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发展前沿理论与水源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0934
  • 作      者:
    郭荣朝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区域发展前沿理论与水源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与专项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在进行国内外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研究述评的基础上,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机制、发展阶段以及新经济条件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区域发展前沿理论;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容量、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产业协调发展、城镇化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模式培育、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进一步充实了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理论。《区域发展前沿理论与水源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源区”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对“水源区”与“受水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其他跨流域调水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3)商贸流通型
  这种模式的特征是伴随生产资料等各类市场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人口因为市场而聚集,经济依托市场而繁荣。呈现出“建一处市场,活一片经济,兴一个城镇,富一方百姓”的格局(梁亚民,2001)。秦巴山区可利用当地名优土特产品等商品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快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兴办特色专业市场,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发展成为一定区域内的商品集散地,通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带动城镇经济发展。例如河南省淅川县香花小辣椒市场建设对集镇建设的带动模式。
  (4)交通枢纽型
  借助交通区位优势,利用交通便利、流动人口多、运输成本低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并由此逐步形成新型小城镇。例如,宁强县阳平关镇就位于宝成铁路与阳安铁路的丁字形枢纽地点,历来为蜀北主要门户,当时兵家必争之地,借助交通枢纽优势,现已发展成为仅次于宁强县城的一座新型城镇。
  (5)工矿辐射型
  在工矿企业周围,依靠地缘优势,积极发展适应工矿企业需求的二、三产业,使小城镇与工矿企业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例如桐柏县平氏镇碱矿开采对二、三产业的带动作用。
  (6)工业主导型
  引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在乡镇工业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加快生产要素集聚,以产生集群效应,实现以工兴城,工农互动。例如湖北省谷城县石花镇的酿酒工业对石花镇建设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
展开
目录
上篇 区域发展前沿理论
第1章 区域发展研究述评
一 区域发展理论
二 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理论
三 经济地域综合体
四 区域生态环境
五 区域发展研究综述
第2章 区域经济发展
一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二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三 区域空间结构演变过程
第3章 新经济条件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 新经济
二 新经济条件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
三 新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

下篇 水源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4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发展历史
一 水源区发展历史
二 水源区现状特征
第5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容量与补偿机制构建
一 水源区生态环境容量有限
二 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理论
三 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四 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第6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产业发展
一 水源区产业发展现状
二 水源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水源区产业持续发展模式
四 水源区产业整合对策
第7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城镇化有序推进
一 水源区城镇化进程
二 水源区城镇化现状
三 水源区城镇化趋势
四 水源区城镇空间重组分析
五 水源区城镇化分区导引策略分析
第8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新农村建设
一 新农村建设背景
……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