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研究视角
1.2.2 测度方法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规划
1.3.1 研究单位和主题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和工具
1.3.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概念基础
2.1 脆弱性的内涵
2.1.1 贫困脆弱性的理论定义
2.1.2 贫困脆弱性的操作性定义
2.2 脆弱性生成机制
2.3 贫困和脆弱性的区别和联系
2.3.1 贫困家庭更脆弱
2.3.2 贫困不等于脆弱
2.4 脆弱性测度的基本准则
2.4.1 基本准则
2.4.2 脆弱性测度方法的准则满足度
第3章 数据来源与相关处理
3.1 数据来源
3.2 变量选择与处理
3.2.1 变量选择的经验借鉴
3.2.2 本书的变量选择与处理
第4章 家庭脆弱性测度框架
4.1 描述性的脆弱性测度
4.1.1 基于贫困动态的脆弱性
4.1.2 基于变动性的脆弱性
4.2 推断性的脆弱性测度
4.2.1 参数法
4.2.2 非参数法
第5章 家庭脆弱性测度结果
5.1 描述性脆弱性测度结果
5.1.1 基于暂时贫困者的脆弱性
5.1.2 基于暂时贫困值的脆弱性
5.1.3 基于变动性的脆弱性
5.1.4 描述性测度的基本结论
5.2 推断性脆弱性测度结果
5.2.1 面板数据、跨期均值和方差
5.2.2 面板数据、回归均值和跨期方差
5.2.3 面板数据、回归均值和方差
5.2.4 截面数据、回归均值和方差
5.2.5 bootstrap模拟数据
5.2.6 推断性测度的基本结论
第6章 脆弱性测度方法评估
6.1 可靠性评估:重合率法
6.1.1 固定脆弱线,选择贫困线
6.1.2 固定贫困线,选择脆弱线
6.1.3 固定贫困线和脆弱线,评估分布估计的方法
6.1.4 评估测度指标
6.2 稳健性评估:秩相关法
6.2.1 分布估计方法选优
6.2.2 测度指标的选择
6.3 准确性评估:分位比较法
6.3.1 贫困线的确定
6.3.2 分布估计方法选优
6.3.3 测度指标的选择
6.4 测度方法评估结论
第7章 脆弱地区和群体的识别:子群脆弱性的测度
7.1 脆弱性的空间分布
7.1.1 城乡分布
7.1.2 省份分布
7.1.3 社区分布
7.2 脆弱群体的识别
7.2.1 教育
7.2.2 职业特征
7.2.3 年龄
7.2.4 抚养比
7.3 子群脆弱性测度结论
第8章 脆弱性根源分解
8.1 为什么进行脆弱性分解
8.2 怎样进行脆弱性分解
8.2.1 脆弱率分解
8.2.2 脆弱性差异分解
8.3 脆弱性分解的结果及分析
8.3.1 脆弱率分解结果
8.3.2 脆弱性差异分解结果
8.3.3 脆弱性分解结论
第9章 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9.1 筛选脆弱性的影响因素
9.2 各因素的重要性比较
9.3 不同脆弱性水平上的影响因素
9.4 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第10章 结论、启示及研究拓展
10.1 结论
10.2 启示
10.3 研究拓展
附录A 附表
附录B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部分代码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