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全球化进程:1965-2010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36173
  • 作      者:
    郭建军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奇迹”引起世人瞩目。《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全球化进程(1965-2010)》从全球化与区域化互动关系的视角,运用史学理论、经济学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探讨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经验,对中国某些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和实现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郭建军,云南大学历史学博士,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外贸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经贸商务、东南亚经济史、全球化与区域化问题。主要学术成果有《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发展历程:全球化与区域化视角》(《思想战线》,2011),编著《国际货物贸易实务教程》(第二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09)。
展开
内容介绍
    《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全球化进程(1965-2010)》以经济全球化理论为指导,以跨学科视角,运用史学理论、经济学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探讨新加坡政府如何把外向型经济政策置于全球化中并与全球化引发的区域化进行一体化设计,在实践中不断推进。论题选择外向型经济发展中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方面,即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和海外投资的区域化战略来进行论述。《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全球化进程(1965-2010)》的主题是运用新加坡几十年的各种经济发展数据,通过论题设定的三个专题来分析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几十年的宏观发展历程,焦点是通过外向型经济宏观政策基于全球化的变化,探讨新加坡应对全球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讨论时将侧重新加坡区域化战略目标,其中将新加坡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关系作为关注重点。
    《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全球化进程(1965-2010)》在论述过程中,在对外贸易战略方面,不是局限在具体的对外贸易政策上,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新加坡对外贸易的区域模式上,关注的焦点是新加坡国际经济关系,阐述新加坡由推动东盟国家经济一体化发展到追求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战略变化。在论述新加坡产业政策的发展时,重点关注了宏观上旨在改善商务环境的各种政策措施,探讨新加坡如何调整产业政策以适应全球化与区域化目标。在海外投资方面,主要阐释了新加坡以建设工业园区的方式来实施区域化目标,并以此带动本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鉴于创新思想和观念是全球化重要的方面,本书参考了许多新加坡精英的回忆录,运用了大量新加坡精英关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区域化思想方面的文献,并结合微观案例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启示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新加坡在建国之初就积极努力地吸引外资。很多跨国公司在新加坡投资并非因为税收和投资的优惠,而是因为新加坡政府的稳定和高效率,且在工人培训和对人口纪律教育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就,这与新加坡采取的工业化人才培养举措和吸引外资一体化设计是分不开的。在这些措施中,经济发展局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为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教育和培训成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吸引跨国公司的一项重要职责。工业化的早期发展阶段,技术教育成为重要的培养技术工人的措施。1968年,新加坡教育部设立了技术教育部,启动了技术教育。从1969年至今,所有参加中低教育的男性必须选修技术科目。这项举措显然是为满足产业发展之需。1年后新加坡又成立了职业与产业培训局(Vocational and Industrial Training Board,VITB),以适应中等教育程度人员的就业需要。与此同时,新加坡为大力发展国家高等技术教育,成立了新加坡技术学院以促进职业与产业培训局职能的发挥,而这项努力被认为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掌握制造业的基本技术是为了加入全球价值产业链。
    20世纪70年代,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减弱,加之其他发展中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等国廉价劳动力对新加坡的冲击,使得新加坡开始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如前文所述,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目标的产业升级战略是从工资调整和产业教育培训开始的。高附加值生产意味着经发局将高附加值生产商引到新加坡,同时,引导低附加值生产商脱离低附加值生产。为实现此目标,低附加值产业的雇员将被鼓励转型,政府出台的配套措施是对低附加值生产增加税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主要概念阐释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
第四节 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全球化引发的思考
第一节 全球化的概念及其思考
第二节 区域化的发展
第三节 外向型经济与全球化
第四节 全球化与国际经济

第三章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从全球化到区域化
第一节 殖民地经济遗产与独立对新加坡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外向型经济发展历程(1965~2010)
第三节 外向型经济发展绩效
第四节 外向型经济发展动力:参与全球化和区域化

第四章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基石
第一节 对国际贸易的依赖与经济发展的脆弱性
第二节 对外贸易与国际市场
第三节 新加坡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
第四节 对外贸易发展的区域模式
第五节 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与区域化的努力

第五章 产业发展战略:面向全球化和区域化目标
第一节 产业和产业政策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
第三节 宏观产业政策变迁
第四节 人才战略与外资政策
第五节 法定机构与政联企业
第六节 扶持本国私营企业
第七节 金融市场发展

第六章 海外投资的区域化战略
第一节 新加坡的海外投资发展
第二节 “向区域进军”战略:“第二只翅膀”
第三节 中国战略:以苏州工业园为代表的中新战略合作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