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央宏观调控权力配置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40264
  • 作      者:
    黄亮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黄亮,1980年生,四川成都人。200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国际经济法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南交通大学法学系讲师。先后在《财经科学》、《上海金融》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六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持教育部课题一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法博士精品文库:中央宏观调控权力配置研究》从大体结构上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理论基础部分、权力主体与权力配置部分,以及对中央宏观调控权力配置的法治匡正部分(以下简称“法治匡正部分”)。全文共计5章,其中,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对中央宏观调控权力配置的基本问题进行界定和厘清;第二部分即权力主体与权力配置部分由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构成,是本书的主干内容;第三部分即法治匡正部分的论述由第五章承担,是对权力配置法治化的集中探讨,作为第二部分制度研究的补充。以下就各部分的重点及逻辑主线分别进行介绍。
展开
精彩书摘
    7.金融危机以来宏观调控的政策转向 
    (1)宏观经济背景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这场危机蔓延到中国的时间又恰好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快速多变的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与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不约而至”,我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针对这种形势,中央及时出台调控措施,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成功抵御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但进入2008年下半年,受国内经济周期性回调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持续冲击,我国经济增速还是出现了加速回调的趋势。当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速只有9%,比上一年的全年GDP增速下滑了2.9个百分点。2008下半年与当年上半年相比GDP增速回调了1.4个百分点;尤其是工业增加值出现大幅、加速下滑的状况表明当时的经济形势已经相当严峻。 
    (2)措施与绩效 
    以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为标志,宏观调控政策开始转向。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认为,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根据中央精神,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以拉动经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尤其是我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基于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同时统筹国际经济形势,推出了4万亿元的庞大经济刺激计划,其投资主要分布为:第一,民生工程,投资比例多大44%,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资。与此同时,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占了整个4万亿元投资的16%;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民航、港口、重大水利工程,这方面投资占了23%;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占了14%;其他公共支出占3%——2009的投资快速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下降缺口,加强了薄弱环节,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数据也反馈出积极信息,2009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整体背景下率先复苏,成功实现了8.7%的强劲增长,而通货膨胀也得到有效的控制,国内消费迅速提升。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一)我国法学界的研究现状
(二)经济学及国外研究成果梳理
(三)研究文献的总体评述
三、研究框架与逻辑思路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
五、本书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中央宏观调控权力配置概说
一、宏观调控权力配置的基本界定
(一)宏观调控:一个中国式表述的概念地图
(二)宏观调控权力:观点、视角与立场
(三)宏观调控权力配置:过程、动态和层次
二、我国宏观调控绩效及权力配置的历史描述
(一)历次宏观调控回顾
(二)经验、思路与权力配置命题
三、中央宏观调控权力配置的理据
(一)为什么“中央”
(二)合理性逻辑:权力配置的现实根据
(三)理论基础:权力配置的理路

第二章 我国中央宏观调控多元主体及现行权力体系
一、我国中央宏观调控的多元权力主体
(一)国务院
(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三)财政部
(四)中国人民银行
(五)商务部
(六)国土资源部
(七)环境保护部
(八)住建部
(九)国家税务总局
(十)银监会
二、中央宏观调控权力主体类型
(一)宏观调控权力主体类型化的新视角
(二)调控目标确立历程与主体厘定依据
(三)“宏观调控部门”与“宏观调控主体”
(四)时空性配置:权力扩容的本土化解释
三、我国现行中央宏观调控权力体系

第三章 我国中央宏观调控权力配置的缺陷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央宏观调控权力配置的缺陷样态
(一)宏观调控部门之间的权力配置缺陷样态
(二)非宏观调控部门介入时的配置缺陷样态
(三)两种权力配置缺陷样态的对照
三、中央宏观调控权力配置缺陷成因
(一)缺陷基因:初始权力定位模糊与格局失当
(二)缺陷动因:动态权力冲突导致制度需求扩大
(三)制度外因:系统化协调机制的供给不足

第四章 我国中央宏观调控权力配置的制度优化
一、静态权力配置的制度优化
(一)发改委协调角色的权宜调适
(二)央行货币调控权独立化塑造
(三)时空性配置风险的隐患治理
二、动态权力配置的制度优化
(一)理念、标准与原则
(二)权力合理配置的基本体系架构
(三)权力调和与协调组织建构
(四)权力链接与一致行动机制
(五)权力互通与信息联络机制
(六)权力解纷与冲突消解渠道

第五章 中央宏观调控权力配置的法治匡正
一、规则形成下的权力配置
(一)系统化法治的立法探寻
(二)基本立法与权力配置
二、最高立法权主体的权力制衡
(一)议会至上的理念与现实
(二)最高立法机关权力制衡的法律依据
(三)最高立法机关约束调控权力的具体路径
(四)最高立法机关的功能本位与角色虚置
(五)“人大”功能的实然化方向
三、最高司法权主体的权力填弥
(一)理据:最高人民法院介入经济的“行为能力”
(二)实证: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央宏观调控中的角色
(三)前路:“最高人民法院”还是“最高法院”
四、权力社会化下的公众参与
(一)公众:行政系统之外的一个权力集成
(二)必要性充权:公众参与宏观调控的理性基础
(三)公众有效参与宏观调控的约束条件
(四)我国公众参与宏观调控的可行途径
(五)我国公众参与调控的障碍及克服思路
(六)权力配置“两难”与公众参与限度
五、中央宏观调控权力配置下的责任追究
(一)中央宏观调控权力配置下的责任类型
(二)中央宏观调控权力配置下的责任行为构成
(三)中央宏观调控权力配置下的责任追究机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