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抉择:宏观经济与金融安全战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64137
  • 作      者:
    王元龙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元龙,博士,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秘书长,国际金融论坛(IFF)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中国银行原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总行研究员,中国银行海外机构董事。兼任中国十多所大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或硕士、博士生导师。被多家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智库聘为专家顾问、兼职或特约研究员。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秘书长、国际金融论坛(IFF)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主要从事经济金融战略、经济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与投资、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专著《中国金融安全论》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第十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抉择系列丛书·中国抉择:宏观经济与金融安全战略》强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中国某些领域出现了金融非理性发展倾向,带来了风险和危害。因此,处理好中国经济发展中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金融与经济关系,需要注重和实施四个方面的战略举措:一是明确定位金融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将金融定位于中国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功能的服务性产业;二是推动中国包容性金融体系的建设,倡导共享、协调、和谐、公平、扶贫济弱的理念,为解决金融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三是发挥金融对实现国家战略的作用,通过金融途径提升中国经济、金融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合理扩大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利益空间;四是加强金融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引导,内容包括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推进宏观政策和金融监管的优化、协调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发展、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分工模式、推动民间金融和国有金融的协调配合等诸多方面。总之,要以科学发展观来对待金融发展问题,深化改革、合理创新、全面协调、统筹兼顾,以此促成金融与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中国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
精彩书评
  世界性的金融发展和国际间的金融自由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我们应该对各国的发展情况予以了解和研究,有必要通过对话,建立一个有益的世界金融交流平台。国际金融论坛( IFF)正是致力于推进中国及世界金融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交流平台。
  ——国际金融论坛(IFF)
  
  我特别高兴地看到你们正在作出特别的努力,创办国际金融论坛( IFF)将会推动相互沟通理解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科非·安南 时任联合国秘书长
  
  在我担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全球经济的重要价值,并且强烈感受到其前所未有的相互紧密联系性,国际金融论坛( IFF)能够为全球人士提供绝佳的研讨且影响着全球经济的机会,所以参与这个论坛是一件大事,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参与支持国际金融论坛( IFF)的原因,致以最衷心的祝愿。
  ——托尼·布莱尔 英国前首相
  
  金融危机使全球精英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全球的金融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非政府机构也需要积极探讨如何走出危机。现在亚洲有了自己的国际金融论坛(IFF)。中国及其他新兴国家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提供了动力来源,很高兴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看到中国政府克服危机的决心和所付出的努力,相信国际金融论坛(IFF)能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作出自己的贡献。
  ——韩升洙 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国前总理 国际金融论坛( IFF)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
  
  国际金融论坛( IFF)是致力于促进国际金融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我希望能更好地继续这一重要使命。
  ——保罗·沃尔克 国际金融论坛( IFF)共同主席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
  
  在中国建立长期性的国际金融论坛( IFF)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全球资本流动也逐步转向以中国为核心,积极参与建立一个高层次的对话平台,将对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对国际资本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作为常设的全球金融高峰会议,国际金融论坛( IFF)的创立和召开都将向世界表达出自己的声音。
  ——罗伯特·蒙代尔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国际金融论坛( IFF)学术委员会共同主席
展开
精彩书摘
  1.健全绿色金融制度
  绿色金融制度是国家用法律形式确立的绿色金融体系结构,涉及绿色金融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由一系列制度构成,体现为有关的国家成文法和非成文法,政府法规、规章、条例,以及行业公约,约定俗成的惯例等。
  制度借鉴和制度移植是建立和发展制度的重要方式,中国绿色金融制度系统的构建也需广泛借鉴、取长补短。构建的基本思路应该以不违背国际公约为前提,在中国金融体系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下,借鉴发达国家相关规则和标准来建立和健全。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绿色金融基本法律制度、绿色金融业务开展的具体实施制度及绿色金融监管制度。
  首先,构建绿色金融基本法律制度。这是制定绿色金融业务实施细则及确立监管制度的前提和依据,主要包括总量控制计划的确立和排放权合法性的确认。总量控制为环境容量的使用设定上限,明确了资源的稀缺性,从而为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提供了可能。虽然当前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中国暂不承担强制减排的责任,只需在排放强度上加以控制,但是长期来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头号排放大国,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会与日俱增,同时基于发展国内绿色金融市场的考虑,必须设立有关总量控制具体实施的统一法规以及从法律上确认排放权,将其与其他生产要素一样纳入企业的产权范围。
  其次,健全绿色金融业务具体实施制度。包括完善碳交易市场交易制度以及制定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业务操作细则。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定位为一个涵盖项目市场、自愿减排市场和配额交易市场的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所以碳排放交易制度内容也旨在逐步规范这三个市场的行为主体、客体及相关交易活动。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的业务上,中国人民银行和环保总局在2007年、2008年期间先后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初步建立了绿色信贷、保险和证券领域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在操作层面的一些规则还需进一步完善。
  ……
展开
目录
自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战略研究核心报告
金融安全与金融体制改革
中国发展模式:探索、认识与展望
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及其调控
中国货币政策的效应与政策取向
中国宏观调控中的利率政策
中国与被反倾销
治理通货膨胀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的抉择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跨国并购与企业对策
经济发展:风险、结构与政策取向
中国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及其对策

第三部分 金融安全及其战略
资本非法流出入及其控制问题
对外开放的中国与金融安全
金融危机以及金融风险防范
中国金融安全论纲
反洗钱与维护中国金融安全
国际金融大鳄投资动向与中国金融安全
警惕当前中国国际收支的风险
防范国际游资冲击:国际经验借鉴
构筑狙击国际游资冲击的“防火墙”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家金融安全
内外合击“热钱”冲击
美国债务危机与中国对外金融资产安全战略

第四部分 金融市场与风险控制
中国货币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利率政策的调整
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与强化——世界银行项目国外考察报告
上市公司参股商业银行热潮的冷思考
把脉中国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
诊治中国农村金融——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
金融风险监管的国际合作
中国金融监管:现状与完善
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与泡沫问题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第五部分 金融改革与发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