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郑位三传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256403
  • 作      者:
    刘光明著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郑位三传记》较完整地介绍了郑位三同志的成长过程、革命活动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同时也概括性的反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人民革命斗争的发生、发展直至取得胜利的伟大历史过程。书中材料丰富、内容翔实、分析深刻、文字流畅、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一部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教材。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光明,男,1935年生,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现已退休。长期在华中师范大学从事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民主党派史的教学、研究工作,对湖北地方革命史和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也颇有研究。曾任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还兼任过华中师大政治系(现政法学院)中共党支部(现为党委)副书记。出版的专著、合著、主编和参编的著作有10多部,在《中共党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著作、论文多次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的专家》为题撰文介绍了他的学术成就,并将该文收入他们编写的,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湖北省社会科学界名人》一书。
展开
内容介绍
    《郑位三传记》是一本红色人物传记,较完整地介绍了郑位三同志的成长过程、革命活动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同时也概括性地反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人民革命斗争的发生、发展直至取得胜利的伟大历史过程。书中材料丰富、内容翔实、分析深刻、文字流畅、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一部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教材。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立志走革命道路
    一、幼小心灵中的进步烙印
    在湖北省黄安县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的大斛山下,有个住着70多户人家的马鞍山村。1902年(清光绪28年)10月21日(农历9月20日),郑位三就出生在这个村子的一户农民家里。
    这里是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丘陵地带,从北往南有紫云寨、游仙山、大斛山、三角山、黄杨寨、鸡公山、天台山等大山,北与河南省的罗山、光山(今新县)交界;东与湖北省的麻城毗连;西边有大别山的主峰老君山、金牛山等,与湖北的礼山(今大悟)相接;西南边二十多里远处有一中心城镇七里坪,是通往黄安县城的要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鄂东北党组织的活动基地,黄安农民运动的大本营。土地革命时期,这里又是著名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后来成为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的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仅马鞍山这个总人口不到300人的村子,参加红军的就有80多人,据现在能够查到姓名在民主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就有48人之多。
    马鞍山村一带的农民,主要靠种田、打柴维持生活;有少数人兼做木工、泥瓦工、篾工、铁工等手工业;还有极少数人开办些小型的商店、药店,或做些肩挑的小生意。郑位三的父亲叫郑维翰,原来靠种一石二斗多田地维持全家生活。后来,学了点医道,帮助当地农民拿脉看病,成了全村一位有名的中医先生。辛亥革命失败后,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反动军阀政府的捐税名目繁多,加上年景不好,不少农民生活无着,到处逃荒要饭。郑维翰这时全家有8口人,大儿子郑位三不到15岁,最小的女儿还只有3岁多。他为了维持全家老小的生活,在1917年春,把自己的一石多田典当给别人,带着三儿郑植棠到七里坪镇开中药铺,继续行医看病。
    郑位三7岁开始进私塾读苷,是他家中读书较多的一个。他从小就很聪明,学习也非常用功,很受父亲喜爱。当时他家虽然人口多,生活困难,他的弟妹都无钱上学,但他父亲还是省吃俭用,想方设法让他读书,希望他成为家中一个有作为的读书人,将来能在官府中谋个一官半职,为郑家支撑门面。
    大别山区的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当时全县只在县城、七里坪和县城南面的八里湾办有3所高级小学,初级小学全县也只有几所,其余的都是私塾。教书先生大都是一些五六十岁的老学究,教的内容也全是四书五经、三纲五常之类的儒家经典和封建伦理道德。然而,郑位三的私塾先生却是一位深受孙中山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影响的人。郑位三开始读书时,正是辛亥革命前夕。由于孙中山、黄兴、章炳麟等人广泛宣传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使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深受启迪。郑位三启蒙的私塾先生郑锡云,就是当时受民主主义思想影响较大的一个。郑锡云是一个落第的穷秀才。此人思想较为进步,对当时社会上的传统习俗经常表现出不满的情绪。他“不恭维‘儒者’,不讲究‘礼教’——为人洒脱,好为翻案的议论”。可算是一个对现实不满的“异教徒”①。他除了按照当时政府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外,还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他听到的有关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些看法,并且教他的学生读一些抑强扶弱的古书,诸如《项羽本纪》、《游侠列传》、《刺客列传》等、激发学生“对于环境之不满”②的情绪。尽管他当时还不知道为什么“要对于环境之不满”,说不出一个所以不满的理由,但他总觉得当时的那个社会是“不可居”的,是“要不得”的。认为孙中山的“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是合乎当时历史要求的④。他的这些举动,“常常被那些‘安分’的庸人们、绅士们,视为‘不可思议”~。
    郑位三是一个聪明好学、肯动脑筋的学生。当时虽然年幼、懂得的事不多,但他爱想问题。对郑锡云讲的一些新道理,感到特别新鲜。每当郑锡云向他讲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时,他都听得很认真,记得很清楚,还不时提出一些连郑锡云自己也无法回答的问题,如,为什么要打仗,外国人为什么要来打中国人,怎样才能消除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等等。郑锡云对郑位三非常喜欢,把他当作自己亲生的小孩一样看待。郑位三有时因天下雨,或放学较晚不能回家,就住在郑锡云家中。同郑锡云一起生活、吃住,关系十分融洽,几乎成了一家人。郑位三从7岁到16岁的9年中,一直同郑锡云在一起生活、学习。郑锡云的进步思想,在他的幼小心灵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播下了对封建社会现实不满的种子。他后来经常说,在郑锡云先生那里读书的这几年,在他个人的历史上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他后来参加革命斗争打下了初步的思想基础。
    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郑位三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家庭经济越来越困难。当时一些有钱的豪门子弟纷纷到外地去读“经馆”,还有少数到武汉、北京等地去上大学。郑位三没有钱进这些学校,只好在1918年,也就是他16岁那年的夏天,自己挑着简单的行李从黄安步行到离家有150多千米远的武昌城,投考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今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这是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学制4年(其中预科1年,本科3年),设有金工、染织和图案印刷3个科。每个科都有实习工厂,学生经常到工厂实习和劳动。学生伙食费自理,讲义、书籍由学校统一印发。报考该校的多半是一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无法负担学费的学生。毕业后,学校不负责分配工作,由学生自谋生路,少数成绩好的也可继续升入高一级学校,一些有后台的学生还可由学校推荐安排工作。
    郑位三自幼体质较差,从黄安到武昌,他整整走了5天。一路上饿了就啃几口母亲给准备的干馒头,喝点冷水;到哪里天黑就在哪里找个地方和衣倒在地下睡一晚上。第五天中午到达武昌后,双腿红肿,脚板磨起血泡,瘦弱的身体,已经十分疲劳。尽管如此,他到学校后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坚强的毅力,准备着入学考试。由于他学习刻苦,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甲种工业学校的金工科。他原名叫郑植槐,因为这次考试名列第三,故自此改名为“位三”。
    当时,黄安县在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读书的学生还有韩楚珩、程友儒、张既哲、刘仁轩、刘崇慎、刘远骥等。郑位三虽然比他们大几岁,但平时关系很好,他们彼此间像亲兄弟一样,互相关心和照顾,“亲爱相处,情感极佳。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立志走革命道路
一、幼小心灵中的进步烙印
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立志走改造中国的革命道路

第二章  革命生涯的开始
一、站在贫苦农民一边
二、在共产党的指引下前进

第三章  在农民运动的暴风雨中
一、把农民组织起来
二、利用教育推进革命运动
三、领导惩办豪绅地主的斗争
四、建立革命武装

第四章  鄂豫皖苏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一、重新点燃武装起义的烈火
二、重返黄麻地区
三、积极开展宣传鼓动工作
四、努力为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作贡献
五、主持党务干部学校的工作
六、为解决苏区的物资困难而斗争
七、抵制“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第五章  鄂东北的战斗岁月
一、受命于危难之中
二、领导反“清剿”斗争
三、在深山老林里战斗、“一、
四、便衣队的倡导者
五、为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_而斗争

第六章  在鄂豫陕边的日日夜夜
一、随同红二十五军长征
二、参与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三、坚持鄂豫陕游击战争
四、红七十四师中的“诸葛亮”

第七章  坚决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一、奉命重返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二、独立自主地改编红军游击队
三、努力培养抗日战争的领导骨干
四、建立和发展人民抗日武装

第八章  到敌人后方去
一、努力创建淮南抗日根据地
二、关心干部战士的成长
三、只有加紧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第九章  战斗在鄂豫边区
一、要进行更伟大的巩固工作
二、我们党和军队没有群众就不能生存
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
四、进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工作
五、领导鄂豫边区的整风运动
六、贯彻“以巩固原有地区为主,以发展河南及湘鄂赣
工作为辅的方针”

第十章  站在反内战斗争的前哨
一、组织中原人民作好反内战的准备
二、率领中原解放军胜利突围
三、总结经验,继续斗争

第十一章  为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继续奋斗
一、着力于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
二、刻苦地学习和研究革命理论
三、马列主义理论战线上的坚强战士
四、关心党的教育事业

第十二章  德高望重。学习楷模
一、关心他人,无私无畏
二、坚持原则,刚直不阿
三、严于律己,公私分明

附录
郑位三生平大事记
郑位三的部分论文、讲话和起草的文件目录
郑位三同志生平
从红安走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永远的怀念——与位老相伴的日子
父亲带我当红军
我听到的父亲郑位三的革命故事
郑位三与鄂豫边区的整风运动
新四军第5师发展河南及其战略意义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