重点保护的药材物种的名录,收载种类76种,其中有植物药材29种,包括药用植物58种,分属22科28属。
  ……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言

第一章 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研究进展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进展
第二节 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保存
第三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四节 内陆水体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第五节 遗传资源保护
第六节 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

第二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第二节 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
第三节 鸟类多样性资源及其保护

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评估与监测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评估
第二节 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第三节 植物入侵的监测预警

第四章 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与展望
第一节 药用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第二节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
第三节 作物栽培的生物多样性机制及其技术
第四节 鱼类资源及其保护
第五节 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六节 间套作增产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地下部种间互作机制
第七节 生物多样性防治作物病害的机制及技术
第八节 防治作物虫害的生物多样性机制及其技术
第九节 农业害虫生态治理
第十节 菌物生态研究和应用的回顾及展望
第十一节 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惠益分享
第十二节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的主要进展

第五章 几种物种/群落管理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 中国红树林生态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桑树的生态学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天然橡胶林产业生态系统管理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