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播理论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66758
  • 作      者:
    (美)丹·席勒(Dan Schiller)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丹·席勒(Dan Schiller),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一香槟分校教授,美国传播政治经济学界的标杆人物之一。继《数字资本主义》与《信息拜物教:批判与解构》,本书是国内引进的席勒的第三部作品。
    冯建三,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教授。著有《广电资本运动的政治经济学》(1995)等六本书及学术论文数十篇。
    罗世宏,台湾中正大学传播学系暨电讯传播研究所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传播政治经济学、传播与社会理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未名社科·传播政治经济学译丛·传播理论史:回归劳动》将传播理论的发展,放置在世界史与社会背景中进行考察。内容涉及美国的生产者共和论、传播行为研究、从杜威至米尔斯的学说贡献及缺陷;美国的大众文化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文化帝国主义,以及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
    传播政治经济学名家席勒提纲挈领地勾勒了欧洲大陆的结构、后结构与后现代派别,以及哈贝马斯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作者不仅检视传播本身,更着墨于“传播”与“劳动”这个较少在传播学著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主张用“生产性的劳动”(productive labor)克服劳心劳力之分,如此才能建构“文化的劳动理论”。
展开
精彩书摘
    这是两手策略,一方面是刻意压低实际产出,使之低于产能,另一方面经理人也得设法膨胀销售成本。后面这个功能的执行堪称完美,让人赞叹;诀窍就是系统地向广告学习,再三问津于营销。广告每每诉求“人的忧虑及羞耻感觉”,这虽然毫无体恤之情,但却效果极佳,借此“巧妙地操纵限量生产,并以更能获利的价格出售——自然这是以社会大众的负担为成本”。在这一过程中,在众多“浪费的做法与产业的徒劳之举”当中,又以“销售术”为“最为醒目,或许也是最为阴暗的”一种;根据丹尼尔·贝尔的理解,凡勃伦等于是坚定地认为,“消灭销售术及相应而生的所有大量配备安排与措施,可望使得整个商业社群的资本收入减半’’113。我们在下一章将可以读到更多的理由,我将表明为何我们必须再次回到凡勃伦的论点。凡勃伦敏锐地沉浸于一个现象,他看出当代资本主义工业经济体系显然没有送货到府的能力就是没有能力让科技条件充分发挥其生产潜能,并且同时满足人类福祉的需要——凡勃伦构建了极其重要,并且足以作为日后议论所需的参照论点。
    学术成就若要更上层楼,诸如此类的批判思绪显然还不够。由于他们的激进信念使然,学界改革派总是显得太过于锋芒毕露,埃利如同其他改革派一样,稍后学乖了,他的思绪趋向于中庸,而他的学生贝美斯遭逢重创;至于凡勃伦自己则被边缘化,而不是被人尊重。为了争取专业自主空间的正当性,这些激进改革派与高校校长阶层及董事会产生了许多摩擦;并且,饶富意义的是,他们与同事之间,也互有冲突。相关的记录文件相当丰富,显示社会科学界的激进分子,其实已经有效地被驯服了。19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校方的压力指向社会科学界,其后,保守派与中庸派当道的专业社群领导阶层小心翼翼,他们给予的支持可说是零零星星,这就相当清楚地表明,学界的自由有其限度,领导人所愿意捍卫的政治异端,范围也相当有限。”这一事实与后面的情况齐头并行:有色人种以及(还算稍稍容许的)女性几乎全部被排除在新兴的研究型大学之外,这类大学对于犹太人及天主教徒的偏见也到处可见。周遭氛围既然如此,原本应该自然形成的环境不再自然,那么学界人士对于“传播”(以及其他任何领域)的激进旨趣也就避之唯恐不及,这是可想而知无足为奇的,即便这些旨趣只是略有激进色彩的粗糙凿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19世纪末的美国传播与劳动
第二章 怪异的支配方式
第三章 开启文化之路
第四章 理论的收缩
第五章 迈向一个统一的概念架构
注释
跋 传播、文化与劳动
附录 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的会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