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管理类的专业一般都有600-1300小时不等的社会实践要求,在人员测评与甄选、面试、培训等环节上均有模拟演练与实习。授课形式也多种多样,通常采用演讲、讨论、辅导、实验、个案研究、情景模拟、项目研究、角色扮演等形式,还有以学生为本的科研活动,通过导师耐心指导、同学密切协作,使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得到培养和锻炼。
德国在教育中,也非常重实践过程、重方法训练、重能力培养。在专业课教学中,教授讲授的内容大部分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很多是结合了企业界正在使用的新技术,并尽量给学生提供进入厂家参观和实习的机会。
在以“教育立国”著称的日本,很多高校秉承教育与实践结合、与社会结合、与经济结合的理念。注重课程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生就业等三大环节。本科学生从三年级起进入研究室,在教师的督导下完成实践教学的全部环节。实验室每周有四个下午对本科生开放,通过实验训练,使学生对课堂教育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锻炼、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彼此协作的精神,体味科学的渐进与严谨,同时还能了解研究室的基本情况和运作管理,为完成毕业论文及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国外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立体化的。以美国的大学为例,在课堂上,许多大学把《科学研究方法》当作大学低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开设,以便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不久就能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掌握科研知识和科研方法,还要训练他们的科研思维,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和辩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