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世纪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集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092159
  • 作      者:
    龚缨晏主编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为了全面回顾20世纪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历程,揭示其演进轨迹,梳理其学术成就,把握其发展趋势,探讨其深远影响,总结其经验教训,龚缨晏主编了论文选集《20世纪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集萃》,选取了1901年至2000年中国学者公开发表的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研究成果。所收研究成果以论文为主,但也节录几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目录

支那航海家郑和传(1903)
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1904)
斐律宾史上“李马奔”Limahong之真人考(1930)
唐代往来南海之僧人(1937)
关于马可波罗离华的一段汉文记载(1941)
明代私人海外贸易发展的过程(1955)
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帆船在东南亚洲航运和商业上的地位(1956)
清代广东洋行制度的起源(1957)
改正法国汉学家沙畹对印度出土汉文碑的误释(1957)
丹丹考(1958)
中英两国最早的接触(1958)
西汉对南洋的海道交通(1959)
《两种海道针经》序言(1961)
宋代三佛齐重修广州天庆观碑记考释(1962)
泉州九日山摩崖石刻(1962)
从东非史上看中非关系(1963)
在所谓新航路的发现以前中国与东非之间的海上交通(1964)
牵星术——我国明代航海天文知识一瞥(1966)
十六世纪浙江国际贸易港Liampo考(1969)
介绍两幅送别日本使者的古画(1973)
宋元时期泉州港与阿拉伯的友好交往——从“香料之路”上新发现的海船谈起(1978)
泉州宋船香料与蒲家香业(1978)
记旧抄本占航海图——附论我国古代航海地图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情况(1978)
闭关政策的历史教训(1979)
扬州拉丁文墓碑和广州喊尼斯银币(1979)
《隋书》赤十国究在何处(1980)
印度马八儿王子孛哈罩来华新考(1980)
明代私人海上贸易商人与“倭寇”(1980)
《公元前后的中西古航线试探》质疑(1981)
两宋和高丽海上航路初探(1981)
从一篇史料看十七世纪中国海上贸易商性质(1982)
略论“海上丝绸之路”(1982)
中国禅僧东渡日本及其影响(1982)
汉代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海上交通路线试探(1983)
关于“中国皇后”号来华问题(1984)
明清时期澳门对外贸易的兴衰(1984)
明代漳州月港的兴衰与西方殖民者的东来(1985)
条枝、黎轩和大秦和有关的西域地理(1985)
郑和窄船研究的进展(1985)
中国古代航海用的几种火时计(1985)
1570—1760年西属菲律宾流人中国的美洲白银(1985)
郑和下西洋史事新证(1985)
宁波现存日本国太宰府博多津华侨刻石之研究(1985)
论明代市舶司制度的演变(1986)
明清时期中日长崎商船贸易(1986)
涨海考(1986)
明代海外朝贡贸易中的华籍使者(1986)
古代中日关系的新发现——“大泉五十”钱的出土(1989)
古代中国的沿海文化与日本文化(1990)
雍乾时代的十三行与商欠(1991)
论中国东南沿海古代阿拉伯、波斯文碑铭之研究(1991)
清代的海外贸易商人(1991)
元代官本船海外贸易制度(1991)
试论郑和牵星术中的阿拉伯天文航海因素(1993)
明清间美洲白银输入中国的估计(1995)
隋唐时期的中非交通关系(1995)
茶传人欧洲及其欧文称谓(1995)
“东洋”与“西洋”的由来(1996)
从丝绸之路到茶叶之路(1996)
略论牵星板(1996)
洋商与大班:广东十三行文书初探(1996)
清代广州的荷兰馆(1997)
明代中葡两国的第一次正式交往(1997)
唐代的市舶使与市舶管理(1998)
试论宋代市舶司官制的演变(1998)
明朱吾弼《参粤趟勾夷疏》中的澳门史料——兼谈李凤与澳门之关系(1999)
从法国安菲特利特号船远航中国看17一18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2000)
1521—1522年问中葡军事冲突——“西草湾”试考(2000)
展开
目录
支那航海家郑和传(1903)
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1904)
斐律宾史上“李马奔”Limahong之真人考(1930)
唐代往来南海之僧人(1937)
关于马可波罗离华的一段汉文记载(1941)
明代私人海外贸易发展的过程(1955)
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帆船在东南亚洲航运和商业上的地位(1956)
清代广东洋行制度的起源(1957)
改正法国汉学家沙畹对印度出土汉文碑的误释(1957)
丹丹考(1958)
中英两国最早的接触(1958)
西汉对南洋的海道交通(1959)
《两种海道针经》序言(1961)
宋代三佛齐重修广州天庆观碑记考释(1962)
泉州九日山摩崖石刻(1962)
从东非史上看中非关系(1963)
在所谓新航路的发现以前中国与东非之间的海上交通(1964)
牵星术——我国明代航海天文知识一瞥(1966)
十六世纪浙江国际贸易港Liampo考(1969)
介绍两幅送别日本使者的古画(1973)
宋元时期泉州港与阿拉伯的友好交往——从“香料之路”上新发现的海船谈起(1978)
泉州宋船香料与蒲家香业(1978)
记旧抄本占航海图——附论我国古代航海地图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情况(1978)
闭关政策的历史教训(1979)
扬州拉丁文墓碑和广州喊尼斯银币(1979)
《隋书》赤十国究在何处(1980)
印度马八儿王子孛哈罩来华新考(1980)
明代私人海上贸易商人与“倭寇”(1980)
《公元前后的中西古航线试探》质疑(1981)
两宋和高丽海上航路初探(1981)
从一篇史料看十七世纪中国海上贸易商性质(1982)
略论“海上丝绸之路”(1982)
中国禅僧东渡日本及其影响(1982)
汉代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海上交通路线试探(1983)
关于“中国皇后”号来华问题(1984)
明清时期澳门对外贸易的兴衰(1984)
明代漳州月港的兴衰与西方殖民者的东来(1985)
条枝、黎轩和大秦和有关的西域地理(1985)
郑和窄船研究的进展(1985)
中国古代航海用的几种火时计(1985)
1570—1760年西属菲律宾流人中国的美洲白银(1985)
郑和下西洋史事新证(1985)
宁波现存日本国太宰府博多津华侨刻石之研究(1985)
论明代市舶司制度的演变(1986)
明清时期中日长崎商船贸易(1986)
涨海考(1986)
明代海外朝贡贸易中的华籍使者(1986)
古代中日关系的新发现——“大泉五十”钱的出土(1989)
古代中国的沿海文化与日本文化(1990)
雍乾时代的十三行与商欠(1991)
论中国东南沿海古代阿拉伯、波斯文碑铭之研究(1991)
清代的海外贸易商人(1991)
元代官本船海外贸易制度(1991)
试论郑和牵星术中的阿拉伯天文航海因素(1993)
明清间美洲白银输入中国的估计(1995)
隋唐时期的中非交通关系(1995)
茶传人欧洲及其欧文称谓(1995)
“东洋”与“西洋”的由来(1996)
从丝绸之路到茶叶之路(1996)
略论牵星板(1996)
洋商与大班:广东十三行文书初探(1996)
清代广州的荷兰馆(1997)
明代中葡两国的第一次正式交往(1997)
唐代的市舶使与市舶管理(1998)
试论宋代市舶司官制的演变(1998)
明朱吾弼《参粤趟勾夷疏》中的澳门史料——兼谈李凤与澳门之关系(1999)
从法国安菲特利特号船远航中国看17一18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2000)
1521—1522年问中葡军事冲突——“西草湾”试考(200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