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融境问道:有关场所、空间、城市的传播与思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203846
  • 作      者:
    徐伉编著
  • 出 版 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徐伉(拙石),苏州民族建筑学会副秘书长,《景原学刊》执行主编,毕业于加拿大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SAIT-NORQUE STCOLLEGE传播系,获2010年NORQUEST SHINEAWARD光耀奖。加拿大传播学会CCA会员、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会员、苏州民族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曾参与编著《园踪》、《承香录:香山帮营造技艺实录》、《香山帮建筑图释》等图书。
展开
内容介绍
  《融境问道》就“苏州的场所精神、海外的城市传播”这两个主题,从有关场所、空间、城市等关键词人手,展开多元探讨。并通过引入传播学视角和域外的视线,为建筑师、规划师、风景园林设计师以及城市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富于新意的解读。
展开
精彩书评
  作者以圆融的时代视角,游走于数千年时间隧道、东西方时空之境,虎丘山、玄妙观、温哥华……思接千古,笔吞万汇,存地球村融境问道,宕开一扇扇精神家园之门,启人心智……
  ——曹林娣(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虽存建筑领域,狭义的“场所”可解释为“基地”,但稍稍予以延展就会发现它还包含了“地域”、“脉络”等意义。20世纪70年代末,挪威著名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提出“场所精神”的概念之后,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人们对建筑的探讨已逐渐超越了实用功能。因为人们存面对-幢幢具体的建筑物时还会因“知觉”和“经验”感受到许多隐含存实用背后的象征件内涵,所以建筑作为具有艺术特质的创造还需要保存及转达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生活情境的“方向感”和“认同感”。作者对当今国内有关“场所精神”的讨论作了深入的研究,并用《融境问道》一书予以阐述,对于关注这一问题的学者,无疑具有参考价值。
  ——雍振华(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游弋于东西文化的交错时空,问道中细品古筑今韵,融境处感悟悠然人生。——陆庆(加拿大AUL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总监、加拿大规划师协会会员、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作者游走于传统与时代、境内与域外、历史与未来之间,以广博的人文视角解读城市、建筑与文化传播,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当下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得失与借镜。
  ——袁继峰(苏州工业园区新鸿嘉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中国一级注册建造师)
展开
精彩书摘
  以虎丘如此有限量感的山体,却能造就非凡的势与气,这不仅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其2500多年前春秋时代肇始的神秘气息,加之经东晋、唐、宋、元、明、清历代至今的经营,即人的气息痕迹赋予虎丘人文的张力。因而,自然与人文的张力共同塑造了虎丘的“抑巨丽之名山,信大吴之胜壤”(南朝顾野王诗句)。
  晋代顾恺之曾赞虎丘为“含真藏古”之地,其“含真”者应与其神秘气息所覆盖的空间意象有关。史载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得名虎丘。宋代朱长文则认为丘如蹲虎,以形名。而现在一般的说法是:正山门为虎口,山体为虎身,云岩寺塔为虎尾,形似伏虎。似乎可见其“虎气真阳”的空间意象。此间笔者另有看法,即今日虎丘的山体建筑组合结构基本上在平面上投射为“虎”的字形结构:云岩寺塔为“卜”部;致爽阁、塔院、御碑亭、千顷云、万家灯火、小吴轩的水平“一”连线与巢云廊、三泉亭、冷香阁、拥翠山庄的“丿”形连线组合成“厂”部;悟石轩、可中亭、大佛殿、五贤堂、五十三参、仙人洞、白莲池、点头石、平远堂、花雨亭、养鹤涧连线为“七”部;万景山庄为“几”部。如此四部笔画的组合恰成“虎”字。这是对虎丘空间意象的又一解读。
  而“藏古”者,阖阊墓、夫差试剑石、西施梳妆井;东晋高僧竺道生的“顿悟成佛”,南宋禅宗临济宗的绍隆禅师“虎丘派”讲学;道家吕洞宾与陈抟相遇对弈,清远道士养鹤;康熙、乾隆御驾登临题赋;历代文人如晋代顾恺之,六朝顾野王,唐代颜真卿、李白、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陆龟蒙、皮日休,宋代苏轼、米芾,元代赵孟頫、倪瓒,明代王鏊、沈周、文徵明、唐寅、张岱、袁宏道,清代吴伟业、朱彝尊、洪钧、陆润庠等成为虎丘的儒释道帝王遗迹的藏古之地。亦即“含真”为气,“藏古”为迹,气迹与“抑巨丽之名山,信大吴之胜壤”的气势浑塑了虎丘的空间意象。
  ……
展开
目录
导言
场所精神之玄妙观——从玄妙观探寻苏州气质
场所精神之虎丘志——山水园林虎丘的空间传播探析
巷弄场所、庭园精神——“苏州庭园”别墅区的规划设计探析
场所精神之圆融时代广场——圆融时代广场城市综合体解读
城市传播在海外之一——城市空间传播初探:以丘吉尔广场为例
城市传播在海外之二——双城记:加拿大的城市更新与复兴
城市传播在海外之三——世界宜居之都:温哥华
城市传播在海外之四——作为公共关系的公共建筑:关于建筑传播策略的理论与实践之思考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