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民性:心理-社会的视角:a psycho-social perspectiv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33295
  • 作      者:
    (美)艾历克斯·英格尔斯(Alex Inkeles)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艾历克斯·英格尔斯(Alex Inkeles,1920-2010年),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他是政治行为、现代化、社会心理、民族性和社会资本领域成就卓著的专家。主要著作有:《衡量民主》(On Measuring Democracy)、《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Exploring Individual Moderniry)、《从传统人到现代人》(Becoming Modern :Individual Change in Six Developing Countries)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政治文化研究译丛·国民性:心理-社会的视角》分析了各种国民性定义,总结了20世纪这一概念的历史发展,回顾了以往的同民性研究成果,综合考察了不同国家国民的态度、价值体系和心理状态。作者认为,国民性研究是“关于众数人格与社会文化体系的研究”。国民性即众数人格结构,指一个社会里人格类型分布的一种或多种模式。众数人格极其重要,它决定着哪些新的文化因素被某个文化接受,哪种制度形式在一个社会长存,也决定着这些制度的特点变化。尽管国民性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要清晰描绘现代国家国民人格结构的差异程度,仍然需要做大量工作。《国民性》对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来说都是一部极富启发意义的著作。
展开
精彩书评
  多年以来,学者和社会科学家一直在努力解释“国民性”概念,这一研究领域也随之经历了潮起潮落。我们都觉得有“这么个东西”,却难以准确地定义它。现在,艾历克斯·英格尔斯和同事发表的论文为我们理解这个问题提供了“抓手”。英格尔斯界定了“众数人格”,即某个社会群体中分布的持久的性格特点或模式,他运用经验调查和态度测试资料表明在不同国家存在这样的国民性概念,他还把“国民性”与社会文化系统联系起来。这本书是关于同民性研究的典范之作。
  ——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驻院学者
  
  艾历克斯·英格尔斯是研究民族与人格关系的权威。他一生的研究和思考凝聚为这本书。当代政治事件显示,国民心态上的差异现在如以往一样重要。对研究现代社会的跨文化心理学家、比较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来说,英格尔斯的著作在未来若干年中,都是重要的资源。
  ——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荷兰文化合作研究所,《文化之重》作者
  
  借用马克·吐温关于天气的说法,人人相信并依赖国民性,但没人觉得能够科学地研究它。作为这种思维的讽刺性产物,任何国民性研究都有可能同时引发对其实质内容的赞同和对其方法论的质疑。在这部穷其一生写就的著作中,英格尔斯打破了这个困局,使国民性概念和它的研究方法同时变得可靠可信。他的众数人格概念是在两个极端之间作出精彩而有价值的妥协:一方是在“集体心理”研究中的成见,另一方基本上否认不同文化类型的存在。他的国民性观念从来不曾脱离其社会文化决定因素。他的比较视野也相当广阔。而且,他的著作运用了最适宜、最好的社会科学方法去研究时常难以捉摸的集体性格现象。英格尔斯的国民性研究跨越50个年头,著述散见各处。无论是社会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应该感谢作者和出版商把这些精彩的论述汇集为一本书。
  ——内尔·J.斯麦尔瑟(NeilJ.Smelser),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方面童年早期的人格发展是成年人格的基础,另一方面童年之后出现了重要的发展变化,这两种看法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精神分析立场并非认为童年人格和成年人格完全一致,而是说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基础或结构框架。试想一下,一个在童年早期具有强烈口腔破坏性幻想的人,经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强大恶势力的破坏者和牺牲品。精神分析理论似乎由此断定:这些想象将在其成年人格中发挥重要的构成作用。但是,它们的表达形式、与自我分离的程度,或者融入具有个人和文化意味的自我认同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中期、青少年期和之后的经历。关于这一点,埃里克森在讨论达塔他人时有过令人难忘的解释。
  除了一以贯之的内容,精神分析观点原则上允许人格发展有变化,允许考虑整个发展过程和顺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完全关注童年早期,忽视后面的发展阶段。究其原因,部分在于关于后面阶段的发展理论相对停滞。比如,卡迪纳在多项研究中试图描述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生命周期。但是,最后他还是把成年人格首先和童年早期发生的事件联系起来。
  罗海姆认为,只有在超我形成的主要过程出现之后,即五六岁之后,个体才可能形成特定的文化价值和模式。与之相似,德弗罗提出童年中期,从生殖崇拜阶段到青春期,在许多方面是个体“文化”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过,对于这种发展,两位研究者都没有提供更多概念解释或经验描述。
  过去几十年来,童年中期、青春期和青少年时期的人格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理论关注,尽管这个趋势还不曾对国民性研究产生很大影响。苏理文在这方面提出过一些有趣的观点,但他的理论较为概括,没有被社会研究明确利用。墨菲的情况与之类似;从他1953年的印度研究中就可以看出这种理解路径的价值。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一般定位
第一章 国民性:众数人格与社会文化体系的研究
国民性研究的历史发展
人格理论:分析众数人格的路径
从经验角度描述众数人格的理论问题
众数人格评估中的方法论问题
社会文化体系对众数人格形成的影响
众数人格对社会制度运作的影响

第二编 描绘国民性:德国俄国美国
第二章 论德国“精神”
第三章 众数人格及其对苏联社会政治体系的适应
样本和方法
俄国众数人格特征要点
众数人格与社会政治体系的关系
社会阶层分化
第四章 美国国民性的持续和改变
看待国民性的方式
美国人性格的持续性
对性格持续性的解释
变化方向
结论

第三编 与社会文化系统的稳定和变迁相关的国民性
第五章 个人系统与社会文化系统的互动
埃里克森论宗教变化和认同危机
麦克利兰德论成就需要与经济发展
工业化与个体的现代化
一些尝试性命题
第六章 国民性与现代政治体系
国民性是什么?如何测评?
作为研究对象的政治体系
回顾系统的经验研究
世纪年代的发展
描述民主性格
问题与前景
第七章 上升的预期:革命、进化或退化
论预期的性质
预期上升的革命
下降预期的焦点
预期和少数群体地位

第四编 多国比较
第八章 个体现代性的国家差异
样本和研究设计
建立严格的、可跨国比较的个体现代性量表(IM)
基本问题和基线数据
国家差异的长期存在
国籍与其他变量的影响力比较
某些国家在培育个体现代性上的优势
第九章 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跨国视角
方法
结论
相反趋向
总结和结论
第十章 工业化、现代化与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的含义
生活质量与现代化的关系
生活条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文化敏感性和国民独特反应倾向
第十一章 国民性再探讨
研究文献的增长
一个警示
国民幸福
比较荷兰与丹麦
探寻美国精神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