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企业创新过程--工厂手工业与技术积累
15世纪,半农半工形式的毛纺织农村家庭手工业在英国就已存在,到了16世纪中叶英国进入手工工厂时期,以呢绒制造工业为主的众多分散的工厂手工业快速发展,17世纪初工厂手工业扩展到全国各地,并催生了众多的新兴部门,其中最突出的是棉纺织业,重工业中的冶金业、采矿业等。同时,欧洲的大批技术熟练的工匠为躲避西班牙镇压尼德兰革命迁往英国,为改良和革新英国手工业技术创造了条件。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使单个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增加了棉纱产量。工厂手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以及其所带来的劳工的分工、生产的专业化和大批具有熟练技术能力的工人、技师,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机器化大工业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生产技术积累。
1.1.2.3 主流经济理论--重商主义
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欧洲国家开始由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向新兴的商业资本主义社会演变。新航路的发现推动了国内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国家间的经济竞争更多地演变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竞争。重商主义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一方面,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体现财富的最佳形式。因此国家通过殖民地化和殖民地的争夺和贸易垄断,以及国家的军事力量不断地掠夺财富和资源,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重商主义强调民族主义和强大的中央政府。政府不仅通过控制国内市场的商业活动来限制竞争,同时并允许特权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军队来攫取和控制殖民地。导致的结果就是自由市场在国家强制力量干预下无法发挥竞争机制,因此也就无法支持商业活动的自由兴起和股份制公司的自由竞争、发展。
1.1.2.4 大企业竞争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国家特权的股份有限公司和大量小规模的手工工厂。在这一阶段,国家特权的股份有限公司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依靠政府的特许权来组织企业,并赋予企业在殖民地进行资源掠夺、镇压和贸易的特权。
……
展开