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型三化协调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13630
  • 作      者:
    喻新安,吴海峰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新型三化协调论》讲述了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欠发达地区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是20多年来河南促进中原崛起发展战略实践中的持续和提升,是新形势新任务倒逼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是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探索新型“两不三新”协调发展之路,也将为全国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示范,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展开
内容介绍
  《新型三化协调论》在回顾和评价我国“三化”发展的历史及政策的基础上,阐述了探索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研究了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丰富内涵、内在机理、影响因素、主要标志和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了国内外“三化”协调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河南的启示。书稿在阐述河南探索“三化”协调的历程、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三化”协调发展的总体构想。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其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密切相连,具有良好的互动机制。 
  美国工业化进程开始于19世纪初,虽然起步晚于英法等欧洲国家,但进展很快。1860年,美国就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家;到1880年,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德两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相当于整个欧洲工业产值的一半。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政府发挥了积极的调控作用,如制定对内自由贸易政策和对外有限制的关税保护政策、直接投资公共工程、给予工业发展以实物或金融奖励和补贴、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此外,美国土地私有制度、发明专利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和教育人才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选择,也是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必要条件。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美国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也在加快。1840年—1850年,美国城市人口数量几乎翻了一番,1850年—1860年又翻了一番。到1920年,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城镇化水平由1790年的5%提高到了5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乡村人口主要流向中小城镇,甚至出现了大城市人口向郊区小城镇迁移的逆城市化趋势,10万人以下的小城镇占到了美国城市总数的99%以上,20世纪末美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5%以上。美国非常重视市镇建设规划,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详细发展规划,这些规划必须通过专家的论证和市民的审议,一经确定,就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更改。美国多数基础设施都是由社会投资建设的,只要城市有需求、有项目、有效益,就有人投资建设。美国的土地政策、移民政策、户籍政策对城镇化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美国农业发展慢于工业,但就农业本身来说,在美国工业化时期内,农业发展也是相当快的,1860年—1920年,棉花增长约1.5倍,玉米增长约2.9倍,稻米增长约12.6倍,羊毛增长约2.8倍。农业的较快发展,一方面为工业提供了市场;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成为美国第一大制造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凭借发达的现代工业和低价能源优势,美国开始大规模实行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的农业现代化,用机械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经营面积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为了降低由于经济重心转移和人力资源缺失对农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美国加强了对农地的保护,并从制度、经济和技术上形成了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处于农业地带的小城镇也把吸引和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运业的发展作为小城镇发展的重点,有效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如今,美国的农业现代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以生物工程为主的科技化和以卫星定位遥感技术为主的信息化,充分彰显了新型现代农业的先进性。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探索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第一节 我国推进三化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政策评价 
第二节 探索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 
第三节 探索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二章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标志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丰富内涵 
第三节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 
第四节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标志和基本特征 

第三章 国内外三化协调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第一节 国外三化协调发展的历史考察及经验教训 
第二节 国内三化协调发展的省区考察及模式比较 
第三节 国内外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践对河南的启示 

第四章 河南探索三化协调发展的历程、成就与经验 
第一节 探索三化协调发展顶层决策的形成历程 
第二节 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三节 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经验 

第五章 河南探索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总体构想 
第一节 探索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 
第二节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原则要求 
第四节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 

第六章 河南实现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着力点 
第一节 实现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制约瓶颈 
第二节 实现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重点难点 
第三节 实现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着力点 

第七章 河南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第一节 发挥新型城镇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第二节 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 
第三节 实现产城融合依城促产 
第四节 增强城镇区域带动能力 
第五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第八章 河南新型工业化带动三佬协调发展 
第一节 发挥新型工业化对三化协调发展的主导作用 
第二节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第三节 增强产业支撑能力 
第四节 强化产业集聚载体发展 
第五节 促进工农业互动发展 
第六节 以产业升级促进城镇发展 

第九章 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支撑三化协调发展 
第一节 增强新型农业现代化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作用 
第二节 提升粮食和农业的生产能力 
第三节 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四节 立足农业发展工业和服务业 
第五节 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就业安居 
第六节 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第十章 河南推进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支撑体系 
第一节 构建城乡统筹一体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 
第二节 构建竞争优势彰显的新型工业化支撑体系 
第三节 构建优质高效安全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支撑体系 
第四节 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第五节 构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 
第六节 构建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第七节 构建内外互动的开放型经济支撑体系 
第八节 构建独具特色的中原文化支撑体系 
第九节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 
第十节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支撑体系 

第十一章 河南推进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第一节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制度创新 
第二节 构建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三节 推进支撑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政策创新 

第十二章 河南推进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探索 
第一节 新乡经验——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 
第二节 信阳经验——建设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 
第三节 鹤壁经验——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 
第四节 济源经验——城乡一体化试点市 
第五节 南阳经验——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 
第六节 焦作经验——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