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提问东西的悬而未决主要是指为文本理解的创生性创造条件。“学生们对麋鹿的传奇经历的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麋鹿还会‘迷路’吗?”这两个问题都具有开放性,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们不会去刻意猜测教师的预设答案,这样课堂教学中就会有生成和创新。其二是,教师要有开放的态度和胸襟,那些固执己见、狂妄自大的教师是无法进行真正的对话的。“为了能够提出问题,我们必须要知道,但这也就是说,知道我们并不知道。”苏格拉底对话的前提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伽达默尔虽然为前见进行正名,但是同时他也指出,前见可分为正确的前见和错误的前见。教师只有通过努力倾听文本和学生,才能够批判地意识到自己的偏见,从而不断修正那些错误的偏见。只有彼此开放,每一个人都对他人陈述的真理可能性开放,才能有真正的人类联系,才能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在提问之时就要放弃那种存在标准答案和客观真理的想法。课堂教学中,倘若教师在提问之前就已经有了预设答案,而且笃信自己预设答案的正确性,那么教师就缺乏开放的态度和胸襟。在前文的案例中,J老师在与学生们的对话中,没有去刻意压制学生的声音,没有去引导学生获得自己想要的回答,而是让学生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他耐心地倾听学生们的想法,让各种不同的观点不断地碰撞和融合,达到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这就是一种开放性提问,只要时间允许,师生之间的对话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提问缺乏这种开放性,正如前文所说,这些问题或者寻求一件具体的信息,或者询问一些事实性知识,这就造成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不能持续下去。其次,真问题还需具有方向性。实际上,仅仅具有开放性还不能满足真问题的全部要件,真问题还需具有方向性。“问题的开放性并不是无边际的。它其实包含了由问题视域所划定的某种边界。没有这种界限的问题乃是空的问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