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武汉掌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069657
  • 作      者:
    严昌洪,肖志华主编
  • 出 版 社 :
    武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武汉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3000多年的商代中期,在离汉口仅30里的府河北岸的盘龙湖畔,就建有古城,其遗址已被发掘出来。可见自商、周以来武汉地区即是重要的古城镇。
展开
精彩书摘
    武汉城市之根盘龙城盘龙城遗址的发现出于偶然。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的侵袭。为了防汛的需要,地处长江之滨、府河之畔地势较高的盘龙城一带成为加固堤防取土的工地。参加防汛的民工并不知这里的四面土墙是古代城垣遗址,只为取土方便,将东、南、北三面土墙挖了挑去加同张公堤。这一挖,有得有失,既使历经几千年风雨而保存尚好的古城城墙毁于一旦,但又使湮没了3500年的商代古城因为工地上挖出青铜器而重现于世。
    现年86岁的武汉市博物馆研究员蓝蔚先生,当年是武汉市文管会的工作人员,被派到防汛工地做通讯宣传工作。这些青铜器的出土引起这位年轻的文物工作者的注意。汛期一过,蓝蔚就和同事开始对盘龙城进行调查。他们先从文献人手,翻阅了许多资料,终于在一张1932年湖北省陆地测量局绘制的五万分之一军用地图上发现了城墙的标志符号和“盘土城”的字样,说明那里应该有一座城或城的遗址。后来打听到民间早已称其为“盘龙城”。随后他们按照地图标出的方位去现场踏勘,不仅发现了土城遗址,还采集到许多印纹陶片。蓝蔚曾在文化部办的考古培训班学习,实习时参加过郑州商代遗址的考古发掘,对商代陶片有所认识。他立即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商代遗址。这一发现令他兴奋不已。
    此地何时有盘龙城地名?人们陆续查找到一些资料,如1870年(清同治九年)黄陂《张氏宗谱》关于“吾族自宋元间,德一、国四两祖由江西饶州余干迁楚黄陂。德一祖落住陂南盘龙城”的记载和所附盘龙城一带地图,似乎表明宋元年间就已有盘龙城及其名称了。盖因该城在古代荒废后,夯土筑成的城垣尚在,犹如西域楼兰古围消失了,但古时的残垣断壁却保存下来了。至于为什么被后人叫做盘龙城,已不可考,流行的几种说法均不准确,只得暂时存疑。
    盘龙城是否商代遗存,需要发现更多的遗迹和出土更多的遗物。为此,在蓝蔚他们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和北大考古专业师生,从上世纪60年代至本世纪初,共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随着发掘面积的扩大,探沟和探方以及墓葬的增加,不断有新的遗迹和遗物的发现,经过C14年代测试和研究,盘龙城古时面貌逐渐清晰起来。综合地说,它的遗存的存续年代从二里头文化晚期至二里岗文化上层二期,即从公元前1800年到1300年,大致相当于夏朝后期到商朝中期,其中作为初级城市的城郭出现时间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距今3500多年。大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和繁荣后,这座古城陨落了,只留下一片废墟和四面城垣在那里任凭时光的流逝而悄无声息。直到3000余年后,才为当代人所发现、发掘和开发利用,喧闹一时。
    ……
展开
目录
江城沧桑
“武汉”的由来
龟蛇锁大江
汉水的改道
汉阳城的兴废
武昌城的变迁
汉口堡的兴毁
龙王庙今昔
汉口的“龙须沟”
武汉城市之根盘龙城

山川揽胜
晴川阁与汉阳树
黄陂木兰山
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
武汉的三座凤凰山
武汉的湖泊
东湖定比西湖强
江夏八分山
洪山上的塔
纱帽山的来历
三镇的古桥
三镇的古堤

古迹觅踪
琴断口与伯牙台
祢衡与鹦鹉洲
龟山古迹揽胜
蛇山古迹觅踪
后湖何处觅芳踪
三国遗迹巡礼
楚望台与楚王陵
汉阳古代十景
古时黄陂十景

名胜探幽
黄鹤的传说与黄鹤楼
石榴花塔
九女墩
武汉四大佛教丛林
武汉四大道教丛林
武汉第一座公园
阅马场与红楼
古老的问津书院
南洋大楼
接驾嘴的故事

名人趣闻
艺坛撷英
汉商故实
江汉风情
旧闻纪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