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起一支香烟。随着青烟飘散。周佛海的思绪被带到了童年。 周佛海的原籍在湖南省沅陵县信平乡窝溪村周家冲。他生于1897年5月 29日。其父周夔九系清末举人。曾人曾国藩湘军。充作幕僚。且立有军功 。后宦游 福建。在莆田县署衙当了一名典吏。周佛海12岁时。父亲就因禁止鸦片毒 品。被 当地绅士逼得上吊自杀。孤儿寡妇。那生活顿呈江河日下之势。他后来沉 痛地回 忆说: “我兄弟姊妹三人。我最大。我的妹妹佛玲[珍]最小。佛生小我2岁… …父 亲宦逝福建时。佛生只有8岁。母亲带着3个孤儿。扶榇回到沅陵。” 周家虽衰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薄田数亩。尚有余力供周佛海上 学所需。 经过四年的乡塾启蒙教育。他凭着刻苦与聪明。在国学方面打下了扎实的 基础。 他后来声称:一生学问俱得力于此。 命运似乎也对他格外垂冷。几次机遇都恰到好处地照拂到他。15岁时 。投考 县立小学堂。考试时的情景颇具戏剧性。他不禁露出了得意:“辛亥革命 的时候。 我才15岁。在乡下私塾里读书。第二年民国元年。我们乡下有几个学生。 都进城考 了高等小学。我的消息很慢。等到考期已过我才知道。于是请求母亲准许 进城运动 补考。到了城里探听。知道距发榜的日子。只有3天。绝对不能再考了。我 那时非 常失望。凑巧那时县政府的教育科长是我同乡的吕鹤立先生。我请他写了 一封信 给小学校长。居然得到允许。因为这是我一生发轫的起点。现在还清楚地 记得。补 考的只有我一个人。在校长室里考的。国文题是‘爱国说’。还有两个加 法的算术。 我没有把握。凑巧这时候校长不在房间。我的表兄在窗外探头探脑地向内 张望。我 便把算术答案给他看。他轻轻地由窗外告诉我。尾数上少了一个圈。于是 我把圈加 上。考试就算完了。” 包惠僧不禁笑了起来:“这个圈真是值干金啊。否则你算术的分数也 是个圈。 我们也就无缘在这里相会了。” 周佛海点头赞同:“考虽考了。究竟能不能录取。还是个问题。年岁 比我长、学 问比我好的人有的是。名额又有限制。谁知放榜那天。我竟中了第一名。 真是喜出 望外。我想不出何以考得第一名的理由。总不会校长徇教育科长的情面吧? 后来 进了学校。听阅卷的国文老师讲。原来我当时虽在乡下私塾。不知道从哪 里弄来一 本梁任公的《中国魂》。读得烂熟。我就学他文笔。把许多新知识、新名 词。以及忧 时愤世的论调。装入国文试题中去。” 毛泽东用手轻轻拍了下地板:“不错。在当时风气未开的小县城。能 有这样的 文章。自然要独占鳌头。”毛本人对梁启超也有透彻的了解。从梁的文章 中汲取不 少营养。 考上县小后。周佛海完成了人生一件大事。在母亲的包办下。走进了 洞房。新 娘是本乡白合村栗山冲郑永汉的女儿郑妹。这位湘妹子长新郎3岁。温柔俏 丽。周 佛海也没有不满意之处。婚后数年。便有一对儿女。即长女周淑海。长子 周少海。 夫妻感情。尚称融洽。 但周佛海没有沉醉在温柔乡:“如果说考上县小。让我走出了闭塞的 山村。那 么留学日本。才是我事业的启端。否则。我虽有相当的抱负。但如果一辈 子在沅陵 县那个小城里。充其量也只是混个教书匠。大不了当县太爷之类的小官僚 。也算祖 上积了阴德。前世烧了高香了。弄不好。也许穷困潦倒。一辈子默默无闻 。” P3-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