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循环经济的多维理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110619
  • 作      者:
    刘贵清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循环经济所依据的科学理论是多维的、复合型的。这是由内涵型和外延型循环经济客观实际决定的。多维循环理论包括基础性的自然生态循环、与自然生态循环相衔接的生态技术循环和生态经济循环理论。通过“自然生态循环—生态技术循环—生态经济循环”构成多维复合系统循环。最终,技术、经济、产业等要素都要回归到自然生态循环中,所有违背自然生态循环规律的人工行为及其物质和虚拟后果,都必须按照自然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重新融入地球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巨循环中。
展开
精彩书摘
    必须在工业经济“非循环”、“短链”、“一次”资源利用理论中恢复、融合自然生态循环的循环型、长链、多次利用资源模式的活力,当代的工业经济理论应向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否则将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障碍并形成终极制约。自然生态循环包括微观循环、宏观循环以及生物圈的综观巨循环,这是自然生态循环空间序的体现。能量转化、物质循环、价值的增值、财富的积累和信息传导是任何一个生态经济系统的最基本功能。每一个生态经济系统都是由能量流、物质流、价值流和信息流构成的功能单元。维持生态系统演替进化的全部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前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以及工业化社会各有其内容和特点,这揭示出生态循环是不可替代的经济增长、社会进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将理论创新应用在产业、管理、机制与制度改革,恢复、强化生态良性循环。特别是化学化的所谓现代农业,传统工业技术流程,交通、运输、商业、消费等物流过程,以及矿产开发、能源形态等所有实物生产领域,均要在产前、产中、产后,源头、过程、末端以及从投资预算、规划设计、生产工艺、流通销售、消费与废物收集等各个环节,均要设计、应用“5R”循环具体方案。
    循环经济形态的重点就是在自然生态循环的基础上,追加经济、技术、管理等人为干预,实现生态平衡、经济高效与生态经济的动态均衡。一是建立互补互促的生态、经济、技术与管理要素协调关系。多维复合循环表现为协调型的生态经济系统演替,其各要素是互补互促的协调关系。由于纯粹自然生态循环的物质再循环效率、生产效率和生物产量,较施加经济、技术、管理的生态经济系统低,为了提高经济、技术效率,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就必须运用人的智能来干预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经济平衡,以获得高转化率和高产量。这种干预引起生态系统向更加有序的结构演化,从而生产出比自然状态循环时多得多的物质产品。优质、足量的物质产品输入经济社会后,又会引起后者一系列有序变化。二是建立生产、运输、流通、消费等经济过程排放物的“5R”循环经济模式。源头治理、清洁生产、理性消费、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开发洁净能源等都是多维复合循环模式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循环经济形态强调化废物为资源,在循环技术手段的作用下,使原来有序的生态经济结构扩大资源空间、增强有序功能,从而产生多重良性循环的新产业,促使整体经济结构升级。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循环经济的多维理论研究概况
1.2 循环经济多维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1.3 研究难点与拟创新点
1.4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第2章 循环经济形态及其多维理论概述
2.1 循环经济形态的界定
2.2 循环经济形态多维复合理论概述
2.3 人类经济形态演变的历史轨迹
2.4 循环经济形态内在规律
2.5 小结:解铃还需系铃人

第3章 生态维:循环经济的自然时空序
3.1 自然生态循环的时间序
3.2 自然生态循环的空间序
3.3 生物圈自然生态循环的总时空序
3.4 小结:不可替代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第4章 经济维:经济形态演替的人类社会时序
4.1 自然经济时期
4.2 农业经济时期的自然经济
4.3 传统工业经济时期
4.4 小结:克服逻辑差异是发展的动力

第5章 工业维:循环的时序差导致生态循环网络破裂
5.1 循环时序差异的表象
5.2 生态失衡致使自我循环功能消失
5.3 食物链断裂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5.4 温室效应引发全球大气环流灾变
5.5 淡水与能源匮乏衍生诸多逆向效应
5.6 工业社会的自我反省
5.7 小结:经济社会的能动性不能超越自然生态循环的阈限

第6章 复合维:协调生态与经济时序差重建生态良性循环
6.1 循环经济形态的趣性生态循环特征
6.2 循环经济形态的良性生态结构的构建
6.3 循环经济形态的良性循环生态功能
6.4 良性循环生态经济系统的重建与评价
6.5 评价复合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指标体系
6.6 小结:协调“时差”是循环经济的核心

第7章 循环经济:构建良性循环经济形态的产业链网体系
7.1 循环经济的良性循环模式
7.2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外延
7.3 循环经济产业综观网络分析
7.4 小结:构建循环经济形态的三项重要工作

第8章 国内外循环经济的经验、效果及启示
8.1 欧盟的循环经济发展
8.2 北美的循环经济
8.3 日本的循环经济
8.4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8.5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8.6 小结:构建循环经济形态须树立预防在先的良性循环理念

第9章 构建中国循环经济形态的支撑保障体系
9.1 普及生态伦理与环境道德
9.2 加快法制法规建设
9.3 做好循环经济产业区域规划
9.4 建立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
9.5 改革财政与金融支持政策
9.6 小结:全社会支撑了循环经济发展

第10章 循环经济的多维理论研究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