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982434
  • 作      者:
    周重林,太俊林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1.茶运缘何能影响国运?茶叶、白银、鸦片构建了怎样的体系?晚清朝野,不乏林则徐、龚自珍这类有识之士,为何一致认为“以茶制夷”是救国良方?
  2.神奇的东方树叶却给东方带来了厄运,印度、尼泊尔沦为殖民地,中国饱受欺凌。而英国攫取暴利,美国实现独立,世界格局,在袅袅茶香中,遽然改变。
  3.中国茶叶在植物间谍无孔不入下无奈衰败、英国茶叶在坚船利炮护航下日渐兴起。小小茶叶所承载的,既是文化,也有屈辱。
  4.茶叶一片,书香三分。读《茶叶战争》,看中国茶再度崛起。
展开
作者简介
  周重林,现居昆明,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郎骑竹马来》、《红土揽辔》、《兆龙火凤》等作品,主编和合著《天下普洱》等作品50余种。在全国多家媒体开有专栏,是政府和多家企业的文化顾问和专家组成员。

  太俊林,云南普洱茶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永年太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南普洱茶协会副会长,云南茶业商会副会长,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第四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
展开
内容介绍
《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是一本以茶叶为主线的书,讨论这样一个主要命题:为何英国以茶而富强,而晚清却因茶而走向衰亡。通过讲述了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前后与1888年的英国入侵西藏前后的两段历史,展示了茶运与国运的深刻纠葛。
透过一杯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衰败的王朝,收获的也不只是那些廉价的屈辱,而是日常生活中的那杯茶,是怎么样到了手中,又是怎么丢失的。所谓的全球化,在那个时间里,又是如何展开的。
展开
精彩书评
  从某个角度来说,茶叶似乎天然地塑造出了中国人的特质——清高、孤傲、不依于世。这种特质,符合中国文化中对知识分子及文人雅士的界定和理解,但却也使得知识分子多半沉溺于自己小情小调的小世界里,鲜有参与社会公共议题。中国社会公共空间及市民社会一直未能形成,若是说大了,或许能将原因归咎于茶叶带来的民族心理,而关于中国历史的走向归因,从茶叶中也可读出一二。
  通过茶叶来窥视社会,周重林、太俊林不是第一个。关于茶叶的著作,更多的是如林满红的《茶、糖、樟脑业与台湾之社会经济变迁》一样,仅仅将其作为牵系经济命脉的作物而谈及。当然,茶叶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经济作物,必然是谈及中国历史时绕不过的一个方面。然而这样的论述,还是将视野局限在经济历史一隅,而像英国作家罗伊-莫克塞姆在《茶:嗜好、开拓与帝国》一书中,将茶叶与文明和暴虐、交流和入侵结合起来,更具备了整体观和历史感。《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一书,有如前者,却比前者更为厚重。
  从一片茶叶中透视出整个中国在近代的衰败之路,再从茶叶兴衰之中读解当今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周重林对茶叶的野心早已突破了其对经济史的把控,继而让自己的解读领域从茶叶上延展开来。
  传统的文史写作让历史更具可读性,翔实数据试图还原历史真实,厚重史料让历史得以传承延续。这种突破了说教的史学观,为传统“侵略—反侵略”的中国史重新造型,将曾经被人们误读的重大历史事件开辟了别样的解释——可是,谁又能说,周重林的“新说”不是事实呢?
  历史的诡谲在于时间之外的多重释义,每一层的释义,却可能是历史亲历者难以向后人解说的现场。中国人习惯于用马克思的革命范式来看待自身,殊不知这一角度可能带来历史谬误,而真正的主角却被人们刻意或无意地藏匿在时间背后,让历史对人类的启迪性变得更为微乎。就如我们说,历史的意义在于对今日的启示,若不可把兴衰之因厘清,便不可真正明白如今的中国。
  而更令我感到欣喜的是,《茶叶战争》不像其他历史著作一样仅仅是以史论史,它将视野拓展到了如今社会。为何普洱茶热销,为何作为茶叶大国的中国却无一个世界性茶叶品牌,为何茶叶已成为一个关乎话语权争夺的核心,等等。我相信,周重林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仅是在写作此书期间,它更体现了作者对茶及茶所影响的天朝命运的关注。
  任何历史研究,必然要放在今日语境下进行考察,方可显现出其生命力和存在感。从来对茶叶的解读,局限在经济历史领域内,难以与现今社会发生更深层的互动,幸而《茶叶战争》在论述历史的同时,落脚点始终不曾脱离中国的社会现实。茶叶与天朝的兴衰,不仅是历史源流中的浪花一朵,它从百年前到如今,依然在经济社会中起到制约、确认和决定的作用。读史的意义,在此方才得到体现。
  ——堇芽(出自《渤海日报》2012年7月23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1840年的茶叶战争
  小引:林则徐与道光皇帝
  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林则徐
  将萎之华,惨于槁木。——龚自珍
  1839年1月8日(道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小寒刚过去两天,拂晓时分的北京街头,寒风刺骨。晨雾遮挡了早起者的视野,更多的北京居民还躲在被窝里。这一天将要做什么,许多人没有打算。
  林则徐所住的行辕前,此时已是人喧马嘶,打破了清晨的静谧。华丽的轿子和马车停在门前,即将要出行的人们分头张罗着,只待林则徐一声令下,大家就可以登车揽辔,浩浩荡荡南下奔广州而去。
  前来送行的人,觉得钦差大人的排场似乎小了点。那么大群人中,有12个是轮流抬轿的脚夫,9个是厨子,没有官兵随行,前面也没有鸣锣开道的人。这也是林则徐好友龚自珍担心的,他建议林则徐不要孤身前往,应该带军南下,这样才能起到震慑的效果,达到惩奸除恶的目的。
  天完全亮了后,阳光明媚,这是一个不错的晴朗天,适合远行。由于前来送行的人络绎不绝,行程一再延误,直到午饭后,林则徐一行人才焚香、发传牌,开始南下之旅。
  这一年,林则徐55岁。道光皇帝一道圣旨,他成了钦差大臣。
  “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驰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该省水师,兼归节制。”
  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个平凡的年份很快就要过去了。再过些日子,春节就要到来,大部分百姓关心的是如何过上好年,年关总是会检阅钱袋,在这之前更要奋力一搏。
  出京门时,林则徐拉着自己座师、侍郎沈鼎甫的手,两人相视而泣。他对后者说,“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来新夏.林则徐年谱新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286.林则徐知道此行危险重重,责任大,压力亦大,而且,几乎没有退后的余地。
  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方显贤者之能。明知前面有万丈深渊,也要有勇气走过去,这就需要英雄气概。
  林则徐的老友魏源认为,道光选择林则徐去禁烟,是因为林则徐说了一些让道光很动容的话:不禁烟,十余年后,将无可筹之饷,无可用之兵。
  在从湖广总督任上被召唤进京前,林则徐也不知道进京的目的何在。自从道光登基以来,林则徐从浙江的盐运使、按察使、布政使一路青云直上,做到巡抚、总督,再到皇帝代言人。道光对他赞赏有加。在任命他为河东河道总督时,道光说:“朕因林则徐由翰林出身,曾任御史,出应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特畀以总河重任。”大学士、两江总督孙玉庭把林则徐推荐给道光的时候评价说:“惟江苏臬司林则徐,器识远大、处事精详,任杭嘉湖道及淮海道。浙西地方,均为熟悉,水利亦夙所究心,实堪胜任。”即便是林则徐被革职后,为他申冤者不在少数。浙江巡抚刘韵珂说,林则徐之心思能力,他等自叹弗如。
  在美国人张馨保眼中,林则徐是一位能帮天朝解决麻烦的人。“在整个道光年间,每当在治水、海运、盐政、军务等方面出现麻烦,需要派员前往处理时,考虑到的人选往往是林则徐。”
  林则徐出京前,一个月内被道光八次召见,令军机大臣穆彰阿眼红,也被许多史家浓烈渲染。可以在紫禁城骑马,可以坐着轿子觐见,可以跪在毛毯上,还能坐在椅子上与皇帝说话,所受恩宠可谓“国初以来未有之旷典”。
  但这位55岁的老练政治家与那位生性多疑的爱新觉罗·旻宁的八次会面,到底谈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如今空荡荡的乾清宫,再现不了那些对话。但这一年皇帝关心的话题,似乎只有银子、鸦片。
  晚清时的北京城,见证了一个王朝的衰败道光出生的时候,做皇帝的人还是他爷爷乾隆,他也不过是个二皇孙,怎么看未来大清的国运,都不会由他来主导。他做了皇帝,到底是他的幸运还是不幸,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只是,大清“康乾盛世”自他开始不可扭转地走向衰败。中央集权最为可怕的地方就在这里,一个人就可以主导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命运。
  一个会穿补丁裤的皇帝,一群吸食鸦片的国民,一个器识远大的大臣,构成了1839年所有故事的核心。
  龚自珍在这年完成的《己亥杂诗》里大声疾呼:“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他希望借助天公的雷霆之气,冲破这层笼罩着中国的鸦片烟雾,让人存有些许安慰和希望。近代中国的序幕,从林则徐这个福建教师的儿子走出京城后,就正式拉开了。
  是的,这是个只属于他们的年份。
  这一年,曾国藩刚中进士一年,前途渺茫,只能在等待中空度时日;与曾国藩一样中了进士的人当中,有一个叫李文安,他是李鸿章的父亲,而李鸿章暂时还没有故事,他这年的年谱上,写满了林则徐的事迹;张之洞还在襁褓中等着喂奶;林则徐的师友、两江总督陶澍死了,饱读诗书的师爷左宗棠承担了教育其子的任务,陶澍曾想把女儿嫁给这位优秀的年轻人,只是他太不争气了,考了三次都没有进士及第;比左宗棠更失意的还有洪秀全,他考了三次,连乡试都过不了,这一年,他还深陷在绝望中,沉默寡言,举止异常,也有人说,他曾经的怪病,是吸食鸦片导致的,但宗教让他获得新生却是千真万确的事。
  离京后,林则徐途经山东、安徽、江西等地,耗时约60天,于3月9日抵达广州,正式就任钦差大臣。美商威廉·亨德在珠江帆船上看到了林则徐的到来,他描述说:“他具有庄严的风度,表情略为严肃而坚决,身材肥大,须黑而浓,并有长髯,年龄约六十岁。”
  在来广州的路上,林则徐就已经下令缉拿了不少鸦片走私者,让在鸦片问题上骑墙的官员、民众和鸦片商人都开始担心。许多禁烟措施在来时的路上已经思虑成熟,故林则徐到任第二天就开始了行动:发关防通告,拿包庇走私的都标副将,下速戒通示……同时下令组织编译《澳门新闻纸》,了解当今世界形势。
  内事之后,便是外事。
  3月18日,林则徐传讯十三洋行商人,要他们给洋人传话。《谕洋商责令夷人呈缴烟土稿》和《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的主要内容,一是要求洋商造册收缴鸦片;二是要求夷商写保证书,不再夹带鸦片来华,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三是劝告英国与中国进行合法贸易;四是表达自己禁烟决心,鸦片一日不绝,林则徐一日不回。同时林则徐利用民情公愤警告英国,为禁鸦片,不惜武力。
  在林则徐的重压下,3月18日,外商与十三洋行商议后,上缴了1 037箱鸦片。这显然不能令林则徐满意。他决定拿下被禁烟派视为眼中钉的鸦片商人颠地来杀鸡儆猴,但未能遂愿。颠地后来上缴了1 700箱鸦片,而在另一个大鸦片商查顿处,缴获高达7 000箱鸦片,查顿在林则徐到达广州前便逃遁了。
  浩浩荡荡的英国鸦片船3月24日,为了缉拿颠地及表达禁烟决心,林则徐下令武力封关封舱、停止贸易,撤回华工。这样致使商馆里的外国人完全与世隔绝,国际舆论哗然。这也是林则徐颇引人争议的地方,对“好商人”与“坏商人”一视同仁。
  其后的效果也很显著,美国人率先投诚。但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依旧不肯就范,并指责林则徐此举有点燃中英战争的危险。
  其后,林则徐颁布《示谕外商速交鸦片烟土四条稿》,作为对义律的最后通牒。3月28日,义律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着令英商交出所有鸦片共20 283箱。但义律仍然拒绝签署保证书,并向英商保证他们的损失一概由女皇负责。
  英国人的抵抗让林则徐收缴鸦片的工作并不顺利。4月1日,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人到虎门布置收烟工作,带了许多标兵去壮声势,但效果不佳,仅仅收到了5箱鸦片。
  4月2日,林则徐向朝廷建议以茶换鸦片,就是每收1箱鸦片,给予茶叶5斤。这个消息传出后,在第二天就收到了奇效,收到烟土1 150箱。截止到4月19日,禁烟工作成效尚佳,已经收缴到鸦片11 700箱。到5月2日,数目增加至20 283箱。清廷甚为高兴,同意林则徐的赏茶方案。
  5月9日,清廷下令林则徐就地销毁鸦片。截止到5月12日,抓获人犯1 600名,收缴烟膏461 520多两、烟枪42 741只、烟锅212口。朝廷重赏了参与禁烟的官员。林则徐心情不错,写了一首诗:“蛮洋烟雨暗伶仃,忽捧雕盘颗颗星。十八娘来齐一笑,承恩真及荔枝情。”
  晚清时,中国人认为抽鸦片是一种高档享受5月18日,收缴鸦片共21 306箱,比义律承诺的数目还多1 000多箱。禁烟阶段性任务完成。5月24日,颠地和义律等人离开广州,其后义律拒绝领取清廷赏给他的1 640箱补偿茶叶,为1840年鸦片战争埋下伏笔。
  6月3日,虎门销烟开始,历时23天。
  林则徐胜利了,但道光和他的天朝却失败了。
  从林则徐迈出京城开始,刚好半年时间。虎门销烟过后半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自此跌入了大半个世纪的衰退之中。一场拯救国民于水深火热的运动,拉开了近代中国的序幕,那个一度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由此崩溃。
  龚自珍说:“将萎之华,惨于槁木。”
  无数的中国人,才刚刚觉醒,睁开眼睛茫然地打量着这个全新的世界。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1840年的茶叶战争
小引:林则徐与道光皇帝
一、中英对抗
1晚清“以茶制夷”的共识
2茶叶奇效与茶叶富国论
3英吉利与天朝上国
二、“以茶制夷”的观念演变
1乾隆对俄罗斯的贸易制裁
2道光对安集延的贸易制裁
三、茶叶、银子与鸦片
1茶叶凭什么制英国
2白银流失的恐慌
四、中国被一家英国茶叶公司就打败了吗
1立顿王朝,一剑西来
2印度阿萨姆与中国云南,一场话语权的争夺
3印茶崛起,大英帝国梦想实现

第二章1888年的茶叶战争
小引:黄懋材游历印度与印度茶小记
一、商贸谈判与大臣之死
二、藩篱尽失之忧患
三、边茶与边政
四、唯茶不可
五、权力与地理
六、滇茶、川茶对印茶的阻击战

第三章全球化:茶运与国运
一、岌岌可危的中国茶
二、我们也要全面喝红茶吗

第四章美国:茶叶战争与茶叶外交
一、茶叶--国家的敌人
二、没有中国茶,美国不可能完成原始积累
三、第二个茶叶帝国

第五章茶叶:何以为华夏物质精神的缩影
一、陆羽的一个惊天发现
二、发现者,谜一般的人
三、皎然,布道者
四、李白--茶叶的书写秘密
五、欧阳修:茶品与人品
六、苏轼与泡茶三昧手
七、文震亨:茶无他,长物而已
八、张岱之后,再无茶,再无茶的传说

外篇嘉靖年间的茶叶战争
一、武力就范,十年方开茶市
二、俺答汗为什么要茶
三、明廷为何屡次拒绝与俺答汗互市
四、自明始,中国有了茶叶边界和疆域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