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血战太平洋大解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616028
  • 作      者:
    朱旭著
  • 出 版 社 :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到美军轰炸东京,从无敌战列舰到美日航母大决战,从“神风”特攻到原子弹在日本爆炸……你所知道的太平洋战争,从未如此充满细节与真实。本书有图有真相,为你一一还原太平洋战争每一场重大战役。
 
展开
作者简介

  朱旭,历史与军事作家,长期关注历史、战争、情报、军事防务和国际问题,出版有《二战十大战役》等。

展开
内容介绍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直接激发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美国的战斗决心,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
     有人说,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发动全面战争的行为,是在英美的制裁下被迫发动的反制措施。目的在于通过摧毁或瘫痪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来切断美国与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联系,控制当地的交通补给线和战略资源点,并进一步控制东南亚,在地缘上包围东亚大陆,彻底将列强在此地的利益据为己有。如果可能的话,日本更希望借助自己当时全世界少有的航母力量,将英美完全阻挡在日本划定的“大东亚共荣圈”之外,迫使他们承认或默许日本在这里的霸权。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日本人果真如人们所想,是被逼无奈才选择与英美开战的吗?为什么日军没有选择北上进攻苏联,而是南下东南亚?为什么战争初期势不可当的日军却在浩瀚的大洋上迎来了一场场失败?
     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到美军轰炸东京,从无敌战列舰到美日航母大决战,从“神风”特攻到原子弹在日本爆炸……你所知道的太平洋战争,从未如此充满细节与真实。本书有图有真相,为你一一还原太平洋战争每一场重大战役。
 
展开
精彩书摘
     “彩虹”计划:迟到半个世纪的战争
     20世纪初,当时的美国总统还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叔叔西奥多·罗斯福(人称“老罗斯福”,与后任总统“小罗斯福”相区别),就是脸孔被雕刻在俗称“总统山”的拉什莫尔山上的四位总统中,排在亚伯拉罕·林肯之后的那位。而刻在林肯前面的,则是国父乔治·华盛顿和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能排在这三位之后,足见老罗斯福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老罗斯福对美国的贡献数不胜数,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的方方面面。他促成俄克拉荷马州加入联邦,遏制了共和党内部日渐抬头的保守主义;发起90桩针对大企业的反托拉斯诉讼,拆分包括联合钢铁公司和标准石油在内的多家垄断企业,规范了美国的经济发展;军事上更是坚决奉行“门罗主义”,竭力维持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和利益,加强对其的控制并使用强硬手段排挤欧洲势力。他大力发展海军,笃信马汉的“海权论”,相信广阔的海洋和强大的舰队才是美国在20世纪全球利益的保障。他因为任内的种种进步举措而被称为“现代美国”的奠基人。同时,老罗斯福还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人:成功调停了日俄战争。
     1904年至1905年,日本和沙俄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在本属于中国的领土上爆发了一场大战,《藤野先生》中改变鲁迅一生的那部电影所记录的就是这段战事。这是自“明治维新”后,日本与列强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也是美国正式以强力手段介入远东事务的开端。
     这是一场以小博大的战争:虽然两国交战兵力不相上下(沙俄50万人,日本40万人),但外界普遍推测经验丰富的沙俄军队会取得胜利,而日本作为一个新兴的列强,实力并不如沙俄般强大。而且就在不到10年之前,日本刚结束了与清朝的海战,军力大打折扣,想要对抗好勇斗狠的哥萨克们,着实是件难事。因此,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军官们根本不把日军放在眼里,海陆两军的备战工作拖拖拉拉,好像是要去集体度假似的。
     但战局进程出乎人们的意料:日本在旅顺、辽阳及奉天的会战中,打败沙俄陆军主力,大将东乡平八郎更是带领联合舰队全歼了沙俄的太平洋舰队。不可一世的尼古拉二世不仅在军事上被彻底击败,战争的失利还严重地激化了国内矛盾,掀起了遍布全国的“1905年革命”;被国内一连串动乱搞得疲惫不堪的他无法继续这场丢脸的争斗,只得接受第三国的调停建议。停战议和的倡导者,就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他对调停人的角色十分热衷,强烈建议两国坐下来,在谈判桌旁平心静气地把朝鲜半岛到中国东北的利益分配通过协商来解决。日本对“警察局长”的提议开始未予理
     会,明治天皇并不认为与输家的争吵会让自己的帝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但是吃紧的资源已支撑不起下面的军事行动。而且据海军轮值舰艇报告,驻扎在菲律宾和香港的美国海军舰船正在进行“不同寻常”的集结。明智的天皇即刻谕示总理大臣桂太郎,表示愿意调停。
     那么,白宫为什么要介入日俄战争呢?肯定不是为了保证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大清帝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精锐军队几乎全部落入地方将领之手,各地的反叛和革命不断上演。动荡时局下的满洲贵族只能依靠延续了几千年的皇位承袭这样一种被极力神化的传统来维系自己的统治。垂垂老矣的西太后和病弱体困的光绪皇帝日渐干枯的生命,正默然预示着他们身后这个由渔猎民族建立的政权即将走向完结;支持皇帝还不如扶植拥有实权的大臣来得实际。老罗斯福积极调停日俄战争的背后,其实有着自己精打细算的深刻用意。
     1898年美西战争的大获全胜,让美国人发现自己拥有难以置信的战争潜能。他们相信,这个年轻且富有的工业国家可以利用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施加控制力,攫取巨大的政治利益和商业特权,甚至渴望有朝一日将整个世界置于掌心。
     同时,这场战争也证明了陆海军联合协调作战的重要性。于是经过互不信任的陆海两军长时间地争吵和理论,终于在1903年的7月17日,由陆军部长伊莱修·鲁特和海军部长约翰·朗牵头,成立了陆海军联合委员会(空军在一战前后才出现,故此时美国只有海陆两军),由之前组建的陆军总参谋部和海军委员会各派出4名高级军官组成。委员会的定位是“智囊”型的咨询机构,工作是召开定期会议和特别会议,“对所有要求两个军种合作的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并达成一致决议”。实际上,这个委员会在以后的时间里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贡献,它在存续期内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在美国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事中为政府出谋划策,制定海陆军的联合行动草案。
     1904年4月,陆军参谋长艾德纳·卡菲中将建议委员会制订一揽子计划,以便在发生要求各军事部门配合的危急情况下采取联合行动予以化解。这是美国开始认真研究对外作战计划的开端,触发点却是日俄战争:它打破了美英在亚太地区竭力维持的力量平衡,也使这个刚成立不久的委员会迅速行动起来。尤其在战争中,日本海军以弱胜强,陆军以少胜多,竟让久经战阵的沙皇俄国败下阵来。老罗斯福在极为欣赏庞大且精锐的日本海军战力的同时也对日俄两国在远东的咄咄逼人感到不安。他自然不希望沙俄盘踞广袤的东北地区,但更不愿意看到日本在远东独大。为了阻止沙俄和遏制日本的侵略势头,老罗斯福召集了两国代表在美国的朴次茅斯港进行“和平谈判”,并用尽手段,经过似乎没完没了的激烈争执,终于促使两国达成停战协议,即
     《朴茨茅斯条约》。条约极尽倾向日本,将沙俄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几乎所有利益让与了日本;但同时,沙俄“不割一寸土地,不赔一个卢布(尼古拉
     二世语)”。
     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战争顺利了结。而且除了沙皇和中朝的普通民众外,这场战争似乎没有什么别的受害者。西奥多·罗斯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片赞誉之词,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心情却远不如获奖般舒畅:一个半世纪前还又穷又蠢的亚洲小国只用了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击败了列强之一的俄国。现在的它风头正劲,在东亚大陆上耀武扬威,隐隐已有称霸远东的势头。但这绝不是美国想要看到的。
     老罗斯福深切地感受到了日本在环太平洋地区的野心,这样可怕的野心会毁掉美国在亚洲的扩张机遇和苦心经营才获得的利益。为以防不备,他敦促陆海军联合委员会研究美国的海外领地和在中国权益的保护措施。
     1906年3月,日本将其余列强势力全部驱逐,企图在中国东北实行军事垄断统治,就像美国在拉丁美洲所做的那样。华盛顿方面对此提出了严正抗议。同时,旧金山发生的“限制日本移民”案又使日趋紧张的日美关系再次恶化,并一度引起了战恐慌。地处遥远大陆的美国人惧怕战争,但又担心日本会首先进攻他们刚夺取不久的菲律宾:这是美国在远东最大的控制区,也是美国进入亚洲的前头基地。但此时美国在菲律宾的军队少得可怜,一旦开战,菲律宾将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在匆忙中于1907年6月草拟了保卫菲律宾免受日本进攻的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军事顾问们建议总统尽快把大舰队派往亚洲,加强驻菲律宾的美国陆海军部队,使其至少有能力在一到两个季度内保证驻苏比克湾海军基地不失。按照他们的研究结论,以日本当前的作战能力看,在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当时巴拿马运河尚未完工),西太平洋地区的美军将被迫采取守势。从此,日本成为美国未来战争计划中重要的潜在敌人。而委员会提出的这一结论,自然成了美国后来制定太平洋战略的出发点,也构成了对日作战计划的整体框架。
     1907年的日美危机给自负的美国人敲响了警钟,让他们认识到想要掌控世界,要作好同全世界作战的准备。于是从1911年起,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制订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国家的战争计划,这些作战计划几乎涵盖了当时世界全部有军事实力的国家。为了方便区别,在制订计划时,委员会采用了不同的色彩来标注这些对手:德国为黑色,奥匈帝国为米色,意大利是银色,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被冠以橄榄绿和柠檬黄,俄国是紫色,法国及其殖民地为金色,等等。还有英国,它同美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并不高,但美国人依然使用代表最严重情形的红色将其标为假想敌。而且不光如此,英国所有的自治领(包括北面的加拿大)和主要殖民地,美国也都细致地用各种红色来命名。在西太平洋一线,美国给动乱中的中国标记了级别非常低的黄色。而对日本,他们使用了仅次于英国的橙色。
     所有的这些单一作战方案合称为“彩虹”计划。在“彩虹”计划中,最为美军看重的就是针对日本的“橙色”计划。根据计划中确立的基本战略原则,美国在太平洋上选中了夏威夷作为战略缓冲点和作战中轴,大规模修建海军珍珠港;在前部的中途岛上修建了辅助性的海军基地和前哨站,在关岛建立高质量的海军基地和防御工事,并将菲律宾的马尼拉湾直接要塞化。
     随着海军的逐渐强大,美国越来越意识到制海权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制海权,才能够阻隔地方陆军的大规模进攻。这是美国对日作战设想的一大进步,但他们依旧没有找到保护菲律宾的有效办法。
     1914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欧洲。其间发生了两件事情,致使美国重新研究“橙色”计划:一件是好消息,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建成通航,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不再需要绕过南美的合恩角,舰队的航程缩短了1万英里,到菲律宾的路途更是减少了一半。运河的建成,使美国海军在两大洋间的随时调动成为了可能,有地支持了美国的太平洋战略。
     另一件是坏消息,黑色德国战败,红色英国(看起来是不是很怪?)受战争拖累,经济和实体都彻底走到了下坡路,无法再同美国直接对抗。但日本却借着战争提升了国力,利用国联托管的名义,从德国手里抢到了马绍尔、马里亚纳和加罗林这些太平洋岛屿,势力范围瞬间扩大了将近5000多公里。美国苦心经营的菲律宾和关岛成了孤零零的据点,防御几乎成为不可能。
     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同时经过一战的洗礼,美国也意识到这个世界的战略环境已经改变,美军必须主动采取更多的措施去适应新的格局。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修改已经落伍的“彩虹”计划,而第一个被开刀的,就是“橙色”计划。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很快在1919年12月就拿出了新的“橙色”计划方案,并再一次着重指出了建设夏威夷岛军事基地和保护菲律宾的重要性。
     然而政府和军方的意见并不一致:海军委员会曾在华盛顿会议时警告过政府,不要向与会方尤其是日本保证美国不会继续修建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基地。但国务卿休斯认为把日本海军控制在会议草案要求的范围内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作为谈判筹码互相交换。况且国会议员们的反战情绪向来高昂,不会批准海军防御计划中要求的资金数额。所以他毫不理会军方的警告,硬是让关于基地限制的第19条写进了《五国海军条约》之中。在这条规定中,日、美、英三国在太平洋的各岛屿和领地上的要塞维持现状,美国不得在菲律宾、关岛、萨摩亚及阿留申群岛修建海军基地和新的要塞。这对一直以基地为核心的“橙色”计划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美国以为可以利用《五
     国海军条约》来约束日本的海军力量,结果反倒绑住了自己。况且,日本的野心又怎么可能是一纸条约控制得了的?在咒骂愚蠢的内阁成员之后,新成立的作战计划委员会接过了“橙色”计划的修改任务。
     1924年,计划委员会交出了最新的“陆海军初步联合作战计划——橙色计划”,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彻底脱离实际的方案。不仅陆海两军的实际能力根本达不到要求,连实践上也不允许:计划要求在战争爆发时将5000名军人直接从美国本土送往菲律宾参战。整个途中不仅要跨越浩瀚的太平洋,运兵船队的安全和补给也是问题。夏威夷海军基地和中途岛海军基地建设正处于停摆状态,只有珍珠港能为船队提供有限的补充。而且,一旦战争爆发,如果日军从台湾启航,只需3天就可以到达菲律宾,等到美国的运兵船到达,马尼拉街头的居酒屋说不定都开张了。
     鉴于显而易见的种种缺陷,“橙色”计划被不断地修改。从1926年到1928年,计划委员会在战略进攻和战略防御两个选项之间游移不定,并把这种犹豫体现在了他们不断向陆海军联合委员会提交的计划草案上。终于,在1928年中,委员会批准了基于战略进攻理论的新“橙色”计划——尽管依然不切实际,但在平和的20年代,它已经够让人满意了。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出兵侵占中国东北,随后又退出国际联盟。他们完全不理会之前主动签订的所有国际协议,不断地扩充军队,建造战舰。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已经把英美当做自己的敌人来看待了。而美国现有的军事力量明显保证不了菲律宾的马尼拉湾军事基地和科雷吉多尔要塞。种种危险的信号迫使美国对“橙色”计划再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1935年4月,计划委员会向陆海军联合委员会上报了最新一期“橙色”计划的修改方案(快赶上杂志了),在这个最新的计划中,计划委员会认为美枚棋子。但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将为美国赢得战略进攻的主动权。
     这个计划是美国对日态度的一个转折点,它一改之前的速胜战思想,把同日本未来的战争设想成持久战,而这个设想,无疑是很有希望成功的——没有资源的日本军队,尤其是海军,将没有任何战斗力。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11月,日本宣布建立“大东亚新秩序”,即后来的“大东亚共荣圈”。1940年9月,日本占领了法属北部印度支那(越南),并迫使法国傀儡政府接受日军所谓的“和平进驻请求”。
     在制订新“橙色”计划时,日军正在中国发动大规模的军事侵略,德国法西斯则在欧洲加紧备战。委员会的参谋官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即将发生的战争将会是一场全面战争,他们的敌人也不再是单一的日本,而可能是好几个敌人组成的战争联盟。也就是说,美国要对付的不再是一个橙色的日本,要研究的也不再是一个“橙色”计划,而“很可能是与全部轴心国交恶的战争”。
     为了对付联合起来的轴心国,1939年底,委员会制订出5套不同的计划。这些计划不再以单色彩命名,干脆直接就叫“彩虹”计划。在这5套计划中,每一套都有自己的侧重点,美国到时则根据实际战况决定按哪一套计划参战。一开始的时候,委员会把对德和对日作战的“彩虹2号”和“3号”计划作为重点。但当1940年6月22日法国在贡比涅森林向德军投降之后,单独对抗日本的“新彩虹4号”计划成为了美军的“学习”资料。这套计划的基本精神是,如果日本在远东地区侵犯了美国的利益,那么美国将在不利的形势下单独击退日军对北美大陆及阿留申群岛、中途岛以东的美占领土和海域的进攻。
     丘吉尔的讲话打消了美国人作最坏打算的准备,因为英国多次坚决表示将不顾一切继续同纳粹德国战斗。“新彩虹4号”因而成了一沓摆设。希特勒领导下的纳粹德国是一个可怕的国家,它有令人胆寒的军事潜力和“战败国”身份引发的强大的报复心理。士兵们嗷嗷叫唤,充斥着复仇情结,誓要用鲜血将大德意志蒙受的屈辱一扫而光,而德国优秀的战争技术使它在欧洲战场初期必定会处于不败之地。于是把太平洋战场作为一个二级战场的想法就显而易见了,小罗斯福总统和他的将军们因而认为,美国应该在纳粹德国的军事威胁彻底消除之前对日本采取守势。所以在1940至1941年度,美军煞费苦心制订了“彩虹”系列的最后一期:“彩虹5号”。在这个“绝版”计划中,美军详细制订了参战后,陆海军在东大西洋以及非洲和欧洲的作战部署计划,和同纳粹德国及法西斯意大利的作战方案。而在击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之前,美国不会在太平洋上有实质性的军事行动。也就是说,美国将在太平洋考验自己的“抗击打能力”。
     于是,在1941年底,日本人满足了美国的这个要求。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战云密布
1941年是人类世界的灾难:纳粹德国按捺不住,终于将魔爪伸向苏联;日本帝国则不断地蚕食着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领土。欧亚大陆在战火中沉沦,大洋彼岸的美国却反应冷淡。罗斯福总统看着不断更改的世界地图,似乎还在思量着引火烧身的可能。然而不等他作出决定,日本人就自己找上门来了。
彩虹计划:迟到半个世纪的战争
胜利之基:魔术大师在行动
虎虎虎:珍珠港遭空袭,这不是演习!
耻辱日:巨人醒来

第二章  南洋悲歌
珍珠港上空的浓烟还未散去,日军就全面铺开蓄谋已久的侵略行动:从菲律宾到缅甸,到荷属东印度,整个东南亚在入侵者森然的刀锋前瑟瑟发抖。作为亚洲利益的占有者,遭到攻击的美利坚和不列颠还能像刚来这里时那样,兵不血刃击退日军吗?
威尔士的眼泪:一个时代的终结
山寨闪电战:突击的自行车军队
I will be back!
盟军之殇:通往地狱的死亡行军
第三章  大洋喋血

进军神速的日本人打了盟国一个措手不及,他们就像贪心的花蛇,对领土和财富只有无穷无尽的欲望。然而,很快调整好状态的美英已经准备好再次同日本过招了,背负着复仇使命的山姆大叔不再执着于大陆的争夺,他选定了新的战场为日军送葬,这里就是地球最富饶的地方——太平洋。
空袭东京:盟军飞往日本本土
浪涌珊瑚海:史上第一航母大战
AF之谜:中途岛未战先胜
黑色五分钟:大战从这里转折

第四章  荒岛炼狱
被剥夺了优势的日本军队并没有气馁,山本五十六带领无数的武士和小卒,继续顽固不化地在南太平洋厮杀。他们争夺每一座海岛,攻击每一支盟军部队。为了帝国的胜利,这些人不择手段;为了天皇的梦想,他们情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战场的另一端,美澳军队严阵以待,对即将到来的战事,他们同样缺乏胜算。
科科达梦魇:世界上最艰苦的战斗
攻防瓜岛:海军陆战队一战成名
东京特快:将日本拖进无底洞
复仇所罗门:干掉山本五十六!

第五章  反攻号角
“太平洋之鹫”的殒命是盟军的巨大胜利,也是日军的当头冷水。飞机坠毁的爆炸声仿佛一记开锣,宣告了盟军反攻序幕的拉开。麦克阿瑟与尼米兹齐头并进,向着包围圈后的层层防线发起致命的攻击。这一次,没有人可以阻挡名将进军的步伐!
“一百年也攻不下”的塔拉瓦:美军两栖作战的胜利摇篮
横扫新几内亚:麦克阿瑟在蛙跳
轻取马绍尔:挑战“绝对国防圈”
马里亚纳打火鸡:突破内环防线

第六章  铁流万里
1944年是决定二战走向的一年,德军在东线节节败退,盟军登陆诺曼底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在太平洋上,兵力日渐稀少的日军正在艰难抵挡盟国接二连三的攻势。曾经傲视大洋的联合舰队如今变得残破不堪,疲于奔命,士兵们失去了作战的激情,靠着困兽的疯狂继续与盟军纠缠。但在麦克阿瑟们的眼里,这些蝼蚁只是大军的磨刀石罢了。
再战野人山:中国远征军之怒
僵持帕劳岛:意料之外的恶战
死斗莱特湾:史上第一大海战
解放菲律宾:我,麦克阿瑟又回来了!

第七章  目标东京
没有什么能够抵挡住美国人高唱凯歌的脚步,没有什么能够抚平日本人丧心病狂的顽抗。硫磺岛上,日本最后的名将栗林忠道决意要拖垮美军,冲绳岛的守军们誓死捍卫帝国的关口。联合舰队最后的光荣“大和”号准备最后一次为国而战。等待他们的,将是美军陆战队和太平洋舰队扑天盖地的进攻。在“死守”与“复仇”之间,胜利者将付出多少代价?
攻克硫磺岛:折钵山上升起星条旗
抢滩冲绳岛:踢开天皇大门
“神风”特攻:日军的垂死挣扎
最后的“大和”号:联合舰队绝唱

第八章  黑日陨落
日本完了,他们失去了最精锐的部队和战舰,亲手送走了无数的飞行员。美军大兵跃跃欲试,互相猜测着谁的部队会首先打进东京,这个伟大的联盟已经取得了战略上的完全胜利,现在只等待日本人宣布投降的那一刻。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冥顽不灵的天皇和军国主义者竟然还会显露出“拼死反击”的丑恶。失去了耐心的美国人终于痛下杀手。
举国玉碎:大日本帝国最后的疯狂
战略轰炸:日本在燃烧
天罚之火:史上最恐怖的“小男孩”和“胖子”
密苏里落日:太阳在这里下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