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0日,美国和印度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以促进两国政府网电安全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信息交流。这份谅解备忘录建立了两国政府间网电空间交流的最佳方案,通过印度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信息技术部、通信信息技术部和美国国土安全部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交流重要的网电安全信息和经验。这次合作也促进了两国政府更广泛的网电安全交流,使其有能力协调一系列网电安全问题。
2011年6月21日~23日,美国白宫网电安全协调官施密特与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官员克利马申讨论了共同面临的网电安全威胁问题,目的是继续建立两国政府对网电空间活动的相互信任,以减少因误判和无意所造成的网电风险。美俄两国代表团还曾于2月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双方交换了两国面临的技术威胁信息,较好地了解了对方在网电空间作战行动方面的观点。美俄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表示,会谈重点是交换对网电空间作战行动的观点,两国计算机应急响应机构定期进行信息交换,签署一项关于网电安全问题的沟通协议。2011年7月12日,施密特表示,为了防止日益增长的网电安全危机,美俄网电安全“热线”电话将在年底开通。
5.5俄罗斯网电空间战能力
5.5.1提升网电空间战的战略地位
1.俄罗斯将网电空间战与火力突击的作战效能相提并论,并称其为“第六代战争”
1999年3月至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对南联盟科索沃地区实施了持续的大规模空中打击。同年8月初至2001年2月,俄罗斯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这两场战争的信息特征较为明显,网电空间战和电子战一体化的全新信息攻防样式开始出现,并且网电空间战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影响。通过对车臣作战实例的分析,俄军认为网电空间战“已成为一种变相的突击样式,起到了与火力突击效果相同的作用,成为直接毁伤敌人的强大手段”。战后,俄军提出了“第六代战争”理论,认为在未来战争中,为夺取制信息权,必须打赢网电空间战。网电空间战最为显著的特征是非接触性作战,即实施进攻作战的一方,总是以不与敌方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战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