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16746
  • 作      者:
    张光陆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光陆,男,生于1973年7月,山东诸城人,现为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以及教师教育研究。在《教育发展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师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出版译著一部,主持或参与各级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传承与发展·教育科学探索丛书: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的目的在于如何把学生声音缺席的“对话教学”转变为学生声音在场的对话教学。而研究的主线是教师如何与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进行对话。从哲理上讲,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是否具有可对话性是一个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从传统认识论的视角看。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或“反常话语”不具有可对话性,然而从新解释学的视域看,其具有可对话性。而且从传统认识论到新解释学是教育完整性的必然要求。
展开
精彩书摘
  被提问东西的悬而未决主要是指为文本理解的创生性创造条件。“学生们对麋鹿的传奇经历的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麋鹿还会‘迷路’吗?”这两个问题都具有开放性,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们不会去刻意猜测教师的预设答案,这样课堂教学中就会有生成和创新。其二是,教师要有开放的态度和胸襟,那些固执己见、狂妄自大的教师是无法进行真正的对话的。“为了能够提出问题,我们必须要知道,但这也就是说,知道我们并不知道。”苏格拉底对话的前提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伽达默尔虽然为前见进行正名,但是同时他也指出,前见可分为正确的前见和错误的前见。教师只有通过努力倾听文本和学生,才能够批判地意识到自己的偏见,从而不断修正那些错误的偏见。只有彼此开放,每一个人都对他人陈述的真理可能性开放,才能有真正的人类联系,才能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在提问之时就要放弃那种存在标准答案和客观真理的想法。课堂教学中,倘若教师在提问之前就已经有了预设答案,而且笃信自己预设答案的正确性,那么教师就缺乏开放的态度和胸襟。在前文的案例中,J老师在与学生们的对话中,没有去刻意压制学生的声音,没有去引导学生获得自己想要的回答,而是让学生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他耐心地倾听学生们的想法,让各种不同的观点不断地碰撞和融合,达到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这就是一种开放性提问,只要时间允许,师生之间的对话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提问缺乏这种开放性,正如前文所说,这些问题或者寻求一件具体的信息,或者询问一些事实性知识,这就造成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不能持续下去。其次,真问题还需具有方向性。实际上,仅仅具有开放性还不能满足真问题的全部要件,真问题还需具有方向性。“问题的开放性并不是无边际的。它其实包含了由问题视域所划定的某种边界。没有这种界限的问题乃是空的问题。”
  ……
展开
目录
导言 走向学生声音在场的对话教学
一 学生声音缺席的“对话教学”
二 学生“异向交往话语”的可对话性:从传统认识论到新解释学
三 基于学生“异向交往话语”的对话教学: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第一章 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思想
第一节 对话的缺席、在场与纷争: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思想之历史考察
一 传统解释学:对话的缺席
二 哲学解释学:理解即对话
三 当代解释学流派的对话观之论争
第二节 解释学哲学家的对话思想及其教学意蕴
一 狄尔泰:对话是一种体验
二 伽达默尔:对话即视域融合
三 罗蒂:“反常话语”的可对话性
四 哈贝马斯:对话需要“理想的话语环境”

第二章 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新谈话型对话教学
第一节 对话教学的类型学分析
一 两种对话教学的分类标准
二 对话教学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新谈话型对话教学的特征
一 新谈话型对话教学的目的:理解
二 新谈话型对话教学中的问题优先性
三 新谈话型对话教学过程的持续循环性
四 新谈话型对话教学的游戏性
五 新谈话型对话教学的情感性
六 新谈话型对话教学的批判反思性
第三节 新谈话型对话教学的价值
一 创新性教育之追求
二 师生精神自由之提升
三 促进教师教学实践理念的变化:从技术行为到实践智慧
第四节 新谈话型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形态
一 人际对话
二 人本对话
三 自我对话

第三章 新谈话型对话教学的实施(上):对话智慧之崇尚
第一节 实践智慧与对话智慧
一 实践智慧:实践理性知识与道德性知识的融合
二 对话中的实践智慧体现为一种交流美德
三 对话智慧的特征
第二节 对话情感:对话智慧的应有之义
第三节 对话智慧的具体体现
一 提问艺术
二 倾听能力
三 宽容能力
四 解释学想象力
五 解释学反思能力
六 机敏感
七 回应艺术
……

第四章 新谈话型对话教学的实施(下):适切的课堂话语环境之构建
第五章 对新谈话型对话教学的实践反思与改进
结语 以变革的精神迎接挑战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