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咨询人员等)
注册会计师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确定审计的重点。财务报表分析领域的扩展与咨询业的发展有关,在一些国家财务分析师已成为专门职业,他们为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专业咨询。
财务报告之所以有需求,是因为它能够提供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责任等有价值的信息,能够提高人们的决策质量,这也正是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股东和投资者以及投资顾问都要利用财务信息,以帮助他们选择自己能够接受的风险、报酬、股利水平和流动性偏好的投资组合,否则社会就没有必要聚集一大批与财务报告的提供和分析相关的组织和人员了。
虽然从理论角度看,对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现实却是令人遗憾的,比如:
1.投资人
至2010年年底,境内上市公司数达2063家,2010年全年股票成交金额达54.56万亿元,然而作为典型投资人的1亿多股民,究竟有多少人在买卖某公司股票时,曾经研究过该公司的股票?结论应该是令人遗憾的。
2.债权人
典型的债权人应该是银行,然而银行在进行放贷时,其首要依据并不是报表反映的企业绩效,而是企业的所有制性质。
3.管理者
有统计资料说明,企业管理者基本都看报表,然而真能看懂的不到5%,能看明白的近20%,其余的只看利润表,其中大多只看利润表的最后一行——净利润。
4.供应商
几乎很少有供应商在赊销货物时,要求购货单位提供财务报表。一是没有能力,二是认为没有必要。
5.政府
主要指税务机构,按财务报表计算的税金主要是指企业所得税。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金额并非取决于公司的税前利润,而是取决于税务机构自身的征税指标。匪夷所思吧,然而的确是这样。
6.雇员和工会
他们看报表,主要是为了进行工资和福利的劳资谈判,不过,至少从目前来看,条件还没有成熟。
7.中介机构
它们倒是分析报表,不过原谅作者孤陋寡闻,国内有非营利的中介机构吗?如果没有,其结论势必包含私利。
当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因为财务报告不重要,可能存在很多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但本书认为,主要是财务报告使用者基于对报告所提供信息的不信任,以及看不懂报表的内容所致。
就不信任而言,主要是因为目前所处的文化大环境。比如,自1990年12月沪深两地的证券交易所开业以来的20年中,两地的上市公司数量也从最初的不到13家,发展到了目前的2000多家,其中由于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会计操纵和盈余管理)而被中国证监会公开处罚过的公司比比皆是,从中国证监会网站“案件发布”网页的相关资料整理结果可以看出(遗憾的是,此网址的历年数据已基本删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