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使用范围的扩大,加剧了产需矛盾。如水泥,解放初期主要用于工业基本建设,现在,工业的生产维修和农田基本建设,还有制造水泥管、水泥船、水泥电杆、水泥轨枕等非建筑方面的用途,都需要大量水泥。同时,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少,很多木制品要以水泥制品代替,这就加剧了水泥的产需矛盾。其他如平板玻璃也有类似的情况,产需矛盾更为突出。
有的同志认为,调整期间,建筑材料的产需矛盾会缓和下来。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国家投资总额虽然有所压缩,但主要是工业投资减少了,而需要大量建筑材料的煤炭矿井、水电站、港口等建设工程和城市建设、科教建设项目增加了,城乡住房建设也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可以预料,今后几年建筑材料的供需矛盾还会有所扩大。
(3)内部比例失调。由于多年来国家给建材的投资太少,而建材的行业又多,在重点安排水泥之后,对玻璃、陶瓷、非金属矿等就照顾得很少,顾此失彼,造成内部比例关系失调。比如,自1966年到1978年,除1966年、1967年两年外,玻璃的投资在建材投资中的比例还不到5%;非金属矿的品种很多,投资也只占建材投资的10%左右。
(4)技术装备陈旧。我国大中型水泥厂的技术装备,大多数是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有些还是20年代的水平,只有少数接近60年代的水平,许多老厂的设备急需更新。大量的小水泥厂,设备不配套,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平板玻璃生产至今仍主要依靠有槽引上等落后工艺。非金属矿的设备数量少,而且陈旧,采装运选设备不配套,单机能力小。地方建材的装备更为落后,笨重体力劳动还占很大比例。
(5)基础落后。这里所说的“基础”,主要指为建材生产服务的科研、设计、教育、地质、机械制造等部门。基础薄弱,是建材工业内部比例失调的一个方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